關于親人的成語 (36個)
-
21
視若路人
- 成語拼音:
- shì ruò lù rén
- 成語解釋:
- 看做路上遇到的陌生人。指與親人或熟人非常疏遠。
- 成語出處:
- 明 凌濛初《初刻拍案驚奇》第13卷:“漫然視若路人,甚而等之仇敵,敗壞彝倫,滅絕天理。”
-
22
視同路人
- 成語拼音:
- shì tóng lù rén
- 成語解釋:
- 路人:過路人,指素不相識的人。看做路上遇到的陌生人。指與親人或熟人非常疏遠。
- 成語出處:
-
23
家破人亡
- 成語拼音:
- jiā pò rén wáng
- 成語解釋:
- 家園被毀;親人死亡。形容家庭慘遭不幸。
- 成語出處:
- 宋 釋道原《景德傳燈錄 元安禪師》:“師曰:‘家破人亡,子歸何處?’”
-
24
骨肉團圓
- 成語拼音:
- gǔ ròu tuán yuán
- 成語解釋:
- 骨肉:比喻父母兄弟子女等親人。指親人離而復聚。
- 成語出處:
- 元·無名氏《合同文字》第一折:“待他長大成人后,須教骨肉再團圓。”
-
25
倚閭之思
- 成語拼音:
- yǐ lǘ zhī sī
- 成語解釋:
- 閭:古代里巷的門。靠在門上,想念親人。指子女思念父母等
- 成語出處:
- 清·李綠園《歧路燈》第103回:“住了兩個月,忽動力倚閭之思,遂買了回家人情物事。”
-
26
知疼著癢
- 成語拼音:
- zhī téng zháo yǎng
- 成語解釋:
- 形容對親人的關懷、體貼。
- 成語出處:
- 清 曹雪芹《紅樓夢》第65回:“無奈二姐倒是個多情的人,以為賈璉是終身之主了,凡事倒還知疼著癢。”
-
27
僾見愾聞
- 成語拼音:
- ài jiàn xì wén
- 成語解釋:
- 僾:仿佛,隱約;愾:嘆息。仿佛看到身影,聽到嘆息。形容對去世親人的思念
- 成語出處:
- 西漢 戴圣《禮記 祭義》:“僾然必有見乎其位,出戶而聽,愾然必有聞乎其嘆息之聲。”
-
28
伯勞飛燕
- 成語拼音:
- bó láo fēi yàn
- 成語解釋:
- 借指離別的親人或朋友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玉臺新詠 古詞〈東飛伯勞歌〉》:“東飛伯勞西飛燕,黃姑織女時相見。”
-
29
恩不放債
- 成語拼音:
- ēn bù fàng zhai
- 成語解釋:
- 對親人不宜放債。意謂免因錢財交往而致發生怨懟。恩,指親人。
- 成語出處:
- 元·鄭廷玉《忍字記》第二折:“他可是肯心肯意的還咱……正是恩不放債。”
-
30
鰥寡孤獨
- 成語拼音:
- guān guǎ gū dú
- 成語解釋:
- 鰥:年老無妻;寡:年老無夫;孤:年幼喪父;獨:年老無子。失去配偶或老年喪子;幼年喪父的人。也泛指無勞動力又無親人贍養的人。
- 成語出處:
- 先秦 孟軻《孟子 梁惠王下》:“老而無妻曰鰥,老而無夫曰寡,老而無子曰獨,幼而無父曰孤;此四者,天下之窮民而無告者。”
-
31
骨肉分離
- 成語拼音:
- gǔ ròu fēn lí
- 成語解釋:
- 骨肉:指父母兄弟等親人。比喻親人分散,不能團聚
- 成語出處:
- 明·馮夢龍《警世通言》第30卷:“誰知死后纏綿,恩變成仇,害得我骨肉分離,死無葬身之地,我好苦也!我好恨也!”
-
32
久別重逢
- 成語拼音:
- jiǔ bié chóng féng
- 成語解釋:
- 指朋友或親人在長久分別之后再次見面。
- 成語出處:
- 曾樸《孽海花》第三回:“公坊卻好多年不見了,說了幾句久別重逢的話,招呼大家坐下,書僮送上茶來。”
-
33
勞燕分飛
- 成語拼音:
- láo yàn fēn fēi
- 成語解釋:
- 勞:伯勞;鳥名。伯勞和燕子分飛東西;比喻親人或朋友別離。
- 成語出處:
- 南宋 郭茂倩《樂府詩集 東飛伯勞歌》:“東飛伯勞西飛燕,黃姑織女時相見。”
-
34
十指連心
- 成語拼音:
- shí zhǐ lián xīn
- 成語解釋:
- 十個指頭連著心。表示身體的每個小部分都跟心有不可分的關系。比喻親人跟自身休戚相關。
- 成語出處:
- 明 湯顯祖《南柯記 情盡》:“哎也!焚燒十指連心痛,圖得三生見面圓。”
-
35
燕足系詩
- 成語拼音:
- yàn zú jì shī
- 成語解釋:
- 把詩系在燕子的腿上,讓它傳遞給親人
- 成語出處:
- 五代·王仁裕《開元天寶遺事·傳書燕》:“爾海東來,必經湘中……欲憑爾附書,投于我婿。”
-
36
瞻云陟屺
- 成語拼音:
- zhān yún zhì qǐ
- 成語解釋:
- 陟:升,登;屺:沒有草木的山。望云登山。比喻非常思念親人
- 成語出處:
- 《詩經·魏風·陟岵》:“陟彼屺兮,瞻望母兮。”
* 關于親人的成語 形容親人的成語 描述親人的成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