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td id="4wawa"><option id="4wawa"></option></td>
<bdo id="4wawa"></bdo>
  • <li id="4wawa"><option id="4wawa"></option></li>
  • 關于個人的成語 (259個)

    221

    貪圖安逸

    成語拼音:
    tān tú ān y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追求享受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·吳敬梓《儒林外史》第39回:“你若是借口不肯前去,便是貪圖安逸,在家戀著妻子,乃是不孝之子。”
    222

    萬夫不當之勇

    成語拼音:
    wàn fū bù dāng zhī yǒ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當:抵擋。一萬也抵擋不住。形容非常勇敢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元 關漢卿《單刀會》第一折:“想關云長但上陣處,憑著他坐下馬、手中刀、鞍上將,有萬夫不當之勇。”
    223

    萬夫莫敵

    成語拼音:
    wàn fū mò dí
    成語解釋:
    一萬也抵擋不住,形容作戰非常勇猛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·吳璿《飛龍全傳》第43回:“況其子高懷德勇冠三軍,萬夫莫敵。”
    224

    違心之言

    成語拼音:
    wéi xīn zhī yán
    成語解釋:
    違;違背。違背心意的言論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·李汝珍《鏡花緣》第88回:“仙凡路隔,尤不應以違心之言,釋當日之恨。”
    225

    心不兩用

    成語拼音:
    xīn bù liǎng yò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謂一的心思一時只能專注于一事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北齊·劉晝《新論·專學》:“使左手畫方,右手畫圓,令一時具成,雖執規矩之心,回剟劂之手,而不能者,由心不兩用,則手不并運也。”
    226

    相得益彰

    成語拼音:
    xiāng dé yì zhā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益:更加;彰:明顯。指兩或兩件事互相配合;雙方的能力和作用更能顯示出來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漢 王褒《圣主得賢臣頌》:“明明在朝,穆穆列布,聚精會神,相得益章。”
    227

    徇國忘己

    成語拼音:
    xùn guó wàng jǐ
    成語解釋:
    徇:為國獻身。為國獻身,將安危置之度外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宋書·謝晦傳》:“逮營陽失德,自絕宗廟,朝野岌岌,憂及禍難,忠謀協契,徇國忘己,援登圣朝,惟新皇祚。”
    228

    削尖腦袋

    成語拼音:
    xiāo jiān nǎo dài
    成語解釋:
    形容一偽裝,粉飾,拚命鉆營的丑態
    成語出處:
    熊召政《張居正》第一卷第三回:“南京政府里的官員,大都削尖腦袋,使出渾身解數鉆門路巴結北京政府中那些有權有勢的大臣。”
    229

    行己有恥

    成語拼音:
    xíng jǐ yǒu chǐ
    成語解釋:
    行事,凡自己認為可恥的就不去做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春秋·魯·孔丘《論語·子路》:“行己有恥,使于四方,不辱君命,可謂士矣。”
    230

    辛壬癸甲

    成語拼音:
    xīn rén guǐ jiǎ
    成語解釋:
    用以指一心為公,置利益于不顧的精神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典出《書 益稷》:“娶于涂山,辛壬癸甲。”孔傳:“[夏禹]辛日娶妻,至于甲日,復往治水,不以幺害公。”
    231

    相提并論

    成語拼音:
    xiāng tí bìng lùn
    成語解釋:
    相提:相比;相對照;并:一起;并列;論:談論;對待。把兩或兩件事放在一起談論或看待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西漢 司馬遷《史記 魏其武安侯列傳》:“相提而論,是自明揚主上之過。”
    232

    心無二想

    成語拼音:
    xīn wú èr xiǎ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的心思一時只能專注于一件事上
    成語出處:
    宋·張君房《云笈七簽》第37卷:“既心無二想,故曰一志焉,蓋上士所行也。”
    233

    向隅獨泣

    成語拼音:
    xiàng yú dú q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隅:墻角;泣:哭。一面對墻腳哭泣。形容孤獨,傷感
    成語出處:
    唐·杜牧《上吏部高尚書書狀》:“每遇時移節換,家遠身孤,吊影自傷,向隅獨泣。”
    234

    象牙之塔

    成語拼音:
    xiàng yá zhī tǎ
    成語解釋:
    指主張“為藝術而藝術”的資產階級文藝家脫離社會現實的幻想的藝術境界。也比喻脫離現實生活的知識分子的小天地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魯迅《集外集拾遺 關于知識階級》:“現在比較安全一點的,還有一條路,而不做時評而作藝術家,要為藝術而藝術。住在‘象牙之塔’里,目前自然要比別處平安。”
    235

    言不及私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án bù jí sī
    成語解釋:
    言談之中不涉及私事。比喻為官忠心,一心為國
    成語出處:
    唐·房玄齡《晉書·王湛傳》:“臨終,與謝安、桓沖書,言不及私,惟憂國家之事,朝野甚痛惜之。”
    236

    葉公好龍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è gōng hào ló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葉公:春秋時陳國的一;好:愛好。比喻表面上愛好某種事物;但并非真正地愛好它;甚至畏懼它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西漢 劉向《新序 雜事》:“葉公子高好龍,鉤以寫龍,鑿以寫龍,屋室雕文以寫龍。于是天龍聞而下之,窺頭于牖,施尾于堂。葉公見之,棄而還走。”
    237

    以公滅私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ǐ gōng miè sī
    成語解釋:
    謂出以公心而去掉的私情或恩怨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書·周官》:“以公滅私,民其允懷。”蔡沈集傳:“以天下之公理,滅一己之私情。”
    238

    憂公無私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ōu gōng wú sī
    成語解釋:
    憂:愁苦,憂慮。憂慮國家公事,不考慮私事
    成語出處:
    三國·魏·桓范《世要論·臣不易》:“陳之于主,行之于身,志于忠上濟事,憂公無私。”
    239

    一虎難敵眾犬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ī hǔ nán dí zhòng quǎn
    成語解釋:
    一只老虎打不過一群狗。比喻一的本事雖高,但打不過對方
    成語出處:
    240

    一己之見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ī jǐ zhī jiàn
    成語解釋:
    指一的意見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宋·周煇《清波雜志》卷八:“近時曾公端伯亦編皇宋百家詩選,去取任一己之見。”
    * 關于個人的成語 形容個人的成語 描述個人的成語。
    chengrenyouxi