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于不聞的成語 (26個)
-
21
安之若素
- 成語拼音:
- ān zhī ruò sù
- 成語解釋:
- 安:指心安;若:如同;素:平素;向來。①對于困危境地或異常情況;心情平靜得像往常一樣;毫不介意。②現也指對錯誤言論或事物不聞不問;聽之任之。
- 成語出處:
- 清 李寶嘉《官場現形記》第38回:“第二天寶小姐酒醒,很覺得過意不去。后來彼此熟了,見瞿太太常常如此,也就安之若素了。”
-
22
蔽明塞聰
- 成語拼音:
- bì míng sè cōng
- 成語解釋:
- 蔽:遮;聰:聽覺靈敏;明:看得清楚。蒙住眼睛不看,堵塞耳朵不聽。指對外界事物不聞不問
- 成語出處:
- 宋 曾鞏《洪范傳》:“夫然,故蔽明塞聰,而天下之情可坐而盡也。”
-
23
垂頭塞耳
- 成語拼音:
- chuí tóu sāi ěr
- 成語解釋:
- 謂不問不聞,裝聾作啞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后漢書·殤帝紀》:“刺史垂頭塞耳,阿私下比,‘不畏于天,不愧于人’。”
-
24
如水投石
- 成語拼音:
- rú shǔ tóu shí
- 成語解釋:
- 象水潑向石頭,絲毫不入。比喻聽而不聞或言無效果。
- 成語出處:
- 宋·楊時《龜山語錄》:“時謝顯道亦在。謝為人誠實,但聰悟不及先生。故明道每言楊君聰明,謝君如水投石,然亦未嘗不稱其善。”
-
25
閉明塞聰
- 成語拼音:
- bì míng sè cōng
- 成語解釋:
- 堵塞視聽。指對外界事物不聞不問或不了解。
- 成語出處:
- 漢 王充《論衡 自紀》:“閉明塞聰,愛精自保。”
-
26
詬如不聞
- 成語拼音:
- gòu rú bù wén
- 成語解釋:
- 詬:辱罵。被人辱罵卻好象沒有聽見一樣,不動聲色,形容寬宏大量,有涵養。
- 成語出處:
* 關于不聞的成語 形容不聞的成語 描述不聞的成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