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td id="4wawa"><option id="4wawa"></option></td>
<bdo id="4wawa"></bdo>
  • <li id="4wawa"><option id="4wawa"></option></li>
  • 關于不能的成語 (688個)

    121

    可思議

    成語拼音:
    bù kě sī y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原是佛教用語;指神秘奧妙。可用心意思忖;也用言語表達。后形容對事物情況、發展變化或言論無法想象很難理解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維摩詰經 思議品》:“諸佛菩薩有解脫名可思議。”慧遠義記:“思據心,議就口,解脫真德,妙在情妄心言及,是故名為可思議。”
    122

    成語拼音:
    bù pò bù l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破:破除;立:建立。先破除舊的;就建立起新的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毛澤東《新民主主義論》:“立,流,行,它們之間的斗爭是生死斗爭。”
    123

    冰炭同器

    成語拼音:
    bīng tàn bù tóng q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冰和炭火放在同一個器具里。比喻性質同的事物彼此排斥,相容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先秦 韓非《韓非子 顯學》:“夫冰炭同器而久,寒暑兼時而至,雜反之學兩立而治。”
    124

    成語拼音:
    bù yǎ bù ló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裝聾作啞,就當阿婆阿公。指長輩要寬宏大量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古尊宿語錄·大慧普覺禪師》:“豈見道,聾,做大家公。”
    125

    成語拼音:
    bù yǎng bù tò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痛也癢。比喻中肯,沒觸及要害,徹底解決問題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·施耐庵《水滸傳》第七回:“痛,渾身上或寒或熱;沒撩沒亂,滿腹中又飽又饑。”
    126

    捍格

    成語拼音:
    hàn gé bù tō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捍格:互相抵觸,格格入。固執成見,變通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·李寶嘉《文明小史》第一回:“其余十八行省,那一處是執迷化,捍格通呢?”
    127

    樹欲靜而風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hù yù jìng ér fēng bù tí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原比喻事情如人的心愿。現也比喻階級斗爭以人們的意志為轉移。同“樹欲靜而風止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孔子家語·致思》:“樹欲靜而風停,子欲養而親待。往而來者,年也;可再見者,親也。”
    128

    琢,成器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ù bù zhuó,bù chéng q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琢:雕。玉石經雕琢,成了器物。比喻人受教育、學習就有成就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西漢 戴圣《禮記 學記》:“玉琢,成器,人學,知道。”
    129

    饔飧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ōng sūn bù gěi
    成語解釋:
    一日三餐自給。形容窮苦。明·朱國幀《涌幢小品·天下策一》:“轉大冶主簿,故苗地,長吏多樂往,代行令事,多方撫恤,盡卻例金,錙銖無所取,至饔飧給,部民有饋白粲者。”又參見“饔飧飽”、“饔飧繼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·朱國幀《涌幢小品·天下策一》:“轉大冶主簿,故苗地,長吏多樂往,代行令事,多方撫恤,盡卻例金,錙銖無所取,至饔飧給,部民有饋白粲者。”
    130

    愛博而情

    成語拼音:
    ài bó ér qíng bù zhuān
    成語解釋:
    對人或事物的喜愛很廣泛,而感情專一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唐·韓愈《與陳給事書》:“夫位益尊則賤者日隔,伺候于門墻者日益進,則愛博而情專。”
    131

    得已

    成語拼音:
    bì bù dé yǐ
    成語解釋:
    必然得止。指形勢使得非如此可。表示無可奈何的意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論語 顏淵》:“子貢問政。子曰:‘足食,足兵,民信之矣。’子貢曰:‘必得已而去,于斯三者何先?’曰:‘去兵。’”
    132

    蔽風雨

    成語拼音:
    bù bì fēng yǔ
    成語解釋:
    蔽:遮蓋。遮風擋雨。形容房屋破爛簡陋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·陳瑚《頑潭詩話·無悶謠》:“我有蔽廬,蔽風雨。”
    133

    及腹

    成語拼音:
    biān bù jí fù
    成語解釋:
    及:到。指鞭子雖長,也打馬肚子。比喻力量達
    成語出處:
    先秦 左丘明《左傳 宣公十五年》:“雖鞭之長,及馬腹。”
    134

    可少

    成語拼音:
    bì bù kě shǎo
    成語解釋:
    絕對需要,指達到某種目的就做成某種事情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·吳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》第79回:“這拜陰壽更是必可少的。”
    135

    鞭長及馬腹

    成語拼音:
    biān cháng bù jí mǎ fù
    成語解釋:
    及:到。鞭子雖然很長,但是應該打到馬肚子。比喻力所
    成語出處:
    先秦 左丘明《左傳 宣公十五年》:“古人有言曰:‘雖鞭之長,及馬腹。’”
    136

    成語拼音:
    bù chī bù ló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傻,耳朵也聾。常與“成姑公”連用,意為故作癡呆,裝聾作啞,就當阿婆阿公。形容長輩要寬宏大量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宋書 庾炳之傳》:“聾,成姑公。”
    137

    成氣候

    成語拼音:
    bù chéng qì hòu
    成語解釋:
    指單個、局部或孤立事物形成大的環境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·無垢道人《八仙全傳》第13回:“就令十世童身千年功行,畢竟還是成氣候。”
    138

    成語拼音:
    bù dú bù fā
    成語解釋:
    受凌辱就發奮圖強
    成語出處:
    元·無名氏《漁樵記》第四折:“你丈人搬調你渾家,故意的索休索離,大雪里趕你出去,男子漢發。”
    139

    到長城非好漢

    成語拼音:
    bù dào cháng chéng fēi hǎo hàn
    成語解釋:
    比喻克服困難,達到目的,就是英雄豪杰
    成語出處:
    吳茂盛《駐京辦》第11章:“俗話說到長城非好漢,于我而言,沒成為好漢就到長城。”
    140

    登大雅

    成語拼音:
    bù dēng dà yǎ
    成語解釋:
    大雅:高貴典雅。登上高雅的廳堂。形容某些被人看重的、“粗俗
    成語出處:
    見“登大雅之堂”。
    * 關于不能的成語 形容不能的成語 描述不能的成語。
    chengrenyouxi