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td id="4wawa"><option id="4wawa"></option></td>
<bdo id="4wawa"></bdo>
  • <li id="4wawa"><option id="4wawa"></option></li>
  • 關于不能的成語 (696個)

    621

    以貍致鼠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ǐ lǐ zhì shǔ
    成語解釋:
    貍:貓。捉老鼠用貓作誘餌。比喻事情成功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呂氏春秋 功名》:“以貍致鼠,以冰致繩,雖工。”
    622

    依門傍戶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ī mén bàng hù
    成語解釋:
    謂依附于人而自立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·李贄《富莫富于常知足》:“無骨力則待人而行,倚勢乃立,東西恃賴耳,依門傍戶,真同仆妾,非賤而何?”又《史綱評要·周紀·威烈王》:“以此猛烈,赴道難,與世上好人依門傍戶者何啻千里。”
    623

    一碼歸一碼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ī mǎ guī yī mǎ
    成語解釋:
    一件事歸一件事,混為一談
    成語出處:
    624

    眼迷心蕩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ǎn mí xīn dà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眼光迷亂,心神搖蕩。形容見到美色而自持的神情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·凌濛初《初刻拍案驚奇》第25卷:“那院判一見了小娟,真個眼迷心蕩。”
    625

    鬻矛譽盾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ù máo yù dùn
    成語解釋:
    鬻:賣;譽:贊美。自相矛盾,兩立
    成語出處:
    戰國·韓·韓非《韓非子·難一》:“楚人有鬻盾與矛者,譽之曰:‘吾盾之堅,物莫陷也。’又譽其矛曰:‘吾矛之利,于物無陷也。’或曰:‘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?’其人弗
    626

    幽明永隔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ōu míng yǒng gé
    成語解釋:
    幽明:生與死,陰間與陽間。陰間與陽間永遠隔離。指死后再也相見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·楊漣《祭趙我白老師》:“師生恩義,邈若河山,遂成幽明永隔矣。”
    627

    一目之士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ī mù zhī sh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指見解片面,看到事物整體的人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·李慈銘《越縵堂讀書記·志雅堂雜抄》:“此書成于元代,道學之風甚盛,而為是言,此是非之公也。近世一目之士,動以詆斥宋儒為莫逭之罪,亦愚甚矣。”
    628

    云泥分隔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ún ní fēn gé
    成語解釋:
    云泥:云在天,泥在地,高下懸殊。比喻雙方相隔甚遠,相見
    成語出處:
    唐·白居易《傷友》詩:“今日長安道,對面隔云泥。”
    629

    燕雀安知鴻鵠志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àn què ān zhī hóng hú zh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鴻鵠:天鵝。比喻庸俗的人理解志向遠大者的抱負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西漢 司馬遷《史記 陳涉世家》:“嗟呼,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!”
    630

    一山藏二虎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ī shān bù cáng èr hǔ
    成語解釋:
    比喻兩人相容
    成語出處:
    歐陽山《三家巷》:“他跟展公有點一山藏二虎的味道,這是他太狂妄。”
    631

    饔飧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ōng sūn bù gěi
    成語解釋:
    一日三餐自給。形容窮苦。明·朱國幀《涌幢小品·天下策一》:“轉大冶主簿,故苗地,長吏多樂往,代行令事,多方撫恤,盡卻例金,錙銖無所取,至饔飧給,部民有饋白粲者。”又參見“饔飧飽”、“饔飧繼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·朱國幀《涌幢小品·天下策一》:“轉大冶主簿,故苗地,長吏多樂往,代行令事,多方撫恤,盡卻例金,錙銖無所取,至饔飧給,部民有饋白粲者。”
    632

    一絲線,單木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ī sī bù xiàn,dān mù bù lín
    成語解釋:
    一根絲織成線,一棵樹形成林。比喻一個人力量單薄,辦成事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·李綠園《歧路燈》第八回:“這福兒一絲線,單木林,也覺讀的慢懈。”
    633

    遠水救得近火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uǎn shuǐ jiù bù dé jìn huǒ
    成語解釋:
    比喻緩慢的救助解決眼前的急難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 凌濛初《二刻拍案驚奇》卷三:“只是遠水救得近火,小兄其實等得那從容的事了。”
    634

    遠水救得近渴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uǎn shuǐ jiù bù dé jìn kě
    成語解釋:
    遠處的水解了眼前的渴。比喻在眼前的事物救急
    成語出處:
    宋·陳師道《烏呼行》:“應遠水救近渴,空倉四壁雀鳴。”
    635

    遠水難救近火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uǎn shuǐ nán jiù jìn huǒ
    成語解釋:
    比喻緩慢的救助解決眼前的急難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·西湖漁隱主人《歡喜冤家》第九回:“只是遠水難救近火,可惜這間興處店面沒有貨賣。”
    636

    以水投石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ǐ shuǐ tóu shí
    成語解釋:
    比喻意見相左,為對方所接受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三國·魏·李康《運命論》:“其言也。如以水投石,莫之受也。”
    637

    有始無終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ǒu shǐ wú zhō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有開始;沒有結尾。指做事堅持到底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漢 揚雄《法言 孝至》:“或問:‘德有始而無終與有終而無始也,孰寧?’”
    638

    欲速則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ù sù zé bù dá
    成語解釋:
    速:快;達:達到。指過于性急圖快,反而達到目的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先秦 孔子《論語 子路》:“無欲速,無見小利。欲速則達,見小利則大事成。”
    639

    以莛叩鐘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ǐ tíng kòu zhō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莛:草莖。原意是鐘的音量大,用草莖去敲,就使它發出應有的響聲。后比喻學識淺薄的人向知識淵博的人請教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漢 東方朔《答客難》:“以蠡測海,以莛撞鐘,豈通其條貫,考其文理,發其音聲哉。”
    640

    一條線兒拴兩螞蚱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ī tiáo xiàn er shuān liǎng mà zha
    成語解釋:
    比喻二者命運相連,誰也單獨走開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·文康《兒女英雄傳》第四回:“因為咱們倆是一條線兒拴兩螞蚱,飛了我,蹦了你的。”
    * 關于不能的成語 形容不能的成語 描述不能的成語。
    chengrenyouxi