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td id="4wawa"><option id="4wawa"></option></td>
<bdo id="4wawa"></bdo>
  • <li id="4wawa"><option id="4wawa"></option></li>
  • 關于不能的成語 (696個)

    381

    狐埋狐搰

    成語拼音:
    hú mái hú hú
    成語解釋:
    搰:挖掘。狐性多疑,剛把東西埋下,又把挖出來看看。比喻疑慮過多,成事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國語 吳語》:“狐埋之而狐搰之,是以無成功。”
    382

    侯門似海

    成語拼音:
    hóu mén sì hǎi
    成語解釋:
    王公貴族的門庭像大海那樣深遂。舊時豪門貴族、官府的門禁森嚴,一般人輕易進入。也比喻舊時相識的人,后因地位懸殊而疏遠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唐·崔郊《贈去婢》:“公子王孫逐后塵,綠珠垂淚滴羅中;侯門一入深如海,從此蕭郎是路人。”
    383

    海水可斗量

    成語拼音:
    hǎi shuǐ bù kě dǒu liá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斗:量器。指海水的多少以斗所計量的。常與“人可貌相”連用;比喻憑人的相貌或現狀來測量他的品格、才或未來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淮南子·泰族訓》:“太山可丈尺也,江海可斗斛也。”
    384

    恨鐵成鋼

    成語拼音:
    hèn tiě bù chéng gā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怨恨鐵被煉成鋼。形容對所期望的人要求嚴格;恨他爭氣;迫切希望他變得更好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 曹雪芹《紅樓夢》第96回:“只為寶玉上進,所以時常恨他,也過是‘恨鐵成鋼’的意思。”
    385

    昏天黑地

    成語拼音:
    hūn tiān hēi d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昏:黑暗。指天色漆黑;辨別方向。也形容昏昏沉沉;神志清;糊里糊涂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元 關漢卿《調風月》第二折:“沒人將我拘管收拾,打秋千,閑斗草,直到個昏天黑地。”
    386

    皇天無老眼

    成語拼音:
    huáng tiān wú lǎo yǎn
    成語解釋:
    皇天:上天。老天爺沒有長著眼睛,公正對待世事
    成語出處:
    唐·杜甫《送惠二歸故居》:“皇天無老眼,空谷滯斯人。”
    387

    黃臺之瓜

    成語拼音:
    huáng tái zhī guā
    成語解釋:
    黃臺:指《黃臺瓜辭》,為唐李賢所作,希望以此感悟高宗及武則天再廢太子。比喻堪再摘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新唐書·承天皇帝倓傳》:“賢終日憂惕,每侍上,敢有言,乃作樂章,使工歌之。其言曰:‘種瓜黃臺下,瓜熟子離離。一摘使瓜好,再摘令瓜稀,三摘猶云可,四摘抱蔓歸。’”
    388

    花無百日紅

    成語拼音:
    huā wú bǎi rì hó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常開敗。比喻青春易逝,好景
    成語出處:
    元·楊文奎《兒女團圓》楔子:“人無千日好,花無百日紅,早時算計,過后一場空。”
    389

    魂亡魄失

    成語拼音:
    hún wáng pò shī
    成語解釋:
    魂、魄:即迷信所說的靈魂。形容萬分驚恐,知所措;有時也指受到了極大誘惑而自持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漢·楊雄《羽獵賦》:“魂亡魄失。”
    390

    汗血鹽車

    成語拼音:
    hàn xuè yán chē
    成語解釋:
    駿馬拉運鹽的車子。“汗血”,駿馬。語出《史記·大宛列傳》;“鹽車”,語出《戰國策·楚策四》:“夫驥之齒至矣,服鹽車而上太行,蹄申膝折,尾湛胕潰,漉汁灑地,白汗交流,中阪遷延,負轅上。”后以“汗血鹽車”喻人才埋沒受屈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“汗血馬”,在我國又稱天馬、大宛馬,語出《史記·大宛列傳》;“鹽車”,語出《戰國策·楚策四》:“夫驥之齒至矣,服鹽車而上太行,蹄申膝折,尾湛胕潰,漉汁灑地,白汗交流,中阪遷延,負轅上。”
    391

    呼應

    成語拼音:
    hū yìng bù lí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呼應:一呼一應,彼此聲氣相通。呼叫和應答都沒效驗。形容聲氣通,指揮如意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·李寶嘉《官場現形記》第五回:“起初過有點呼應靈;到得后來,漸漸的這個官竟像他二人做的一樣。”
    392

    魂搖魄亂

    成語拼音:
    hún yáo pò luàn
    成語解釋:
    神魂顛倒,自持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·張伯起《泣顏回·題恨》:“夢中親見,訴出許多情話,魂搖魄亂,那些兒一刻千金價。”
    393

    后仰前合

    成語拼音:
    hòu yǎng qián hé
    成語解釋:
    仰:仰面朝天;合:彎身俯地。身體前后晃動,自持。形容大笑的樣子
    成語出處:
    394

    胡子工程

    成語拼音:
    hú zǐ gōng ché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喻指進度緩慢、一拖再拖而長期投入使用的基建工程
    成語出處:
    張賢亮《出賣“荒涼”》:“企業由‘國營’,便效率低下,搞好就成為‘胡子工程’、‘釣魚工程’。”
    395

    解緣

    成語拼音:
    jié bù jiě yuán
    成語解釋:
    形容男女熱戀,分開。也指兩者有可分開的緣分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古詩十九首》:“文彩雙鴛鴦,裁為合歡被,著以長相思,緣以結解。”
    396

    剪草除根

    成語拼音:
    jiǎn cǎo chú gēn
    成語解釋:
    除草時要連根除掉,使草生長。比喻除去禍根,以免后患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先秦 左丘明《左傳 隱公六年》:“為國家者,見惡,如農夫之務去草焉……絕其本根,勿使殖。”
    397

    金蟬脫殼

    成語拼音:
    jīn chán tuō qiào
    成語解釋:
    金蟬:金黃色的知了;殼:堅硬的外皮。蟬變為成蟲時脫去原來的外殼。比喻用計脫身;使對方及時發覺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元 馬致遠《任風子》第四折:“天也,我幾時夠金蟬脫殼?”
    398

    舉鼎絕臏

    成語拼音:
    jǔ dǐng jué bìn
    成語解釋:
    絕:折斷;臏:脛骨。雙手舉鼎,折斷脛骨。比喻力小,負擔重任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西漢 司馬遷《史記 秦本紀》:“武王有力,好戲。力士任鄙、烏獲、孟說皆至大官。王與孟說舉鼎,絕臏。”
    399

    舉鼎絕脰

    成語拼音:
    jǔ dǐng jué dòu
    成語解釋:
    舉:抬起;絕:折斷;脰:頸項。雙手舉起鼎而折斷頸項。比喻力小勝任
    成語出處:
    梁啟超《中國國債史》:“今日我輩對于此國債問題當何如?將一惟政府所指派而唯唯負擔,莫敢辭乎?舉鼎絕脰之患,恐遂免也。”
    400

    舉國若狂

    成語拼音:
    jǔ guó ruò kuá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舉:全;狂:瘋狂。指全國上下群情振奮;縱情歡樂自已;都像瘋狂了似的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西漢 戴圣《禮記 雜記下》:“子貢觀于蠟。孔子曰:‘賜也樂乎?’對曰:‘一國之人皆若狂,賜未知其樂也。’”
    * 關于不能的成語 形容不能的成語 描述不能的成語。
    chengrenyouxi