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td id="4wawa"><option id="4wawa"></option></td>
<bdo id="4wawa"></bdo>
  • <li id="4wawa"><option id="4wawa"></option></li>
  • 關于不爽的成語 (18個)

    1

    毛發

    成語拼音:
    máo fā bù shuǎ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猶毫發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·劉獻廷《廣陽雜記》第二卷:“四至八到,方方湊合,求其毛發難矣。”
    2

    毫發

    成語拼音:
    háo fà bù shuǎ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毫發:細發和頭發;:差錯。形容一絲一毫都差。也作“毫厘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 李贄《觀音問 答自信》:“慳貪者報以餓狗,毒害者報以虎狼,分厘差,毫發。”
    3

    分毫無

    成語拼音:
    fēn háo wú shuǎ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見“分毫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警世通言·杜十娘怒沉百寶箱》:“孫富喜甚,即將白銀一千兩,送到公子船中,十娘親自檢看,足色足數,分毫無。”
    4

    纖毫

    成語拼音:
    xiān háo bù shuǎ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纖毫:非常細微;:差。一點兒也差。形容非常精確
    成語出處:
    南朝·梁·沈約《宋書·律歷志》:“凡此四蝕,皆與臣法符同,纖毫。”
    5

    毫發

    成語拼音:
    bù shuǎng háo fā
    成語解釋:
    沒有一點差錯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明史 王瓊傳》:“繼者按稽之,毫發。”
    6

    分毫

    成語拼音:
    fēn háo bù shuǎ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比喻沒有絲毫差錯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 凌濛初《初刻拍案驚奇》第30卷:“那陰報事也盡多,卻是在幽冥地府之中,雖是分毫,無人看見。”
    7

    毫厘

    成語拼音:
    háo lí bù shuǎ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毫:細毛;發:頭發;:差錯。形容一點差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·蒲松齡《聊齋志異·邑人》:“呼鄰問之,則市肉方歸。言其片數斤數,毫發。”
    8

    錙銖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ī zhū bù shuǎ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猶言分毫差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·周亮工《書影》卷八:“條分縷析,一一相配,而錙銖也。”
    9

    累黍

    成語拼音:
    bù shuǎng lèi shǔ
    成語解釋:
    猶言絲毫差。絫、黍,微小的重量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 王韜《淞隱漫錄 姚云纖》:“女鑿壁偷聽,得其指授,無人時轉喉學唱,音韻抑揚,累黍。”
    10

    絲毫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ī háo bù shuǎ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絲毫:形容極小,1分=1000絲=100毫=10厘;:差。一點兒也
    成語出處:
    宋·釋惟白《續傳燈錄·建康保寧光譽禪師》:“密遠化機,絲毫。”
    * 關于不爽的成語 形容不爽的成語 描述不爽的成語。
    chengrenyouxi