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于不明的成語 (60個)
-
41
畏影避跡
- 成語拼音:
- wèi yǐng bì jì
- 成語解釋:
- 比喻庸人自擾,不明事理。
- 成語出處:
- 先秦 莊周《莊子 漁父》:“人有畏影惡跡而去之走者,舉足愈數而跡愈多,走愈疾而影不離身。”
-
42
畏影惡跡
- 成語拼音:
- wèi yǐng è jì
- 成語解釋:
- 比喻為人愚蠢,不明事理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莊子·漁父》:“人有畏影惡跡而去之走者,舉足愈數而跡愈多,走愈疾而影不離身。”
-
43
杳如黃鶴
- 成語拼音:
- yǎo rú huáng hè
- 成語解釋:
- 杳:無影無聲;黃鶴:傳說中仙人所乘的鶴。原指傳說中仙人騎著黃鶴飛去,從此不再回來。現比喻無影無蹤或下落不明。
- 成語出處:
- 唐 崔灝《黃鶴樓》詩:“昔人已乘黃鶴去,此地空余黃鶴樓,黃鶴一去不復返,白云千載空悠悠。”
-
44
顛倒是非
- 成語拼音:
- diān dǎo shì fēi
- 成語解釋:
- 把對的說成錯的;把錯的說成對的。指善惡不明或故意歪曲事實。
- 成語出處:
- 唐 韓愈《唐太學博士施先生墓志銘》:“古圣人言,其旨密微,箋注紛羅,顛倒是非。”
-
45
黃毛丫頭
- 成語拼音:
- huáng máo yā tóu
- 成語解釋:
- 年幼不明事理的女孩子
- 成語出處:
- 錢鐘書《圍城》:“為了一個黃毛丫頭,就那么憤世嫉俗,真是小題大做!”
-
46
嘰里咕嚕
- 成語拼音:
- jī lǐ gū lū
- 成語解釋:
- 形容說話別人聽不清或不明白
- 成語出處:
- 清·吳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》第77回:“忽又聽見他們嘰里咕嚕的說起外國話來,我以為他們請了外國客來了。”
-
47
久夢初醒
- 成語拼音:
- jiǔ mèng chū xǐng
- 成語解釋:
- 久:長久;初:剛;醒:醒悟。像做了一場大夢才醒。比喻從長期不明事理中頓然醒悟
- 成語出處:
- 清·李綠園《歧路燈》第86回:“王氏久夢初醒之人,極口贊成。”
-
48
慮事多暗
- 成語拼音:
- lǜ shì duō zǎo
- 成語解釋:
- 考慮事情不明
- 成語出處:
-
49
潛臺詞
- 成語拼音:
- qián tái cí
- 成語解釋:
- 戲劇的臺詞中沒有直接說出但觀眾通過思考都能領悟得出來的言語。比喻不明說的言外之意
- 成語出處:
- 張平《抉擇》:“末了,楊誠說了一句潛臺詞很豐富的話。”
-
50
強做解人
- 成語拼音:
- qiǎng zuò jiě rén
- 成語解釋:
- 強:勉強;解人:能夠理解和通達其中意趣的人。指不明真意而亂發議論的人
- 成語出處:
-
51
天昏地暗
- 成語拼音:
- tiān hūn dì àn
- 成語解釋:
- 天色昏黃不清;大地黑暗不明。多指云霧遮蔽日月或風沙漫天的景象。昏:昏暗。
- 成語出處:
- 唐 韓愈《龍移》:“天昏地黑蛟龍移,雷驚電激雄雌隨。”
-
52
五里霧
- 成語拼音:
- wǔ lǐ wù
- 成語解釋:
- 比喻模糊恍惚、不明真相的境界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后漢書·張楷傳》:“性好道術,能作五里霧。”
-
53
五里霧中
- 成語拼音:
- wǔ lǐ wù zhōng
- 成語解釋:
- 比喻模糊恍惚、不明真相的境界。
- 成語出處:
- 南朝 宋 范曄《后漢書 張楷傳》:“性好道術,能作五里霧。”
-
54
五里云霧
- 成語拼音:
- wǔ lǐ yún wù
- 成語解釋:
- 令人迷惑的糾紛或混亂,迷離恍惚、不明真相的境界
- 成語出處:
- 清·無垢道人《八仙全傳》第13回:“那窗外的孫杰卻被三姊弄得如在五里云霧中。”
-
55
無頭告示
- 成語拼音:
- wú tóu gào shì
- 成語解釋:
- 用意不明的文告。也指缺乏主要內容的官樣文章。
- 成語出處:
- 劉斯奮《白門柳·雞鳴風雨》第二章:“昨日‘半梁山’在那里貼出好些無頭告示,聲言要同‘賽少林’廝拼。”
-
56
無知妄作
- 成語拼音:
- wú zhī wàng zuò
- 成語解釋:
- 缺乏知識、不明事理而胡為。
- 成語出處:
- 春秋·魯·孔丘《論語·八》:“奚取于三家之堂。”宋·朱熹集注:“譏其無知妄作,以取譖竊之罪。”
-
57
醒聵震聾
- 成語拼音:
- xǐng kuì zhèn lóng
- 成語解釋:
- 猶言振聾發聵。使昏昧糊涂、不明事理的人為之震驚,受到啟發。
- 成語出處:
- 陶曾佐《論小說之勢力及其影響》:“一躍而登此莊嚴美麗之舞臺中,一奮萃此醒聵震聾之盤渦里。”
-
58
云天霧地
- 成語拼音:
- yún tiān wù dì
- 成語解釋:
- 比喻不明事理,糊里糊涂。
- 成語出處:
- 周立波《山鄉巨變》上三:“田里功夫,他比你爸爸還強一色。就是有點面胡,吃了酒,尤其是有點云天霧地。”
-
59
愚戇窳惰
- 成語拼音:
- yú zhuàng yǔ duò
- 成語解釋:
- 愚戇:無知不明事理;窳:懶惰。形容愚昧而又懶惰
- 成語出處:
- 春秋·齊·管仲《管子·水地》:“故其民愚戇而好貞,輕疾而易死。”
-
60
震聾發聵
- 成語拼音:
- zhèn lóng fā kuì
- 成語解釋:
- 使昏昧糊涂,不明事理的人,為之震驚,受到啟發。
- 成語出處:
- 劉心武《寫在水仙花旁》一:“一旦有滿足這種要求的作品出現,形同震聾發聵,會引起強烈的反響。”
* 關于不明的成語 形容不明的成語 描述不明的成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