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td id="4wawa"><option id="4wawa"></option></td>
<bdo id="4wawa"></bdo>
  • <li id="4wawa"><option id="4wawa"></option></li>
  • 關于不到的成語 (198個)

    101

    夜長夢多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è cháng mèng duō
    成語解釋:
    比喻時間拖久了;事情就可能發生意想的變化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 呂留良《呂晚村先生家訓真跡》:“薦舉事近復紛紜,夜長夢多,鞏將來有意外,奈何?”
    102

    以戈舂黍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ǐ gē chōng shǔ
    成語解釋:
    用戈去舂黍米。比喻達目的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荀子·勸學》:“道禮憲,以《詩》、《書》為之,譬之猶以指測河也,以戈舂黍也,以錐餐壺也,可以得之矣。”
    103

    欲加之罪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ù jiā zhī zu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要想加罪于人,愁找罪名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春秋·魯·左丘明《左傳·僖公十年》:“有廢也,君何以興?欲加之罪,其無辭乎?”
    104

    欲加之罪,何患無辭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ù jiā zhī zuì,hé huàn wú cí
    成語解釋:
    要想加罪于人,愁找罪名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先秦 左丘明《左傳 僖公十年》:“有廢也,君何以興?欲加之罪,其無辭乎?”
    105

    欲速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ù sù bù dá
    成語解釋:
    欲:想要。一味性急圖快;主觀要求違背客觀規律;反而達預期的目的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先秦 孔子《論語 子路》:“無欲速,無見小利。欲速則達,見小利則大事成。”
    106

    一葉蔽目,見泰山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ī yè bì mù,bù jiàn tài shān
    成語解釋:
    蔽:遮擋;泰山:山名。一片樹葉擋住了眼睛,連面前高大的泰山都看見。比喻為局部現象所迷惑,看全局或整體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鶚冠子·天則》:“一葉蔽目,見泰山;兩耳塞豆,聞雷霆。”
    107

    一葉障目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ī yè zhàng mù
    成語解釋:
    眼睛被一片樹葉擋住,指看事物的全貌
    成語出處:
    毛澤東《論持久戰》:“一葉障目,見泰山,而自以為是。”
    108

    一葉障目,見泰山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ī yè zhàng mù,bù jiàn tài shān
    成語解釋:
    蔽:遮。一片樹葉擋住了眼睛,連面前高大的泰山都看見。比喻為局部現象所迷惑,看全局或整體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鶚冠子 天則》:“一葉蔽目,見太山;兩耳塞豆,聞雷霆。”
    109

    一指蔽目,見泰山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ī zhǐ bì mù,bù jiàn tài shān
    成語解釋:
    蔽:遮蓋;泰山:山名。一根手指擋住了眼睛,連面前高大的泰山都看見。比喻為局部現象所迷惑,看全局或整體
    成語出處:
    謝覺哉《關于獨立思考》:“至于全體的事,管好處多大,總是‘一指蔽目,見泰山’。”
    110

    以指測河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ǐ zhǐ cè hé
    成語解釋:
    用手指測量河水的深淺。比喻達目的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荀子·勸學》:“道禮憲,以《詩》、《書》為之,譬之猶以指測河也,以戈舂黍也,以錐餐壺也,可以得之矣。”
    111

    以錐餐壺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ǐ zhuī cān hú
    成語解釋:
    用錐子壺里取東西吃。比喻達目的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荀子 勸學》:“道禮憲,以《詩》、《書》為之,譬之猶以指測河也,以戈舂黍也,以錐餐壺也,可以得之矣。”
    112

    真金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hēn jīn bù dù
    成語解釋:
    比喻有真才實學的人用裝飾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唐·李紳《答章孝標》:“假金方用真金鍍,若是真金鍍金,十載長安得一第,何須空腹用高心。”
    113

    知其可而為之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hī qí bù kě ér wéi zhī
    成語解釋:
    明知做卻偏要去做。表示意志堅決。有時也表示倔強固執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論語·憲問》:“子路宿于石門。晨門曰:‘奚自?’子路曰:‘自孔氏。’曰:‘是知其可而為之者與?’”
    114

    知其可為而為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hī qí bù kě wéi ér wéi
    成語解釋:
    為:做。明知做卻偏要去做,指意志堅決或倔強固執
    成語出處:
    郭沫若《南京印象》:“許多事情明明是知其可為而為,但卻絲毫也能放松,肯放松。”
    115

    知其可為而為之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hī qí bù kě wéi ér wéi zhī
    成語解釋:
    為:做。明知做卻偏要去做,指意志堅決或倔強固執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·無垢道人《八仙全傳》第97回:“在你是手足之情,知其可為而為之,也是你的好心。”
    116

    著三著兩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háo sān bù zháo liǎ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指說話或做事輕重當,考慮欠周,注意這里,顧那里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·曹雪芹《紅樓夢》第45回:“那珍大爺管兒子,倒也象當日老祖宗的規矩,只是著三著兩的。”
    117

    博士買驢

    成語拼音:
    bó shì mǎi lǘ
    成語解釋:
    博士:古時官名。博士買了一頭驢子,寫了三紙契約,沒有一個“驢”字。譏諷寫文章長篇累牘而說點子上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北齊 顏之推《顏氏家訓 勉學》:“問一言輒酬數百,責其指歸,或無要會。鄴下諺云:‘博士買驢,書券三紙,未有驢字。’”
    118

    負屈含冤

    成語拼音:
    fù qū hán yuān
    成語解釋:
    負:背著;屈:委屈;含:放在嘴里;比喻忍受;冤:冤枉。蒙受委屈;忍受冤枉;得昭雪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 文康《兒女英雄傳》第25回:“我見父親負曲含冤,都因我的婚姻而起,我從那日便打了個終身守志永遠出閨門的主意。”
    119

    鬼神莫測

    成語拼音:
    guǐ shén mò cè
    成語解釋:
    鬼神也揣測。形容非常神奇奧妙,誰也摸清底細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無 無名氏《馬陵道》第四折:“真個軍師妙算,鬼神莫測。”
    120

    過屠門而大嚼

    成語拼音:
    guò tú mén ér dà jiáo
    成語解釋:
    屠門:肉店。比喻心里想而得手,只好用切實際的辦法來安慰自己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漢 桓譚《新論》:“人聞長安樂,則出門而西向笑;知肉美味,則對屠門而大嚼。”
    * 關于不到的成語 形容不到的成語 描述不到的成語。
    chengrenyouxi