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于不一一的成語 (563個)
-
401
胡子工程
- 成語拼音:
- hú zǐ gōng chéng
- 成語解釋:
- 喻指進度緩慢、一拖再拖而長期不能投入使用的基建工程
- 成語出處:
- 張賢亮《出賣“荒涼”》:“企業由‘國營’,便效率低下,搞不好就成為‘胡子工程’、‘釣魚工程’。”
-
402
黃鐘毀棄,瓦釜雷鳴
- 成語拼音:
- huáng zhōng huǐ qì,wǎ fǔ léi míng
- 成語解釋:
- 黃鐘被砸爛并被拋置一邊,而把泥制的鍋敲得很響。比喻有才德的人被棄置不用,而無才德的平庸之輩卻居于高位。
- 成語出處:
- 戰國·楚·屈原《楚辭·卜居》:“世溷濁而不清,蟬翼為重,千鈞為輕;黃鐘毀棄,瓦釜雷鳴;讒人高張,賢士無名。”
-
403
黃鐘毀棄,瓦缶雷鳴
- 成語拼音:
- huáng zhōng huǐ qì,wǎ fǒu léi míng
- 成語解釋:
- 黃鐘:大鐘;瓦缶:瓦鍋。黃鐘被砸爛拋置一邊,把泥制的鍋敲得很響。比喻有才德的人被棄置不用,而無才德的人卻身居高位
- 成語出處:
- 清·百一居士《壺天錄》下卷:“鼠輩鴟張其若是哉!黃鐘毀棄,瓦缶雷鳴。蠢茲幺幺,毒害乃爾。”
-
404
君臣佐使
- 成語拼音:
- jūn chén zuǒ shǐ
- 成語解釋:
- 原指君主、臣僚(文武官員)、僚佐(輔助別人的人)、使者(奉命辦事的人)四種人;他們在一國之內;分別起著不同的作用。后來也用以比喻中醫處方中各味藥的不同性質和作用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神農本草經》:“上藥一百二十種為君,主養命;中藥一百二十種為臣,主養性;下藥一百二十種為佐使,主治病;用藥須合君臣佐使。”
-
405
絕后空前
- 成語拼音:
- jué hòu kōng qián
- 成語解釋:
- 從前沒有過,今后也不會再有。形容獨一無二的成就或不平常的盛況
- 成語出處:
- 清·陳廷焯《白雨齋詞話》第三卷:“蓋偏至之詣,至于絕后空前,亦令人望而卻步,其年亦人杰矣哉!”
-
406
矜矜業業
- 成語拼音:
- jīn jīn yè yè
- 成語解釋:
- 認真踏實,一絲不茍
- 成語出處:
- 晉·陳壽《三國志·高堂隆傳》:“是以古先哲王,畏上天之明命,循陰陽之逆順,矜矜業業,惟恐有違。”
-
407
金口玉牙
- 成語拼音:
- jīn kǒu yù yá
- 成語解釋:
- 金;玉:比喻珍貴。在戲曲和舊小說中;常說皇帝是金口玉牙;說什么就是什么;不能隨意更改。現比喻說一不二。也作“金口玉言”。
- 成語出處:
- 晉 夏侯湛《抵疑》:“今乃金口玉音,漠然沉默。”
-
408
軍令如山
- 成語拼音:
- jūn lìng rú shān
- 成語解釋:
- 軍事命令像山一樣不可動搖。
- 成語出處:
- 明 羅貫中《三國演義》第49回:“云長曰:‘愿依軍法。’孔明曰:‘如此,立下文書。’云長便與了軍令狀。”
-
409
噤若寒蟬
- 成語拼音:
- jìn ruò hán chán
- 成語解釋:
- 噤:閉口不作聲;若:像;寒蟬:深秋的知了。不作聲像深秋的知了一樣。形容有顧慮不敢說話。
- 成語出處:
- 南朝 宋 范曄《后漢書 杜密傳》:“劉勝位為大夫,見禮上賓,而知善不薦,聞惡無言,隱情惜己,自同寒蟬,此罪人也。”
-
410
見仁見智
- 成語拼音:
- jiàn rén jiàn zhì
- 成語解釋:
- 對同一個問題,不同的人從不同的立場或角度有不同的看法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周易 系辭上》:“仁者見之謂之仁,知者見之謂之知。”
-
411
堅如磐石
- 成語拼音:
- jiān rú pán shí
- 成語解釋:
- 堅:牢固;磐石:大石頭。牢固得像大石頭一樣。形容非常堅固;不可動搖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玉臺新詠 古詩為焦仲卿作》:“君當作磐石,妾當作蒲葦。蒲葦紉如絲,磐石無轉移。”
-
412
堅如盤石
- 成語拼音:
- jiān rú pán shí
- 成語解釋:
- 堅:牢固;盤石:大石頭。像大石頭一樣堅固。比喻不可動搖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玉臺新詠 古詩為焦仲卿作》:“君當作盤石,妾當作蒲葦。蒲葦紉如絲,盤石無轉移。”
-
413
絕世獨立
- 成語拼音:
- jué shì dú lì
- 成語解釋:
- 絕世:當代獨一無二。當世無雙,卓然而立。多用來形容不同凡俗的美貌女子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漢書·外戚傳上·孝武李夫人》:“北方有佳人,絕世而獨立,一顧傾人城,再顧傾人國。”
-
414
鯨吞虎噬
- 成語拼音:
- jīng tūn hǔ shì
- 成語解釋:
- 像鯨魚和老虎一樣吞食。多比喻吞并土地財物。宋·范仲淹《上執政書》:“前代亂離,鯨吞虎噬,無卜世卜年之意,故斯道久缺,反為不急之務。”明·張景《飛丸記·明廷張膽》:“他謀多中傷,威權明仗,鯨吞虎噬,誰敢攔擋?”清·徐芳《諾皋廣志·寒空僧》:“先君子常言以橋
- 成語出處:
- 宋·范仲淹《上執政書》:“前代亂離,鯨吞虎噬,無卜世卜年之意,故斯道久缺,反為不急之務。”
-
415
金無足赤,人無完人
- 成語拼音:
- jīn wú zú chì,rén wú wán rén
- 成語解釋:
- 足赤:足金,純金。沒有純而又純的金子。比喻沒有十全十美的事物。也比喻不能要求一個人沒有一點缺點錯誤。
- 成語出處:
- 宋·戴復古《寄興》:“黃金無足色,白璧有微瑕。求人不求備,妾愿老君家。”
-
416
驚喜交集
- 成語拼音:
- jīng xǐ jiāo jí
- 成語解釋:
- 交集:不同感情同時出現在一個人身上。又吃驚;又高興。
- 成語出處:
- 清 文康《兒女英雄傳》第八回:“此刻忽然的骨肉團圓,驚喜交加。”
-
417
見異思遷
- 成語拼音:
- jiàn yì sī qiān
- 成語解釋:
- 異:另外的;別的;遷:改變;變動。看到不同的事物就改變主意。指意志不堅定;喜愛不專一。
- 成語出處:
- 先秦 管仲《管子 小匡》:“少而習焉,其心安焉,不見異物而遷焉。”
-
418
家言邪學
- 成語拼音:
- jiā yán xié xué
- 成語解釋:
- 家言:一家之言,指偏見;邪:不正當;邪學:邪說。指偏見邪說
- 成語出處:
- 戰國·趙·荀況《荀子·大略》:“流丸止于甌臾,流言止于知者。此家言邪學所以惡儒者也。”
-
419
見智見仁
- 成語拼音:
- jiàn zhì jiàn rén
- 成語解釋:
- 對同一個問題,不同的人從不同的立場或角度有不同的看法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周易 系辭上》:“仁者見之謂之仁,智者見之謂之智。”
-
420
諫爭如流
- 成語拼音:
- jiàn zhēng rú liú
- 成語解釋:
- 諫爭:爭同“諍”,直言相勸。勸諫的話如同流水一樣,滔滔不絕。
- 成語出處:
- 明·無名氏《東籬賞菊》第二折:“從父令是何由,從君令是何由,冒斧當戈,諫爭如流。”
* 關于不一一的成語 形容不一一的成語 描述不一一的成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