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于上級的成語 (34個)
-
21
欽差大臣
- 成語拼音:
- qīn chāi dà chén
- 成語解釋:
- 過去指由皇帝派遣并代表皇帝外出辦理重大事件的官員。現在用來諷刺從上級機關派到下面去的;不了解情況;也不進行調查研究就指手畫腳發號施令的人。
- 成語出處:
- 清 曾樸《孽海花》第九回:“雯青因是欽差大臣,上海道特地派了一只富輪來接。”
-
22
承風希旨
- 成語拼音:
- chéng fēng xī zhǐ
- 成語解釋:
- 承:順承;希:企望。指言語行動迎合上級的意圖
- 成語出處:
- 東漢·班固《漢書·薛宣傳》:“九卿以下,咸承風指。”
-
23
獨立王國
- 成語拼音:
- dú lì wáng guó
- 成語解釋:
- 指主權完整的國家。比喻不受上級或制度約束,自行其是的地區、部門或單位
- 成語出處:
- 陶菊隱《北洋軍閥統治時期史話》第78章:“所謂政治分會與北洋軍閥的巡閱使毫沒有區別,目的在于割據一方,形成獨立王國。”
-
24
剪須和藥
- 成語拼音:
- jiǎn xū huò yào
- 成語解釋:
- 須:胡須;和:混和,拌。剪掉胡須拌藥。比喻上級體恤下屬
- 成語出處:
- 《新唐書·李勣傳》:“帝乃自剪須以和藥,及愈入謝,頓首流血。”
-
25
盡忠拂過
- 成語拼音:
- jìn zhōng bì guò
- 成語解釋:
- 拂:通“弼”,糾正,輔佐。竭盡忠心幫助上級改正錯誤
- 成語出處:
- 西漢·司馬遷《史記·秦始皇本紀》:“當此時也,世非無深慮知化之士也,然所以不敢盡忠拂過者,秦俗多異諱之禁,忠言未卒于口而身為戮沒矣。”
-
26
末大必折
- 成語拼音:
- mò dà bì shé
- 成語解釋:
- 謂樹木枝端粗大,必折其干。喻下屬權重,危及上級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左傳·昭公十一年》:“末大必折,尾大不掉,君所知也。”
-
27
五斗折腰
- 成語拼音:
- wǔ dǒu zhé yāo
- 成語解釋:
- 五斗:五斗米,指微薄的官俸;折腰:彎腰行禮。為微薄的俸祿而對上級卑躬屈膝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晉書·陶潛傳》:“吾不能為五斗米折腰。”
-
28
先意承旨
- 成語拼音:
- xiān yì chéng zhǐ
- 成語解釋:
- 先意:超先想到;承旨:遵從意旨。原指不等父母開口就能迎合父母的心意去做。后指揣摸上級意圖,極力奉承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韓非子·八奸》:“此人主未命而唯唯,未使而諾諾,先意承旨,觀貌察色,以先主心者也。”《禮記·祭義》:“君子之所為孝者,先意承志,諭父母于道。”
-
29
希旨承顏
- 成語拼音:
- xī zhǐ chéng yán
- 成語解釋:
- 指言語行動迎合上級的意圖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孔叢子·抗志》:“希旨容媚,則君親之。”《漢書· 不疑傳》:“聞暴公子威名久矣,今乃承顏接辭。”
-
30
先斬后聞
- 成語拼音:
- xiān zhǎn hòu wén
- 成語解釋:
- 原指臣子先把人處決了,然后再報告帝王。現比喻未經請示就先做了某事,造成既成事實,然后再向上級報告
- 成語出處:
- 元·無名氏《十探子》第三折:“今奉圣人的命,敕賜勢劍金牌,教小官便宜行事,先斬后聞。”
-
31
先斬后奏
- 成語拼音:
- xiān zhǎn hòu zòu
- 成語解釋:
- 斬:殺頭;奏:臣子向皇帝陳述或請示報告事情。原指臣子先把人處決了;然后再報告帝王。現比喻未經請示就先做了某事;造成既成事實;然后再向上級報告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新五代史 梁臣傳 朱珍》:“珍偏將張仁遇白珍曰:‘軍中有犯令者,請先斬而后白。’”
-
32
一統天下
- 成語拼音:
- yī tǒng tiān xià
- 成語解釋:
- 原指統一的國家。現常指某一地區或某一機關單位不貫徹上級意圖而形成的獨立王國;也可泛指少數人霸占的某一領域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公羊傳 成公十五年》:“王者欲一乎天下。”又,《隱公元年》:“何言乎王正月,大一統也。”
-
33
正言直諫
- 成語拼音:
- zhèng yán zhí jiàn
- 成語解釋:
- 以正義之語,規勸皇帝、上級、長輩或朋友。
- 成語出處:
- 三國 魏 桓范《諫爭》:“今正言直諫,則近死辱而遠榮寵,人情何好焉,此乃欲忠于主耳!”
-
34
自作主張
- 成語拼音:
- zì zuò zhǔ zhāng
- 成語解釋:
- 指沒有經過上級或有關方面同意,就擅自處置。
- 成語出處:
- 元 無名氏《謝金吾》第三折:“但那楊景是一個郡馬,怎好就是這等自做主張,將他只一刀哈喇了。”
* 關于上級的成語 形容上級的成語 描述上級的成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