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td id="4wawa"><option id="4wawa"></option></td>
<bdo id="4wawa"></bdo>
  • <li id="4wawa"><option id="4wawa"></option></li>
  • 關于三三的成語 (443個)

    121

    接五

    成語拼音:
    lián sān jiē wǔ
    成語解釋:
    同“連接二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·顧祿《清嘉錄·放斷鷂》:“晚或系燈于線之腰,連接五,曰鷂燈。”
    122

    六問

    成語拼音:
    liù wèn sān tuī
    成語解釋:
    謂反復審訊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元·孟漢卿《魔合羅》第折:“我是個婦女家,怎熬這六問推。”
    123

    茅廬

    成語拼音:
    máo lú sān gù
    成語解釋:
    見“草廬顧”
    成語出處:
    元·無名氏《醉寫赤壁賦》第一折:“不肯去蘭省一朝登北闕,便想這茅廬顧到南陽。”
    124

    沒四

    成語拼音:
    méi sān méi s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不四,行為不端正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·凌濛初《初刻拍案驚奇》第31卷:“還有幾個沒沒四幫閑的,專一在街上尋些空頭事過日子。”
    125

    日高

    成語拼音:
    rì gāo sān zhà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猶日上竿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·湯顯祖《南柯記·錄攝》:“日高丈,還不見六房站班,可惡可惡!”
    126

    日上竿

    成語拼音:
    rì shàng sān gān
    成語解釋:
    太陽升起有根竹竿那樣高。形容太陽升得很高,時間不早了。也形容人起床太晚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宋 楊億《勸石集賢飲》詩:“日上竿宿霧披,章臺走馬帽檐欹。”
    127

    讓再讓

    成語拼音:
    ràng zài ràng sān
    成語解釋:
    謂幾次番地推讓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·史可法《復多爾袞書》:“群臣勸進,今上悲不自勝,讓再讓,僅允監國。”
    128

    杯和萬事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ān bēi hé wàn sh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和:緩和。指飲酒可以解脫愁悶消除煩惱
    成語出處:
    元·武漢臣《生金閣》第折:“可不道‘杯和萬事,一醉解千愁。’”
    129

    班六房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ān bān liù fá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班:指皂、壯、快班,均為差役;六房:指吏、戶、禮、兵、刑、工房,均為書辦胥吏。明、清時州縣衙門中吏役的總稱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 吳敬梓《儒林外史》第二回:“想這新年大節,老爺衙門里,班六房,那一位不送帖子來?”
    130

    般兩樣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ān bān liǎng yà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①多個。②耍手段,弄花樣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宋·朱熹《朱子語類》第67卷:“天下只是一個道理,更無般兩樣。”
    131

    不知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ān bù zhī
    成語解釋:
    指對開頭、中間到結尾一無所知。也指什么都不知道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·荑荻散人《玉嬌梨》第八回:“清晨起來,恐怕蘇友白見親事不成,不知去了,便忙忙梳洗了,親到寺中來請他。”
    132

    寸不爛之舌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ān cùn bù làn zhī shé
    成語解釋:
    比喻能說會辯的口才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元 李壽卿《伍員吹簫》第一折:“老兒放心,憑著我寸不爛之舌,見了伍員,不怕他不來。”
    133

    差兩錯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ān chā liǎng cuò
    成語解釋:
    比喻偶然的差錯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魏巍《東方》第四部第七章:“你要出了差兩錯,叫小堆八在前方知道了,我們可怎么對得起他!”
    134

    尺童子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ān chǐ tóng zǐ
    成語解釋:
    指年幼不懂事的兒童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宋史·胡銓傳》:“夫尺童子至無識也,指犬豕而使之拜,則怫然怒。”
    135

    寸之舌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ān cùn zhī shé
    成語解釋:
    比喻能說會辯的口才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西漢 司馬遷《史記 平原君虞卿列傳》:“毛先生以寸之舌,強于百萬之師。”
    136

    疊陽關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ān dié yáng guān
    成語解釋:
    即《陽關疊》。琴曲。琴譜以唐王維《送元二使安西》詩為主要歌詞,并引申詩意,增添詞句,抒寫離別之情。因全曲分段,原詩反復次,故稱“疊”。后泛指送
    成語出處:
    宋 周邦彥《蘇幕遮》詞:“《疊陽關》聲漸杳。斷雨殘云,只怕巫山曉。”
    137

    分鼎足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ān fēn dǐng zú
    成語解釋:
    鼎:古代炊具,足兩耳。比喻方分立,互相抗衡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史記·淮陰侯列傳》:“臣愿披腹心,輸肝膽,效愚計,恐足下不能用也。誠能聽臣之計,莫若兩利而俱存之,分天下,鼎足而居,其勢莫敢先動。”
    138

    翻四覆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ān fān sì fù
    成語解釋:
    、四:形容次數之多。翻、覆:反復。形容變化很多;反復無常。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 張岱《石匱書后集 烈帝本紀》:“先帝焦于治,以致十七年之天下,翻四覆,夕改朝更。”
    139

    反四覆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ān fǎn sì fù
    成語解釋:
    反復無常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·蔣士銓《空谷香·殺艙》:“阿呀!這廝反四覆,可惱,可惱。”
    140

    番四覆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ān fān sì fù
    成語解釋:
    番:次;覆:反復。變化無常或反復多次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·敖英《彩雪亭雜言·鄺子元》:“或事到跟前,可以順應,卻乃畏首畏尾,番四覆,猶豫不決。”
    * 關于三三的成語 形容三三的成語 描述三三的成語。
    chengrenyouxi