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td id="4wawa"><option id="4wawa"></option></td>
<bdo id="4wawa"></bdo>
  • <li id="4wawa"><option id="4wawa"></option></li>
  • 關于一一的成語 (1532個)

    341

    斗米養個恩人,石米養個仇人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ī dǒu mǐ yǎng gè ēn rén,yī dàn mǐ yǎng gè chóu rén
    成語解釋:
    斗米救人,人會懷感恩。送石米給人會使人貪得無厭而反目成仇。指對人幫助要看時機與對象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·吳敬梓《儒林外史》第22回:“郭先生,自古‘斗米養個恩人,石米養個仇人’,這是我們養他的不是了!”
    342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ī dān yī piáo
    成語解釋:
    簞食物,瓢飲料。形容讀書人安于貧窮的清高生活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論語·雍也》:“簞食,瓢飲,在陋巷,人不堪其憂,回也不改其樂。”
    343

    得之見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ī dé zhī jiàn
    成語解釋:
    點點膚淺的見解。表示謙虛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西漢 司馬遷《史記 淮陰侯列傳》:“廣武君曰:‘臣聞智者千慮,必有失;愚者千慮,必有得。’”
    344

    洞之網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ī dòng zhī wǎ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只有個洞的網
    成語出處:
    西漢·劉安《淮南子·說山訓》:“有鳥將來,張羅而待之,得鳥者羅之目也。今為目之羅,則無時得鳥矣。”
    345

    得之愚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ī dé zhī yú
    成語解釋:
    指自己對某件事的點看法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西漢 司馬遷《史記 淮陰侯列傳》:“廣武君曰:‘臣聞智者千慮,必有失;愚者千慮,必有得。’”
    346

    而二,二而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ī ér èr,èr ér yī
    成語解釋:
    兩件事看似不同,實際上卻相同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 羅懋登《三寶太監西洋記通俗演義》第九回:“天子神仙,而二,二而,豈有三茅祖師之印,陛下用不得之理?”
    347

    風吹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ī fēng chuī
    成語解釋:
    比喻完全勾銷(多指決定、結論等)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鄧小平《結束過去,開辟未來》:“歷史帳講了,這些問題風吹,這也是這次會晤取得的個成果。”
    348

    飛沖天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ī fēi chōng tiān
    成語解釋:
    比喻平時默默無聞,突然做出了驚人之舉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西漢 司馬遷《史記 滑稽列傳》:“此鳥不飛則已,飛沖天;不鳴則已,鳴驚人。”
    349

    發而不可收拾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ī fā ér bù kě shōu shí
    成語解釋:
    事情經發生便不能收住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·李寶嘉《官場現形記》第12回:“他們在文七爺船上做的事,及文七爺醉后之言,又全被統領聽在耳朵里,所以又是氣,又是醋,并在處,發而不可收拾。”
    350

    發破的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ī fā pò d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發:射出;的:箭靶的中心。箭就射中箭靶中心。比喻下子就擊中目標或句話就擊中要害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晉書·王濟傳》:“愷亦自恃其能,令濟先射,發破的。”
    351

    帆順風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ī fān shùn fē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同“帆風順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·施耐庵《水滸傳》第四十回:“三只大船載了許多人馬頭領,卻投穆太公莊上行,帆順風,早到岸邊埠頭。”
    352

    飯之恩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ī fàn zhī ēn
    成語解釋:
    餐飯的恩德。指小恩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·凌濛初《初刻拍案驚奇》第八卷:“世上如此之人,就是至親切友,尚且反面無情,何況飯之恩,面之識?”
    353

    干二凈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ī gān èr jì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形容非常干凈;也表示點兒也不剩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 李汝珍《鏡花緣》:“他是‘毛不拔’,我們是‘無毛不拔’,把他拔的干二凈,看他如何?”
    354

    顧傾人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ī gù qīng rén
    成語解釋:
    顧:回看。形容女子容貌美麗動人,顧盼之間,全城人都為之傾倒
    成語出處:
    東漢·班固《漢書·外戚傳·孝武李夫人》:“北方有佳人,絕世而獨立,顧傾人城,再顧傾人國。”
    355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ī gǔ yī bǎn
    成語解釋:
    鼓、板都是演唱時用以調和節奏的,兩者不可分離,因以喻互相幫襯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·凌濛初《二刻拍案驚奇》卷二十二:“公子身邊最講得話、像心稱意的,有兩個門客……大小事多要串通得這兩個,方才弄得成。這兩個板,只要公子出脫得些,大家有味。”
    356

    鼓作氣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ī gǔ zuò q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鼓:第次擊鼓;作:振作;氣:士氣。作戰時第次敲鼓可以鼓起戰士的銳氣。比喻趁勁足時下子把事情完成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先秦 左丘明《左傳 莊公十年》:“夫戰,勇氣也。鼓作氣,再而衰,三而竭。”
    357

    竿子捅到底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ī gān zǐ tǒng dào dǐ
    成語解釋:
    步到位
    成語出處:
    姚雪垠《李自成》第卷第29章:“這篇文章好就好在竿子捅到底,罵到了皇帝頭上。”
    358

    呵而就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ī hē ér jiù
    成語解釋:
    口氣完成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郭紹虞《中國文學批評史》十四:“感興不來,也不能勉強去醞釀。當它來的時候,醞釀成熟,故能提起銳筆,呵而就。”
    359

    哄而起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ī hòng ér qǐ
    成語解釋:
    喧鬧;起哄。經過陣喧鬧便馬上行動起來。形容無組織無計劃地行動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 李寶嘉《官場現形記》:“地方上百姓動了公憤,哄而起。”
    360

    轟而起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ī hōng ér qǐ
    成語解釋:
    沒有經過認真準備和嚴密組織,下子行動起來
    成語出處:
    梁斌《紅旗譜》第二卷:“轟而起,轟而散,他逮不住領頭人兒,看他有什么法子?”
    * 關于一一的成語 形容一一的成語 描述一一的成語。
    chengrenyouxi