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td id="4wawa"><option id="4wawa"></option></td>
<bdo id="4wawa"></bdo>
  • <li id="4wawa"><option id="4wawa"></option></li>
  • 關于一一的成語 (1532個)

    241

    背城借

    成語拼音:
    bèi chéng jiè yī
    成語解釋:
    背城:背向自己的城堡;借:憑借最后戰。背靠自己的城堡與敵人決死戰。意謂作最后的奮斗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先秦 左丘明《左傳 成公二年》:“請收合余燼,背城借。”
    242

    抱成

    成語拼音:
    bào chéng yī tuán
    成語解釋:
    保持致,行動起來像個人。形容關系極為親密
    成語出處:
    程樹榛《大學時代》:“劉向明和另外兩人,抱成團,異想天開地搞什么科學研究,在同學中造成很壞的影響。”
    243

    不管三七二十

    成語拼音:
    bù guǎn sān qī èr shí yī
    成語解釋:
    不顧切,不問是非情由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 馮夢龍《警世通言 杜十娘怒沉百寶箱》:“左手交銀,右手交人,若三日沒有來時,老身也不管三七二十,公子不公子,頓孤拐打那光棍出去。”
    244

    百喙如

    成語拼音:
    bǎi huì rú yī
    成語解釋:
    猶言眾口辭。許多人都說同樣的話,看法或意見致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 王夫之《孝烈傳》:“唯習聞湘人之言,百喙如者若此。”
    245

    不可無,不可有二

    成語拼音:
    bù kě wú yī,bù kě yǒu èr
    成語解釋:
    形容獨無二或唯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南齊書·張融傳》:“太祖索奇愛融,為太尉時,時與融款接。見融常笑曰:‘此人不可無,不可有二。’”
    246

    不可無,不能有二

    成語拼音:
    bù kě wú yī,bù néng yǒu èr
    成語解釋:
    形容獨無二或唯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·張岱《周宛委墓志銘》:“如此異才,求之天下,真不可無,不能有二也。”
    247

    不肯

    成語拼音:
    bù kěn yī sh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世:同處于個世界。自視甚高,看不起天下人。形容目空切、驕橫自大
    成語出處:
    宋·黃庭堅《跋范文正公帖》:“往時蘇才翁筆法妙天下,不肯世人。”
    248

    別樹

    成語拼音:
    bié shù yī zh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別:另外;樹:建立。另外立起面旗幟。比喻開創新路另成家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 鄒容《革命軍》第二章:“中國士人,又有種岸然道貌,根器特異,別樹幟,以號于眾者。”
    249

    百無失

    成語拼音:
    bǎi wú shī yī
    成語解釋:
    百:很多;失:差錯。指非常有把握,絕對不會出差錯
    成語出處:
    西漢·司馬遷《史記·淮陰侯列傳》:“成敗在于決斷,以此參之,萬不失。”
    250

    百無

    成語拼音:
    bǎi wú yī shī
    成語解釋:
    失:差錯;過錯。形容十分把握;絕對不會出差錯。也作“百不失”、“萬無失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唐 裴铏《聶隱娘》:“(隱娘)年后刺猿穴百無失。”
    251

    不值

    成語拼音:
    bù zhí yī shěn
    成語解釋:
    哂:微笑。不值得笑。指毫無意義或表示輕視
    成語出處:
    魯迅《二心集 非革命的急進革命論者》:“凡大隊的革命軍,必須切戰士的意識,都十分正確,分明,這才是真的革命軍,否則不值哂。”
    252

    不直

    成語拼音:
    bù zhí yī wén
    成語解釋:
    見“不直錢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宋·羅大經《鶴林玉露》卷十四:“士大夫若愛文,不直文。”
    253

    嘗鼎

    成語拼音:
    cháng dǐng yī luán
    成語解釋:
    鼎:古代炊具,三足兩耳;臠:切成塊的肉。嘗鼎里片肉,就可以知道整個鼎里的肉味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戰國 呂不韋《呂氏春秋 察今》:“嘗脟肉而知鑊之味、鼎之調。”
    254

    滄海

    成語拼音:
    cāng hǎi yī lín
    成語解釋:
    大海中的片魚鱗。比喻非常渺小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冷眼觀》第七回:“因要替個死百姓伸冤,先得罪了位闊公子,把自己從前十載青燈,半生黃卷,都隨著烏鞭黑帽,猶如滄海鱗,巫山片云,頃刻間風弛電掣,卷入無何有之鄉。”
    255

    猖獗

    成語拼音:
    chāng jué yī shí
    成語解釋:
    猖獗:兇猛而放肆。形容壞人或反動勢力時間顯得特別兇猛放肆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周恩來《在延安歡迎會上的演說》:“曾經猖獗時的法西斯黨徒及其第五縱隊的死期是天逼近了。”
    256

    戒百

    成語拼音:
    chéng yī jiè bǎi
    成語解釋:
    見“懲警百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·沈釆《千金記》第四十七出:“故依法律明惟問,懲戒百難容忍。”
    257

    打成

    成語拼音:
    dǎ chéng yī piàn
    成語解釋:
    原指把各種感情或遭遇都看成是同回事。現多指人與人相互間關系密切;如同體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宋 釋普濟《五燈會元》:“耳聽不聞,眼覷不見,苦樂順道,打成片。”
    258

    獨樹

    成語拼音:
    dú shù yī zh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單獨打起面旗號。比喻風格新奇;自成家。也比喻自立門戶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 袁枚《隨園詩話》:“所以能獨樹幟者,正為其不襲盛唐窠臼也。”
    259

    下西

    成語拼音:
    dōng yī xià xī yī xià
    成語解釋:
    指做事無計劃。比喻行動漂忽無定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·西周生《醒世姻緣傳》:“使木板子東下,西下,攛這二百下子。”
    260

    二而

    成語拼音:
    èr ér yī
    成語解釋:
    演化為二,二合成為。指同事物可以演化為對立的兩種現象,對立的兩種現象可以找到同根源
    成語出處:
    馮玉祥《我的生活》第30章:“我回答說:‘這是二而的事情,并不矛盾。’”
    * 關于一一的成語 形容一一的成語 描述一一的成語。
    chengrenyouxi