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td id="4wawa"><option id="4wawa"></option></td>
<bdo id="4wawa"></bdo>
  • <li id="4wawa"><option id="4wawa"></option></li>
  • Y開頭的成語 (3433個)

    801

    有言在先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ǒu yán zài xiān
    成語解釋:
    把話說在前。指事前打過招呼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 馮夢龍《醒世恒言 張淑兒巧脫楊生》:“他有言在先,你今日不須驚怕。”
    802

    有約在先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ǒu yuē zài xiān
    成語解釋:
    已經約定好了。指事情的處理方案已事先定好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元·無名氏《舉案齊眉》第一折:“老夫人,這事本已有約在先,況兼孩兒又執意定要嫁她,也是他的緣分了。”
    803

    挹盈注虛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ì yíng zhù xū
    成語解釋:
    謂取有馀以補不足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梁啟超《生計學學說沿革小史》第九章:“三日轉運百產挹盈注虛者,凡行商之以舟車漕挽大宗貨物者是也。”
    804

    貽燕之訓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í yàn zhī xùn
    成語解釋:
    燕:通“宴”,安逸,安閑。留下安逸的教訓。指告誡后人只求生活安逸,不求飛黃騰達
    成語出處:
    唐·白居易《許昌縣令新廳壁記》:“嗚呼吾家世以清簡,垂為貽燕之訓。”
    805

    踴躍爭先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ǒng yuè zhēng xiān
    成語解釋:
    踴躍:歡欣奮起的樣子。積極爭著趕在前,不甘落后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·李汝珍《鏡花緣》第14回:“遇見善事,莫不踴躍爭先,毫無小人習氣,因而鄰邦都以‘大人國’呼之。”
    806

    引玉之磚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ǐn yù zhī zhuān
    成語解釋:
    自己表示謙虛的話。比喻為了引出別人高明的意見而發表的粗淺的不成熟的意見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宋·釋道原《景德傳燈錄》卷十:“比來拋磚引玉,卻引得個墜子。”
    807

    悠游自在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ōu yóu zì zài
    成語解釋:
    見“悠游自得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魯迅《書信集·致唐訶》:“我大約并沒有先生們所豫想的悠游自在,所以復信的遲延,是往往不免的。”
    808

    逸游自恣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ì yóu zì zī
    成語解釋:
    逸:安閑;自恣:放縱自己。安閑自在地漫游,任意放縱自己
    成語出處:
    南朝·宋·范曄《后漢書·梁冀傳》:“少為貴戚,逸游自恣。”
    809

    勇于自責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ǒng yú zì zé
    成語解釋:
    敢于承認錯誤并自我批評
    成語出處:
    810

    言之不文,行之不遠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án zhī bù wén,xíng zhī bù yuǎn
    成語解釋:
    文章沒有文采,就不能流傳很遠。同“言之無文,行而不遠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宋 陸游《嚴州到任謝王丞相啟》:“黼黻圣猷,謂言之不文則行之不遠;甄陶士類,每舍其所短而取其所長。“
    811

    言之不預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án zhī bù yù
    成語解釋:
    沒有預先說明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毛澤東《新民主主義論》七:“這是我們共產黨人的衷心勸告,‘勿謂言之不預也’。”
    812

    以直報怨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ǐ zhí bào yuàn
    成語解釋:
    以公道對待有怨恨的人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先秦 孔子《論語 憲問》:“以直報怨,以德報德。”
    813

    言之不渝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án zhī bù yú
    成語解釋:
    渝:改變,違背。說出的話不改變,即說到做到
    成語出處:
    晉·陸機《遂志賦》:“任窮達以逝止,亦進仕而退耕;庶斯言之不渝,抱耿介以成名。”
    814

    以銖稱鎰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ǐ zhū chēng y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用銖同鎰相比,表示力量極不相稱,處于絕對劣勢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孫子·形》:“故勝兵若以鎰稱銖,敗兵若以銖稱鎰。”王皙注:“言銖、鎰者,以明輕重之至也。”張預注:“二十兩為鎰,二十四銖為兩。此言有制之兵對無制之兵,輕重不侔也。”
    815

    以銖程鎰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ǐ zhū chéng y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用銖同鎰作比較,表示很不相稱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·姚士粦《見只編》卷上:“陳水南臬憲嘗以南唐李昪宜繼唐后,遂改馬令《南唐書》為《唐馀紀傳》,此猶蕭常以《三國·蜀志》為《續后漢書》也。然昭烈世系甚明,猶覺以銖程鎰……昪本安吉砦將潘某之子,昪姓實潘也……”
    816

    有子存焉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ǒu zǐ cún yān
    成語解釋:
    焉:表示陳述的語氣詞。有兒子在
    成語出處:
    戰國·鄭·列御寇《列子·湯問》:“雖我之死,有子存焉。”
    817

    養尊處優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ǎng zūn chǔ yōu
    成語解釋:
    養:指生活;尊:尊貴;處:居于;處于;優:優裕。處于尊貴的地位;過著優裕的生活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宋 蘇洵《上韓樞密書》:“天子者,養尊而處優,樹恩而收名,與天下為喜樂者也。”
    818

    義正詞嚴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ì zhèng cí yán
    成語解釋:
    義:道理。詞:言辭。道理正當公允,嚴肅的措詞。亦作“義正辭嚴”、“辭嚴義正”、“辭嚴意正”、“詞嚴理正”、“正義嚴辭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·胡應麟《少室山房筆叢·丹鉛新錄四》:“子玄之論,義正詞嚴,圣人復起,弗能易矣。”
    819

    義正辭嚴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ì zhèng cí yán
    成語解釋:
    義:道理;辭:言辭。理由正當充足;言辭嚴正有力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宋 張孝祥《明守趙敷文》:“歐公書豈惟翰墨之妙,而辭嚴義正,千載之下,見者興起,某何足以辱公此賜也哉!”
    820

    玉枝金葉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ù zhī jīn yè
    成語解釋:
    玉的枝干,金的葉子。比喻皇親國戚以及出身高貴的人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·無名氏《霞箋記·父子傷情》:“別選個侯門貴戚,玉枝金葉。”
    * Y開頭的成語
    chengrenyouxi