Y開頭的成語 (3433個)
-
581
要言不繁
- 成語拼音:
- yào yán bù fán
- 成語解釋:
- 要:簡要;繁:繁雜。指說話或寫文章簡單扼要,不繁瑣
- 成語出處:
- 李劼人《死水微瀾》第三部:“李大爺要言不繁……”
-
582
云涌飆發
- 成語拼音:
- yún yǒng biāo fā
- 成語解釋:
- 云陣奔涌,狂風發作。形容文章氣勢磅礴。
- 成語出處:
- 清·吳敏樹《〈歐陽功甫遺集〉序》:“伯魯之文,云涌飆發而驟進于古,若春木之落其華而將實矣。”
-
583
悒悒不歡
- 成語拼音:
- yì yì bù huān
- 成語解釋:
- 悒悒:憂愁不安的樣子。心里郁悶,感到不快
- 成語出處:
- 清·蒲松齡《聊齋志異·嬰寧》:“生恚怒,悒悒不歡。母慮其復病,急為議姻,略為商榷,輒搖首不愿。”
-
584
鞅鞅不樂
- 成語拼音:
- yāng yāng bù lè
- 成語解釋:
- 因不滿意而很不快樂。鞅,通“怏”。
- 成語出處:
- 宋·洪邁《夷堅丁志·武真人》:“武真人,名元照,會稽蕭山民女也……年稍長,議以妻邑之富人,既受幣,照鞅鞅不樂。”
-
585
悒悒不樂
- 成語拼音:
- yì yì bù lè
- 成語解釋:
- 悒悒:憂愁不安的樣子。心里郁悶,感到不快。
- 成語出處:
- 漢 班固《漢武帝內傳》:“庸主對坐,悒悒不樂。”
-
586
怏怏不平
- 成語拼音:
- yàng yàng bù píng
- 成語解釋:
- 怏怏:因不平而郁郁不樂。神志怏怏的,心中很感不平
- 成語出處:
- 《隋書·虞世基傳》:“貧無產業,每傭書養親,怏怏不平。”
-
587
抑郁不平
- 成語拼音:
- yì yù bù píng
- 成語解釋:
- 抑郁:壓抑郁悶。內心壓抑郁悶,心中憤憤不平
- 成語出處:
- 清·吳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》第64回:“只這七個字,那種抑郁不平之氣,也就可想了。”
-
588
掩眼捕雀
- 成語拼音:
- yǎn yǎn bǔ què
- 成語解釋:
- 同“掩目捕雀”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魏書·爾朱榮傳》:“惟欲指影以行權,假形而弄詔,此則掩眼捕雀,塞耳盜鐘。”
-
589
英勇不屈
- 成語拼音:
- yīng yǒng bù qū
- 成語解釋:
- 屈:屈服。勇敢出眾,不屈不撓
- 成語出處:
- 鄧小平《工人階級要為實現四個現代化作出優異貢獻》:“各地都有大批先進分子不怕他們的白色恐怖,同他們進行了英勇不屈的斗爭。”
-
590
郁抑不申
- 成語拼音:
- yù yì bù shēn
- 成語解釋:
- 郁抑:抑郁。胸中憂悶不舒展
- 成語出處:
- 《北史·文苑傳序》:“道撼軻而未遇,志郁抑而不申。”
-
591
語焉不詳
- 成語拼音:
- yǔ yān bù xiáng
- 成語解釋:
- 語:話;焉:古漢語助詞。話說得不詳細。
- 成語出處:
- 唐 韓愈《原道》:“荀與楊也,擇焉而不精,語焉而不詳。”
-
592
有冤報冤,有仇報仇
- 成語拼音:
- yǒu yuān bào yuān,yǒu chóu bào chóu
- 成語解釋:
- 報:報復,抵償。指對造成冤枉、仇恨的人進行報復,使其作出抵償
- 成語出處:
- 明·施耐庵《水滸傳》第26回:“武松雖是粗鹵漢子,便死也不怕,還省得有冤報冤,有仇報仇,并不傷犯眾位,只煩高鄰做個證見。”
-
593
隱隱綽綽
- 成語拼音:
- yǐn yìn chuò chuò
- 成語解釋:
- 隱隱約約
- 成語出處:
- 清·李百川《綠野仙蹤》第88回:“那云氣如飛而至,隱隱綽綽。”
-
594
詠月嘲風
- 成語拼音:
- yǒng yuè cháo fēng
- 成語解釋:
- 指描寫風云月露等景象而思想內容貧乏的寫作。
- 成語出處:
- 唐·白居易《將歸渭村先寄舍弟》詩:“詠月嘲風先要減,登山臨水亦宜稀。”
-
595
養癰成患
- 成語拼音:
- yǎng yōng chéng huàn
- 成語解釋:
- 留著毒瘡不去醫治,就會成為后患。比喻縱容包庇壞人壞事,結果會遭受禍害。
- 成語出處:
- 清 李汝珍《鏡花緣》第57回:“真是養癰成患,將來他的羽翼越多,越難動手哩。”
-
596
詠月嘲花
- 成語拼音:
- yǒng yuè cháo huā
- 成語解釋:
- 指創作詩歌。花和月經常作為詩人歌詠的對象,故稱。
- 成語出處:
- 唐·白居易《將歸渭村先寄舍弟》詩:“一年年覺此身衰,一日日知前事非。詠月嘲花先要減,登山臨水亦宜稀。”
-
597
囿于成見
- 成語拼音:
- yòu yú chéng jiàn
- 成語解釋:
- 局限于原有的看法。
- 成語出處:
-
598
月暈礎潤
- 成語拼音:
- yuè yūn chǔ rùn
- 成語解釋:
- 比喻事情將會發生的先兆。
- 成語出處:
- 梁啟超《新民說》第十八節:“今日中國之現象,其月暈礎潤之幾既動矣。若是乎,則智育將為德育之蠹;而名德育而實智育者,益且為德育之障也。”
-
599
陰陽慘舒
- 成語拼音:
- yīn yáng cǎn shū
- 成語解釋:
- 古以秋冬為陰,春夏為陽。意為秋冬憂戚,春夏舒快。指四時的變化。語本漢張衡《西京賦》:“夫人在陽時則舒,在陰時則慘。”
- 成語出處:
- 語出漢·張衡《西京賦》:“夫人在陽時則舒,在陰時則慘。”南朝·梁·劉勰《文心雕龍·物色》:“春秋代序,陰陽慘舒,物色之動,心亦搖焉。”
-
600
游魚出聽
- 成語拼音:
- yóu yú chū tīng
- 成語解釋:
- 水里的魚游到水面上來聽音樂。形容音樂美妙動聽
- 成語出處:
- 戰國·趙·荀況《荀子·勸學》:“昔者瓠巴鼓瑟,而游魚出聽;伯牙鼓琴,而六馬仰秣。”
* Y開頭的成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