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td id="4wawa"><option id="4wawa"></option></td>
<bdo id="4wawa"></bdo>
  • <li id="4wawa"><option id="4wawa"></option></li>
  • T開頭 (1324個)

    181

    恬不為意

    成語拼音:
    tián bù wéi y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處之泰然,滿不在乎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宋·蘇軾《上執政乞度牒賑濟及因修廨宇書》:“豈有仁圣在上,群賢并用,而肯恬不為意乎。”
    182

    痛抱西河

    成語拼音:
    tòng bào xī hé
    成語解釋:
    比喻喪子之痛
    成語出處:
    西漢·司馬遷《史記·仲尼弟子列傳》:“子夏居西河教授,為魏文侯師。其子死,哭之失明。”
    183

    同敝相濟

    成語拼音:
    tóng bì xiāng j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猶同惡相濟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南朝·宋·范曄《后漢書·宦者傳序》:“同敝相濟,故其有繁,敗國蠹政之事,不可單書。”
    184

    同病相憐

    成語拼音:
    tóng bìng xiāng lián
    成語解釋:
    比喻因有同樣的遭遇或痛苦而互相同情。憐:憐惜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漢 趙曄《吳越春秋 闔閭內傳》:“子不聞《河上歌》乎?同病相憐,同憂相救。”
    185

    退避賢路

    成語拼音:
    tuì bì xián lù
    成語解釋:
    賢路:賢人出任的路。指辭去職位,讓賢人接替
    成語出處:
    陶菊隱《北洋軍閥統治時期史話》第28章:“張懷芝皓電請各省聯名電勸李‘退避賢路’。”
    186

    同病相憐,同憂相救

    成語拼音:
    tóng bìng xiāng lián,tóng yōu xiāng jiù
    成語解釋:
    憐:憐惜。比喻因有同樣的遭遇或痛苦而互相同情
    成語出處:
    漢·趙曄《吳越春秋·闔閭內傳》:“子不聞《河上歌》乎?同病相憐,同憂相救。”
    187

    逃避現實

    成語拼音:
    táo bì xiàn shí
    成語解釋:
    指不敢正視面臨的困難和問題
    成語出處:
    劉少奇《論共產黨員的修養》:“不能不顧現實,更不能逃避現實,也不能向丑惡的現實投降。”
    188

    鐵板一塊

    成語拼音:
    tiě bǎn yī kuài
    成語解釋:
    比喻結合緊密,不可分裂。也比喻牢固不變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吳晗《朱元璋傳》第七章:“朱元璋和這個集團的首腦人物,盡管在過去同生死,共患難,但并不是鐵板一塊。”
    189

    土崩魚爛

    成語拼音:
    tǔ bēng yú làn
    成語解釋:
    土崩潰,魚腐爛。比喻潰敗不可收拾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漢·陳琳《為曹洪與魏文帝書》:“若乃距陽平,據石門,攄八陳之列,騁奔牛之權,焉有土崩魚爛哉。”
    190

    托缽沿門

    成語拼音:
    tuō bō yán mén
    成語解釋:
    缽:僧尼的食器。比喻挨家乞求施舍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·百一居士《壺天錄》上卷:“晝則托缽沿門,夜則棲身檐下,蓋不知幾經日矣。”
    191

    痛不欲生

    成語拼音:
    tòng bù yù shē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悲痛得不想再活下去了。痛:悲痛;欲:想;打算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宋 呂大鈞《吊說》:“其惻怛之心、痛疾之意不欲生。”
    192

    天不憗遺

    成語拼音:
    tiān bù yìn yí
    成語解釋:
    憗:愿;遺:留。天公不愿意留下這一個老人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南齊書·褚淵傳》:“天不憗遺,奄焉甍逝,朕用震慟于厥心。”
    193

    天不憗遺一老

    成語拼音:
    tiān bù yìn yí yī lǎo
    成語解釋:
    憗:愿;遺:留。天公不愿意留下這一個老人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詩經·小雅·十月之交》:“不憗遺一老,俾守我王。”
    194

    土包子

    成語拼音:
    tǔ bāo zǐ
    成語解釋:
    指沒有見過大世面的人,如果是說別人,有輕蔑意。如果是說自己,有自謙意
    成語出處:
    毛澤東《整頓黨的作風》:“有些人輕視本地干部,譏笑本地干部,他們說:‘本地人懂得什么,土包子!’”
    195

    恬不知恥

    成語拼音:
    tián bù zhī chǐ
    成語解釋:
    指對卑劣的或不光彩的行為安然處之;不以為恥。恬:安然、滿不在乎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宋 呂祖謙《東萊博議 衛禮至殺邢國子》:“衛禮至行險僥幸而取其國,恬不知恥,反勒其功于銘,以章示后。”
    196

    天不轉地轉

    成語拼音:
    tiān bù zhuàn dì zhuàn
    成語解釋:
    指以后總有見面的機會
    成語出處:
    197

    吐哺捉發

    成語拼音:
    tǔ bǔ zhuō fā
    成語解釋:
    見“吐哺握發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唐·韓愈《后廿九日復上書》:“今雖不能如周公吐哺捉發,亦宜引而進之,察其所以而去就之,不宜默默而已也。”
    198

    恬不知怪

    成語拼音:
    tián bù zhī guài
    成語解釋:
    謂安然處之,不以為怪。語本漢賈誼《治安策》:“至于俗流失,世壞敗,因恬而不知怪。”
    成語出處:
    語出漢·賈誼《治安策》:“至于俗流失,世壞敗,因恬而不知怪。”宋·蘇軾《謝中書舍人表》:“既任止于訓詞,故權移于胥史,恬不知怪,習為故常。”
    199

    湯餅之會

    成語拼音:
    tāng bǐng zhī hu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指孩子出生第三天舉行宴會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·程登吉《幼學瓊林》第二卷:“三朝洗兒,曰湯餅之會;周歲試周,曰睟盤之期。”
    200

    恬不知愧

    成語拼音:
    tián bù zhī ku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見“恬不知恥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·閻爾梅《房琯論》:“軍法,大將失律者,斬。琯失律,宜斬;不斬而罷,已屬非法,尚恬不知愧,賓客盈門。”
    * T開頭
    chengrenyouxi