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td id="4wawa"><option id="4wawa"></option></td>
<bdo id="4wawa"></bdo>
  • <li id="4wawa"><option id="4wawa"></option></li>
  • T開頭的成語 (1324個)

    661

    天怒民怨

    成語拼音:
    tiān nù mín yuàn
    成語解釋:
    怒:發怒;怨:怨恨。上天震怒,人們怨恨。形容為害作惡非常嚴重,引起普遍的憤怒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·許仲琳《封神演義》第94回:“三綱盡絕,五倫有乖,天怒民怨,自古及今,罪惡昭著未有若此之甚者。”
    662

    探囊取物

    成語拼音:
    tàn náng qǔ wù
    成語解釋:
    囊:口袋;探囊:向袋里摸取。伸手到口袋里拿東西。比喻能夠輕而易舉地辦成某件事情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新五代史 南唐世家 李煜》:“中國用吾為相,取江南如探囊中物爾。”
    663

    拖男挾女

    成語拼音:
    tuō nán xié nǚ
    成語解釋:
    拖:牽引;挾:夾在胳膊下。身邊帶著兒女。形容生活負擔重,生活水平受到影響或行動不方便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·吳承恩《西游記》第89回:“嚇得城外各關廂人等,拖男挾女,顧不得家私,都往州城中走。”
    664

    齠年稚齒

    成語拼音:
    tiáo nián zhì chǐ
    成語解釋:
    齠年:童年;稚齒:年少。指童年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南齊書·武十七王傳論》:“齠年稚齒,養器深宮,習趨拜之儀,受文句之學。”
    665

    土偶蒙金

    成語拼音:
    tǔ ǒu méng jīn
    成語解釋:
    在泥塑人像外面涂上金粉。比喻因襲模仿,徒有其表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·吳喬《答萬季野詩問》:“宋詩如三家村叟,布袍草履,是一個人。明詩土偶蒙金。”
    666

    天平地成

    成語拼音:
    tiān píng dì ché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指萬事安排妥當,天下太平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先秦 左丘明《左傳 僖公二十四年》:“《夏書》曰‘地平天成’,稱也。”
    667

    同盤而食

    成語拼音:
    tóng pán ér shí
    成語解釋:
    同吃一個盤中的食物。形容兄弟之間骨肉情深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魏書 楊椿傳》:“吾兄弟,若在家,必同盤而食,若有近行,不至,必待其還,亦有過中不食,忍饑相待。”
    668

    綈袍戀戀

    成語拼音:
    tí páo liàn liàn
    成語解釋:
    綈袍:粗絲絹袍子;戀戀:留戀。指不忘舊情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·馮夢龍《東周列國志》第97回:“汝所以不得死者,以綈袍戀戀,尚有故人之情。”
    669

    忝陪末座

    成語拼音:
    tiǎn péi mò zuò
    成語解釋:
    忝:辱,愧。慚愧地坐在末座作陪
    成語出處:
    鄒韜奮《患難余生記》第一章:“胡愈之諸先生,我也忝陪末座。”
    670

    太平盛世

    成語拼音:
    tài píng shèng sh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指社會安定、政治清明、經濟繁榮的時代。比喻非常興盛安定的社會。太平:社會安定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 沈德符《野獲編》:“余謂太平盛世,元夕張燈,不為過侈。”
    671

    太平無事

    成語拼音:
    tài píng wú sh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指時世安寧和平,也指生活清靜無憂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 焦竑《玉堂叢語 方正》:“惟高堂厚祿身享太平無事之日者,見月則樂也。”
    672

    太平無象

    成語拼音:
    tài píng wú xià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謂太平盛世并無一定標志。《資治通鑒·唐文宗太和六年》:“會上御延英,謂宰相曰:‘天下何時當太平,卿等亦有意于此乎?’僧孺對曰:‘太平無象。今四夷不至交侵,百姓不至流散,雖非至理,亦謂小康。陛下若別求太平,非臣等所及。’”后以“太平無象”諷刺反動統治者粉飾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資治通鑒·唐文宗太和六年》:“會上御延英,謂宰相曰:‘天下何時當太平,卿等亦有意于此乎?’僧孺對曰:‘太平無象。今四夷不至交侵,百姓不至流散,雖非至理,亦謂小康。陛下若別求太平,非臣等所及。’”
    673

    提牌執戟

    成語拼音:
    tí pái zhí jǐ
    成語解釋:
    牌:古代兵器盾;戟:古代兵器。形容身份低微
    成語出處:
    元·無名氏《衣錦還鄉》第一折:“他是個架海擎天的玉柱,看承做提牌執戟小人哉。”
    674

    銅盤重肉

    成語拼音:
    tóng pán zhòng ròu
    成語解釋:
    貴重的食器,豐盛的飯菜。引申指特殊恩寵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北齊書·楊愔傳》:“汝輩但如遵彥謹慎,自得竹林別室,銅盤重肉之食。”
    675

    綈袍之義

    成語拼音:
    tì páo zhī y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比喻不忘舊日的交情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唐·高適《詠史》詩:“尚有綈袍贈,應念范叔寒。”
    676

    圖窮匕首見

    成語拼音:
    tú qióng bǐ shǒu xiàn
    成語解釋:
    圖:地圖;窮:盡;見:現。比喻事情發展到最后,真相或本意顯露了出來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戰國策 燕策三》:“秦王謂軻曰:‘起,取武陽所持圖。’軻既取圖奉之。發圖,圖窮而匕首見。”
    677

    圖窮匕見

    成語拼音:
    tú qióng bǐ xiàn
    成語解釋:
    比喻到最后露出了事物的真相或本來的目的。窮:盡;匕:匕首;短劍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西漢 劉向《戰國策 燕策三》:“軻既取圖奉之,發圖,圖窮而匕首見。”
    678

    圖窮匕現

    成語拼音:
    tú qióng bǐ xiàn
    成語解釋:
    圖:地圖;窮:盡;匕:匕首;現:顯露出來。比喻事情發展到最后露出了真相或本來面目
    成語出處:
    679

    通前澈后

    成語拼音:
    tōng qián chè hòu
    成語解釋:
    見“通前徹后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·文康《兒女英雄傳》第26回:“只要這等通前澈后一算,就知道這書不是脫岔露空了。”
    680

    褪前擦后

    成語拼音:
    tuì qián cā hòu
    成語解釋:
    褪:后退。從前面退下來又碰到后面的。形容驚恐不安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·馮惟敏《僧尼共犯》第三折:“響當當喝號提鈴,唬的我褪前擦后不敢行。”
    * T開頭的成語
    chengrenyouxi