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td id="4wawa"><option id="4wawa"></option></td>
<bdo id="4wawa"></bdo>
  • <li id="4wawa"><option id="4wawa"></option></li>
  • T開頭的成語 (1324個)

    401

    臺閣生風

    成語拼音:
    tái gé shēng fē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臺閣:東漢尚書的辦公室。泛指官府大臣在臺閣中嚴肅的風氣。比喻官風清廉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晉書 傅玄傳》:“每有奏劾,或值日暮,捧白簡,整簪帶,竦踴不寐,坐而待旦。于是貴游懾伏,臺閣生風。”
    402

    韜光俟奮

    成語拼音:
    tāo guāng sì fèn
    成語解釋:
    謂掩藏才智,待時奮起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晉書·慕容垂載記》:“但時來之運未至,故韜光俟奮耳。”
    403

    透骨酸心

    成語拼音:
    tòu gǔ suān xīn
    成語解釋:
    形容極度傷心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兒女英雄傳》第五回:“她自己心中,以有一腔的彌天恨事,透骨酸心。
    404

    貪官污吏

    成語拼音:
    tān guān wū l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貪贓枉法的官吏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元 無名氏《鴛鴦被》第四折:“一應貪官污吏,準許先斬后聞。”
    405

    踏故習常

    成語拼音:
    tà gù xí chá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謂因襲守舊,安于現狀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李大釗《民彝與政治》:“而吾民族思想之固執,終以沿承因襲,踏故習常,不識不知,安之若命。”
    406

    痛貫心膂

    成語拼音:
    tòng guàn xīn lǚ
    成語解釋:
    形容悲痛到極點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宋 陳巖肖《庚溪詩話》卷下:“巖肖之先君光祿,靖康間為京城守御司屬官,嘗以守御策獻之朝,而議者沮之。京城失守,督將士與虜戰,遂以身殉國。及歸葬日,公為挽詩……巖肖每一讀之,痛貫心膂。”
    407

    托公行私

    成語拼音:
    tuō gōng xíng sī
    成語解釋:
    猶言假公濟私。假借公家的名義,謀取私人的利益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唐·劉肅《大唐新語·極諫》:“而乃馮附城社,蔽虧日月,托公行私,交游群小。”
    408

    涂歌巷舞

    成語拼音:
    tú gē xiàng wǔ
    成語解釋:
    同“涂歌里抃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·袁宗道《顧使君考績序》:“一溫然長者,兀坐而泣之,可立使民涂歌巷舞。”
    409

    探竿影草

    成語拼音:
    tàn gān yǐng cǎo
    成語解釋:
    探竿、影草、都是漁民使魚聚集后下網捕撈之法。佛教禪宗借以喻啟發性的隨宜施教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鎮州臨濟慧照禪師語錄》:“有時一喝,如踞地金毛獅子;有時一喝,如探竿影草;有時一喝,不作一喝用。”
    410

    天各一方

    成語拼音:
    tiān gè yī fā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各在天底下的一邊。形容離別后各居一地;相距遙遠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漢 蘇武《詩》:“良友遠別離,各在天一方。”
    411

    韜光用晦

    成語拼音:
    tāo guāng yòng hu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同“韜光養晦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唐·黃滔《知白守黑賦》:“圣人所以立言于彼,垂訓于后,將令學者得韜光用晦之機,不使來人有衒實矜華之丑。”
    412

    韜光隱晦

    成語拼音:
    tāo guāng yǐn hu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同“韜光養晦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郭沫若《附錄·寫作緣起》:“這也與其說是由于信陵君的悲觀、失望而至于消極,倒寧可說是由于魏王的猜忌、殘忍,而使他不得不韜光隱晦的。”
    413

    同歸于盡

    成語拼音:
    tóng guī yú jìn
    成語解釋:
    一同走向死亡或共同毀滅。歸:走向;盡:滅亡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戰國 鄭 列御寇《列子 王瑞》:“天地終乎?與我偕終”盧重玄解:“大小雖殊,同歸于盡耳。”
    414

    韜光隱跡

    成語拼音:
    tāo guāng yǐn j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同“韜光晦跡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金·馬鈺《滿庭芳·詠和師叔辭世》詞:“懷美,便韜光隱跡,二十余年。”
    415

    同工異曲

    成語拼音:
    tóng gōng yì qǔ
    成語解釋:
    工:細致,巧妙;異:不同的。不同的曲調演得同樣好。比喻話的說法不一而用意相同,或一件事情的做法不同而都巧妙地達到目的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唐 韓愈《進學講》:“子云相如,同工異曲。”
    416

    通功易事

    成語拼音:
    tōng gōng yì sh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分工合作,互通有無,拿多余的換沒有的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先秦 孟軻《孟子 滕文公下》:“子不通功易事,以羨補不足,則農有余粟,女有余布。”
    417

    通工易事

    成語拼音:
    tōng gōng yì sh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見“通功易事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·魏源《默觚·治篇》:“車馬之馳驅,衣裳之曳婁,酒食鼓瑟之愉樂,皆巨室與貧民所以通工易事,澤及三族。”
    418

    涂歌邑誦

    成語拼音:
    tú gē yì sò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路途邑里的人全都歌誦。形容國泰民安、百姓歡樂的景象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南朝·宋·顏延之《三月三日曲水詩序》:“增類帝之宮,飭禮神之館,涂歌邑誦,以望屬車之塵者久矣。”
    419

    恫瘝一體

    成語拼音:
    tōng guān yī tǐ
    成語解釋:
    恫瘝:病痛,疾苦。指對民間疾苦感同身受,看作自己的痛苦
    成語出處:
    太平天國·黃期陛《建天京于金陵論》:“恫瘝一體,休戚相關,恩膏覃敷,海宇均蒙雨露沾濡。”
    420

    通共有無

    成語拼音:
    tōng gòng yǒu wú
    成語解釋:
    謂互相接濟;互通有無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晉·陳壽《三國志·魏志·楊俊傳》:“俊振濟貧乏,通共有無。”
    * T開頭的成語
    chengrenyouxi