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td id="4wawa"><option id="4wawa"></option></td>
<bdo id="4wawa"></bdo>
  • <li id="4wawa"><option id="4wawa"></option></li>
  • T開頭的成語 (1324個)

    301

    同德協力

    成語拼音:
    tóng dé xié l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為同一目標而共同盡力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鐵郎《論各省宜速響應湘贛革命軍》:“使其萬眾一心,同德協力,共逐白山之獸,追還我黃帝之魂。”
    302

    同德一心

    成語拼音:
    tóng dé yī xīn
    成語解釋:
    指全心全意為共同目標努力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獨立蒼茫子《東京學界告鄉人書》:“為此說者,既不肯同德一心,以成人之美,使生者竟此外交之緒,則亦已矣。”
    303

    天地誅戮

    成語拼音:
    tiān dì zhū lù
    成語解釋:
    見“天地誅滅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·施耐庵《水滸傳》第80回:“若有瞞昧,天地誅戮。”
    304

    天地誅滅

    成語拼音:
    tiān dì zhū miè
    成語解釋:
    猶天誅地滅。比喻為天地所不容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·施耐庵《水滸傳》第15回:“我等六人中,但有私意者,天地誅滅。”
    305

    天奪之年

    成語拼音:
    tiān duó zhī nián
    成語解釋:
    上天褫奪其年壽。謂不能享其天年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·顧貞觀《栩園詞棄稿》序:“漸有應者,而天奪之年,未口,輒風流云散。”
    306

    天奪之魄

    成語拼音:
    tiān duó zhī pò
    成語解釋:
    魄:魂魄。天奪去了他的魂魄。比喻人離死不遠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左傳·宣公十五年》:“原叔必有大咎,天奪之魄矣。”《晉書·溫嶠傳》:“天奪其魄,死期將至。”
    307

    推東主西

    成語拼音:
    tuī dōng zhǔ xī
    成語解釋:
    猶言推三阻四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元·鄭廷玉《后庭花》第四折:“你休推東主西,可甚么‘三從四德’,那些個‘家有賢妻’。”
    308

    天道昭彰

    成語拼音:
    tiān dào zhāo zhā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天道:天理;昭彰:明顯。指老天能主持公道,善惡報應分明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·凌濛初《二刻拍案驚奇》第五卷:“如此劇賊,卻被小孩子算破了,豈非天道昭彰。”
    309

    太阿倒持

    成語拼音:
    tài ē dào chí
    成語解釋:
    倒拿著劍,把劍柄給別人。比喻把大權交給別人,自己反受其害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漢書·梅福傳》:“至秦則不然,張誹謗之罔,以為漢驅除,倒持太阿,授楚其柄。”
    310

    泰阿倒持

    成語拼音:
    tài ē dào chí
    成語解釋:
    倒拿著劍,把劍柄給別人。比喻把大權交給別人,自己反受其害
    成語出處:
    宋·秦觀《李訓論》:“自德宗懲北軍之變,以左右神策、天威等軍分委宦官主之,由是太阿倒持,不復可取。”
    311

    拖兒帶女

    成語拼音:
    tuō ér dài nǚ
    成語解釋:
    拖:牽引。身邊帶著兒女。形容生活負擔重,生活水平受到影響或行動不方便
    成語出處:
    丁玲《太陽照在桑干河上》:“拖兒帶女的,起五更,熬半夜,這是造的什么孽呀!”
    312

    同惡共濟

    成語拼音:
    tóng è gòng j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見“同惡相濟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“五四”愛國運動資料·曹汝霖》:“要之官官相護,同惡共濟。”
    313

    堂而皇之

    成語拼音:
    táng ér huáng zhī
    成語解釋:
    形容公然毫不隱諱地(多含貶義)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魯迅《花邊文學 “莎士比亞”》:“末一句是客氣話,贊成施先生的其實并不少,要不然,能堂而皇之的在雜志上發表嗎?”
    314

    討惡翦暴

    成語拼音:
    tǎo è jiǎn bào
    成語解釋:
    征討和剪除兇惡殘暴的勢力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晉·陳壽《三國志·吳志·吳主傳》:“夫討惡翦暴必聲其罪,宜先分裂,奪其土地,使土民之心,各知所歸。”
    315

    討惡剪暴

    成語拼音:
    tǎo è jiǎn bào
    成語解釋:
    討:征伐;剪:斬斷。征伐和鏟除兇惡殘暴的勢力
    成語出處:
    晉·陳壽《三國志·吳志·孫權傳》:“夫討惡剪暴必聲其罪,宜先分裂,奪其土地,使土民之心,各知所歸。”
    316

    聽而無聞,視而無見

    成語拼音:
    tīng ér wú wén,shì ér wú jiàn
    成語解釋:
    視:看。指不注意,不重視,睜著眼卻沒看見。也指不理睬,看見了當作沒看見,聽到了當作沒聽見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鹖冠子·度萬八》:“知無道,上亂天文,下滅地理,中絕人和,治漸終始,故聽而無聞,視而無見,白晝而暗,有義而失謚。”
    317

    貪而無信

    成語拼音:
    tān ér wú xìn
    成語解釋:
    貪婪而又不守信用。漢·應劭《鮮卑胡市議》:“以為鮮卑隔在漠北,犬羊為群,無君長帥廬落之居,又其天性,貪而無信。”
    成語出處:
    漢·應劭《鮮卑胡市議》:“以為鮮卑隔在漠北,犬羊為群,無君長帥廬落之居,又其天性,貪而無信。”
    318

    同惡相黨

    成語拼音:
    tóng è xiāng dǎ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共為惡者相結為黨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詩·大雅·皇矣》“維彼四國,爰究爰度”唐·孔穎疏:“言其同惡相黨,共行虐政也。”
    319

    同惡相救

    成語拼音:
    tóng è xiāng jiù
    成語解釋:
    形容互相勾結,共同作惡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晉書·呂光載記》:“晃、穆共相唇齒,寧又同惡相救,東西交至,城外非吾之有,若是,大事去矣。”
    320

    同惡相求

    成語拼音:
    tóng è xiāng qiú
    成語解釋:
    壞人與壞人相互勾結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左傳·昭公十三年》:“同惡相求,如市賈焉,何難?”
    * T開頭的成語
    chengrenyouxi