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td id="4wawa"><option id="4wawa"></option></td>
<bdo id="4wawa"></bdo>
  • <li id="4wawa"><option id="4wawa"></option></li>
  • R開頭的成語 (700個)

    641

    任重致遠

    成語拼音:
    rèn zhòng zhì yuǎn
    成語解釋:
    指負載沉重而能到達遠方。后比喻抱負遠大,能闖出新的前景,做出宏偉的業績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周易 系辭下》:“服牛乘馬,引重致遠。”
    642

    日中則移,月滿則虧

    成語拼音:
    rì zhōng zé yí,yuè mǎn zé kuī
    成語解釋:
    移:遷移。太陽到了正午就要西斜,月亮滿圓就要虧缺。比喻事物盛極必衰,或發展到一定限度就會向相反方向轉化
    成語出處:
    西漢·劉向《戰國策·秦策》:“語曰:‘日中則移,月滿則虧。’物盛則衰,天之常數也。”
    643

    日中則昃

    成語拼音:
    rì zhōng zé zè
    成語解釋:
    昃:太陽偏西。太陽到了正午就要偏西。比喻事物發展到一定程度,就會向相反的方向轉化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周易 豐》:“日中則昃,月盈則食。”
    644

    認賊作子

    成語拼音:
    rèn zéi zuò zǐ
    成語解釋:
    見“認賊為子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·徐復祚《一文錢》第三出:“有一等顛倒喪志,投東覓西,失卻眼前至寶,這便是認賊作子。”
    645

    如指諸掌

    成語拼音:
    rú zhǐ zhū zhǎ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《論語·八佾》:“或問褅之說。子曰:‘子知也;知其說者之于天下也,其如示諸斯乎!’指其掌。”后用“如指諸掌”比喻對事情非常熟悉了解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論語·八佾》:“或問褅之說。子曰:‘子知也;知其說者之于天下也,其如示諸斯乎!’指其掌。”
    646

    日中則昃,月盈則食

    成語拼音:
    rì zhōng zé zè,yuè yíng zé shí
    成語解釋:
    昃:太陽偏西。太陽到了正午就要西斜,月亮盈滿就要虧缺。比喻事物盛極必衰,或發展到一定限度就會向相反方向轉化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周易·豐》:“日中則昃,月盈則食,天地盈虛,與時消息。”
    647

    如癡如呆

    成語拼音:
    rú chī rú dāi
    成語解釋:
    如:好像。形容極其迷戀某事
    成語出處:
    劉蘭生《探索星空奧秘的年輕人》:“他總是站在高高的牛牯垛峰顛,如癡如呆地仰望著頂的星空。”
    648

    如夢如醉

    成語拼音:
    rú mèng rú zu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形容處于不清醒、迷糊狀態中。同“如醉如夢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葉圣陶《母》:“‘我如夢如醉的離了他。”伊揩著眼淚,繼續說。”
    649

    日月如箭

    成語拼音:
    rì yuè rú jiàn
    成語解釋:
    比喻光陰很快地飛逝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·李綠園《歧路燈》第18回:“俗云日月如箭……轉瞬便隔了年。”
    650

    入不敷出

    成語拼音:
    rù bù fū chū
    成語解釋:
    敷:足夠;出:支出。收入的不夠支的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 曹雪芹《紅樓夢》第107回:“但是家計蕭條,入不敷出。”
    651

    肉搏戰

    成語拼音:
    ròu bó zhàn
    成語解釋:
    交戰雙方徒手或用短兵器格斗。指直接對抗
    成語出處:
    歐陽山《三家巷》:“赤衛隊員們正趕緊跑過去堵塞那個缺口,展一場激烈的肉搏戰。”
    652

    柔腸寸斷

    成語拼音:
    róu cháng cùn duàn
    成語解釋:
    柔軟的心腸一寸一寸地斷了。形容女子的憂愁苦悶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 沙張白《再來詩讖記》:“先夫之亡,妾柔腸寸斷。”
    653

    人材出眾

    成語拼音:
    rén cái chū zhò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人品才能超出眾人。同“人才出眾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 吳趼人《情變》第四回:“我想我們二官人材出眾,生得又秀氣,何老子見了,一定是中意的。”
    654

    惹草粘花

    成語拼音:
    rě cǎo niān huā
    成語解釋:
    惹:招引。比喻隨處迷戀于不正當的男女情愛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·李寶嘉《官場現形記》第38回:“卻說湍制臺九姨太身邊的那個大丫,自見湍制臺屬意于他,他便有心惹草粘花,時向湍制臺跟前勾搭。”
    655

    忍恥偷生

    成語拼音:
    rěn chǐ tōu shē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忍受恥辱,茍且求生。同“忍垢偷生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 馮夢龍《醒世恒言》第三十六卷:“忍恥偷生為父仇,誰知奸計覓風流。勸君莫設虛言誓,湛湛青天在上。”
    656

    肉顫心驚

    成語拼音:
    ròu chàn xīn jī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形容擔心禍事臨或遇到非常可怕的事,十分害怕不安。同“肉跳心驚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三國演義》第九回:“吾近日肉顫心驚,恐非吉兆。”
    657

    人多口雜

    成語拼音:
    rén duō kǒu zá
    成語解釋:
    指談論的人多,各種議論都有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脂硯齋重評石記》第九回:“寧府人多口雜,那些不得志的奴仆們端能造言誹謗主人。”
    658

    人非木石

    成語拼音:
    rén fēi mù shí
    成語解釋:
    指人是有思想感情的,容易為外界事物所打動,不同于無生命、無知覺、無感情的樹木石
    成語出處:
    西漢 司馬遷《報任安書》:“身非木石,獨與法吏為伍,深幽囹圄之中,誰可告訴者?”
    659

    辱國殃民

    成語拼音:
    rǔ guó yāng mín
    成語解釋:
    使國家受辱,人民遭殃。亦作“辱國殄民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古今小說 木綿庵鄭虎臣報冤》:“韓侂胄居相位一十四年,陷害了趙愚丞相,罷黜道學諸臣,輕邊釁,辱國殃民。”
    660

    如鯁在喉

    成語拼音:
    rú gěng zài hóu
    成語解釋:
    魚骨卡在喉嚨里。比喻心里有話沒有說出來,非常難受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漢·許慎《說文解字》:“鯁,食骨留咽中也。”段玉裁注:“韋曰:‘骨所以鯁,刺人也。’忠言逆耳,如食骨在喉,故云骨鯁之臣。《漢書》以下皆作骨鯁,字從魚,謂留咽者魚骨較多也。”
    * R開頭的成語
    chengrenyouxi