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td id="4wawa"><option id="4wawa"></option></td>
<bdo id="4wawa"></bdo>
  • <li id="4wawa"><option id="4wawa"></option></li>
  • F開頭的成語 (1494個)

    961

    福生于微

    成語拼音:
    fú shēng yú wēi
    成語解釋:
    微:小數名,長度為0.000001寸或圓度的六十分之一秒。福佑生于細微的小事件中
    成語出處:
    漢·劉向《說苑·談叢》:“福生于微,禍生于忽。日夜恐懼,唯恐不卒。”
    962

    風霜雨雪

    成語拼音:
    fēng shuāng yǔ xuě
    成語解釋:
    比喻經歷了種種艱難困苦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元 馬致遠《黃梁夢》第四折:“一夢中十八年,見了酒色財氣,人我是非,貪嗔癡愛,風霜雨雪。”
    963

    福孫蔭子

    成語拼音:
    fú sūn yīn zǐ
    成語解釋:
    謂福蔭及于子孫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元·本高明《琵琶記·五娘葬公婆》:“這墳呵,只愿得中干燥,福孫蔭子也者難料;便蔭得個三公,也濟不得親老。”
    964

    風樹之悲

    成語拼音:
    fēng shù zhī bēi
    成語解釋:
    風樹:比喻因父母亡故,不能奉養。指喪父母的悲傷
    成語出處:
    唐·道宣《續高僧傳·譯經·釋寶唱》:“臨朝端默,過隙子思彌軫;垂拱巖廊,風樹之悲逾切。”
    965

    乏善足陳

    成語拼音:
    fá shàn zú chén
    成語解釋:
    善:良好成績;陳:陳述,告訴。情況如常,無可稱道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追求》:“正所謂賤體粗安,乏善足陳。”
    966

    附膻逐臭

    成語拼音:
    fù shān zhú chòu
    成語解釋:
    膻:羊臊氣。比喻依附和追隨奸佞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·洪楝園《警黃鐘·宮嘆》:“可憐你,附膻逐臭,也自比,附鳳攀龍。”
    967

    風樹之感

    成語拼音:
    fēng shù zhī gǎn
    成語解釋:
    風樹:比喻因父母亡故,不能奉養。指喪父母的悲傷
    成語出處:
    漢·韓嬰《韓詩外傳》第九卷:“樹欲靜而風不止,子欲養而親不待也。”
    968

    發上指冠

    成語拼音:
    fā shàng zhǐ guàn
    成語解釋:
    毛發豎起貌。形容極度憤怒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戰國·宋·莊周《莊子·盜跖》:“盜跖聞之,目如明星,發上指冠。”
    969

    覆餗之患

    成語拼音:
    fù sù zhī huàn
    成語解釋:
    覆:翻;餗:鼎里的食物。鼎足壞了,食物倒出。指因不勝其力而壞事
    成語出處:
    晉·陳壽《三國志·何夔傳》注引孫盛曰:“得其人則論道之任隆,非其才則覆餗之患至。”
    970

    附膻逐穢

    成語拼音:
    fù shān zhú hu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膻:羊臊氣;穢:污穢,骯臟。比喻依附和追隨奸佞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明史·董傳策傳》:“干進無恥之徒,附膻逐穢,麕集其門。”
    971

    負俗之累

    成語拼音:
    fù sú zhī lèi
    成語解釋:
    因不諧于流俗而受到的譏議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漢·袁康《越絕書·越絕外傳記范伯》:“有高世之材,必有負俗之累。”
    972

    犯上作亂

    成語拼音:
    fàn shàng zuò luàn
    成語解釋:
    犯:干犯。封建統治者指人民的反抗、起義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先秦 孔子《論語 學而》:“不好犯上,而好作亂者,未之有也。”
    973

    輔世長民

    成語拼音:
    fǔ shì zhǎng mín
    成語解釋:
    輔世:輔佐當世的國君。長民:統治人民。輔佐當世的國君統治人民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孟子·公孫丑下》:“天下有達尊三,爵一,齒一,德一。朝廷莫如爵,鄉黨莫如齒,輔世長民莫如德。”
    974

    膚受之訴

    成語拼音:
    fū shòu zhī sù
    成語解釋:
    比喻被人說了有關切身利益的壞話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論語 顏淵》:“浸潤之譖,膚受之訴,不行焉,可謂遠也已矣。”
    975

    飛砂走石

    成語拼音:
    fēi shā zǒu shí
    成語解釋:
    砂土飛揚,小石翻滾。形容風力迅猛
    成語出處:
    唐 韓鄂《歲華紀麗 風》:“飛砂走石,風則從箕,月離于畢。”
    976

    飛沙轉石

    成語拼音:
    fēi shā zhuǎi shí
    成語解釋:
    飛:使飛揚;轉:滾動。沙土飛揚,石塊滾動。形容風勢迅猛
    成語出處:
    晉·陳壽《三國志·吳志·陸凱陸胤傳》:“蒼梧、南海,歲有風瘴氣之害,風則折木,飛砂轉石,氣則霧郁,飛鳥不經。”
    977

    反身自問

    成語拼音:
    fǎn shēn zì wèn
    成語解釋:
    見“反躬自問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·戴名世《程孝子傳》:“嗚呼!人孰不有母,讀孝子之事,反身自問,竟何如哉!”
    978

    風斯在下

    成語拼音:
    fēng sī zài xià
    成語解釋:
    斯:語助詞。是因為大風在它下面。指大鵬鳥憑借風力而高飛。比喻超越前賢
    成語出處:
    戰國·宋·莊周《莊子·逍遙游》:“風之積也不厚,則其負大翼也無力。故九萬里,則風斯在下矣,而后乃今培風。”
    979

    匪石之心

    成語拼音:
    fěi shí zhī xīn
    成語解釋:
    比喻堅貞不渝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詩經 邶風 柏舟》:“我心匪石,不可轉也。”
    980

    膚受之愬

    成語拼音:
    fū shòu zhī xiā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指讒言。膚受,謂浮泛不實,或謂利害切身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春秋·魯·孔丘《論語·顏淵》:“浸潤之譖,膚受之愬,不行焉,可謂遠也已矣。”
    * F開頭的成語
    chengrenyouxi