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td id="4wawa"><option id="4wawa"></option></td>
<bdo id="4wawa"></bdo>
  • <li id="4wawa"><option id="4wawa"></option></li>
  • D開頭的成語 (1785個)

    761

    斗雞走馬

    成語拼音:
    dòu jī zǒu mǎ
    成語解釋:
    斗雞賽馬。古代的賭博游戲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漢書·宣帝紀》:“[宣帝]受《詩》于東海澓中翁,高材好學,然亦喜游俠,斗雞走馬。”
    762

    斗雞走犬

    成語拼音:
    dòu jī zǒu quǎn
    成語解釋:
    同“斗雞走狗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戰國策·齊策一》:“臨淄甚富而實,其民無不吹竽鼓瑟、擊筑彈琴、斗雞走犬、六博蹋踘者。”
    763

    點金作鐵

    成語拼音:
    diǎn jīn zuò tiě
    成語解釋:
    見“點金成鐵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·朱之瑜《答野傳書》之八:“尊作遵命僭筆改竄奉上,仍恐點金作鐵,貽笑后人耳。”
    764

    當今之務

    成語拼音:
    dāng jīn zhī wù
    成語解釋:
    當:當前;務:應該做的事。當前急切應辦的要事
    成語出處:
    晉·陳壽《三國志·魏志·衛凱傳》:“當今之務,宜君臣上下,并且籌策,計較府庫,量入為出。”
    765

    獨具只眼

    成語拼音:
    dú jù zhī yǎn
    成語解釋:
    具有獨到的見解或獨特的眼力。形容看待問題目光敏銳;見解新穎、深刻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宋 楊萬里《送彭元忠縣丞北歸》詩:“近來別具一只眼,要踏唐人最上關。”
    766

    當家作主

    成語拼音:
    dāng jiā zuò zhǔ
    成語解釋:
    作了家庭的主人。比喻對于分內的事務挑重擔;盡心負責。也比喻人民有權力;有義務參加治理國家大事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沙汀《風浪》:“申大嫂可以說是全家真正當家作主的人,申大哥也事事聽她安排。”
    767

    當家做主

    成語拼音:
    dāng jiā zuò zhǔ
    成語解釋:
    當家:主持家務。本指主管家政,有權對家事做出決定。比喻在單位或國家中居主人翁地位
    成語出處:
    周立波《山鄉巨變》上卷:“要當支書,就得認真地當家做主。”
    768

    多口阿師

    成語拼音:
    duō kǒu ā shī
    成語解釋:
    指喜歡多話的人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宋·圓悟《碧巖錄》卷五:“缽里飯桶里水,多口阿師難下嘴。”
    769

    大可不必

    成語拼音:
    dà kě bù b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可:可以;必:肯定,必要。完全沒有必要這樣做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·文康《兒女英雄傳》第33回:“如今要再去學那下馬馮婦,也就似乎大可不必了。”
    770

    奪眶而出

    成語拼音:
    duó kuàng ér chū
    成語解釋:
    眶:眼的四周。指眼淚無法控制地從眼里流出。形容心情非常激動或悲痛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茅盾《子夜》六:“兩粒大淚珠終于奪眶而出,掉在他的手上。”
    771

    頂盔摜甲

    成語拼音:
    dǐng kuī guàn jiá
    成語解釋:
    成語出處:
    772

    對客揮毫

    成語拼音:
    duì kè huī háo
    成語解釋:
    喻文思敏捷。毫,毛筆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宋·黃庭堅《病起荊江即事》詩之八:“閉門覓句陳無己,對客揮毫秦少游。”
    773

    多快好省

    成語拼音:
    duō kuài hǎo shě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數量多,速度快,質量好,成本省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毛澤東《在擴大的中央工作會議上的講話》:“通過了‘鼓足干勁,力爭上游,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’的總路線。”
    774

    杜口結舌

    成語拼音:
    dù kǒu jié shé
    成語解釋:
    猶言杜口吞聲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漢·焦贛《易林·比之咸》:“杜口結舌,心中拂郁,去災患生,莫所告冤。”
    775

    杜口絕舌

    成語拼音:
    dù kǒu jué shé
    成語解釋:
    杜口:閉口不言;絕舌:不說話。閉著嘴說不出話來。形容理屈詞窮,無言以對或指十分害怕
    成語出處:
    漢·焦贛《易林·否之簨》:“杜口絕舌,言為禍母。”
    776

    杜口絕言

    成語拼音:
    dù kǒu jué yán
    成語解釋:
    猶言杜口無言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唐·玄奘《大唐西域記·阿逾陀國》:“昔以舌毀大乘,今以舌贊大乘,補過自新,猶為善矣,杜口絕言,其利安在?”
    777

    丟盔撂甲

    成語拼音:
    diū kuī liào jiǎ
    成語解釋:
    丟:拋;盔:作戰用的金屬帽;甲:作戰用的金屬防護衣。形容吃了敗仗狼狽逃跑的情形
    成語出處:
    路遙《平凡的世界》第五卷第四章:“許多人丟盔撂甲,礦帽不時碰落在煤堆中,慌亂得半天摸不著……”
    778

    杜口木舌

    成語拼音:
    dù kǒu mù shé
    成語解釋:
    杜口:閉口不言;木舌:結舌。閉著嘴說不出話來。比喻緘口不言,形容不敢說話
    成語出處:
    南朝·宋·范曄《后漢書·黃瓊傳》:“忠臣懼死而杜口,萬夫怖禍而木舌。”
    779

    吊拷棚扒

    成語拼音:
    diào kǎo péng bā
    成語解釋:
    吊:懸掛;拷:拷打;扒:脫掉。把人繩綁吊起,剝去衣服嚴刑拷打
    成語出處:
    元·楊梓《豫讓吞炭》第三折:“由你由你,既待舍死忘生,怕什么吊拷棚扒。”
    780

    丟盔拋甲

    成語拼音:
    diū kuī pāo jiǎ
    成語解釋:
    見“丟盔卸甲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:“填然鼓之,兵刃既接,棄甲曳兵而走,或百步而后止,或五十步而后止。”
    * D開頭的成語
    chengrenyouxi