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td id="4wawa"><option id="4wawa"></option></td>
<bdo id="4wawa"></bdo>
  • <li id="4wawa"><option id="4wawa"></option></li>
  • D開頭的成語 (1785個)

    301

    端本清源

    成語拼音:
    duān běn qīng yuán
    成語解釋:
    端:端正,清理;本:根本;源:根源。指從根本上加以整頓清理
    成語出處:
    宋·朱熹《答龔參政書》:“端本清源,立經陳紀,使陰邪退聽。”
    302

    大筆如椽

    成語拼音:
    dà bǐ rú chuán
    成語解釋:
    椽:放在檁子上架著屋頂的木條。象椽子那樣大的筆。形容著名的文章。也指有名的作家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晉書 王珣傳》:“珣夢人以大筆如椽與之,既覺,語人曰:‘此當有大手筆事。’”
    303

    德薄任重

    成語拼音:
    dé bó rèn zhò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薄:輕微。德行不足,責任重大
    成語出處:
    三國·蜀·諸葛亮《坐上與杜微書》:“德薄任重,慘慘憂慮。”
    304

    動不失時

    成語拼音:
    dòng bù shī shí
    成語解釋:
    時:時宜,時機。行動不失時機。指不做不切合時宜的事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漢·劉安《淮南子·人間訓》:“圣人敬小慎微,動不失機。”
    305

    讀不舍手

    成語拼音:
    dú bù shě shǒu
    成語解釋:
    舍:舍得,愿意。讀書讀到有興趣時舍不得放下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宋·胡仔《苕溪漁隱叢話·參寥》:“愛其詩,讀不舍手;屬其談,挽不聽去。”
    306

    道不拾遺

    成語拼音:
    dào bù shí yí
    成語解釋:
    遺:丟失的東西。東西掉在路上沒有人撿走;據為己有。形容社會風氣很好。也作“路不拾遺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韓非《韓非子 外儲說左上》:“子產退而為政,五年,國無盜賊,道不拾遺。”
    307

    道不拾遺,夜不閉戶

    成語拼音:
    dào bù shí yí,yè bù bì hù
    成語解釋:
    遺:遺失的東西;戶:門。東西丟在路上沒有人拾走,夜里睡覺都不需要關門防盜。形容社會風氣好
    成語出處:
    戰國·韓·韓非《韓非子·外儲說左》:“子產退而為政五年,國無盜賊,道不拾遺。”西漢·戴圣《禮記·禮運》:“謀閉而不興,盜竊亂賊而不作,故外戶而不閉。”
    308

    地北天南

    成語拼音:
    dì běi tiān nán
    成語解釋:
    謂四處,到處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·孔尚任《桃花扇·題畫》:“地北天南蓬轉,巫云楚雨絲牽。”
    309

    道不同,不相為謀

    成語拼音:
    dào bù tóng,bù xiāng wéi móu
    成語解釋:
    比喻志趣不同的人不會在一起共事
    成語出處:
    先秦 孔子《論語 衛靈公》:“道不同,不相為謀。”
    310

    德薄望淺

    成語拼音:
    dé bó wàng qiǎn
    成語解釋:
    薄:輕微;望:名望,聲望。品德低下,名望輕微
    成語出處:
    311

    德薄望輕

    成語拼音:
    dé bó wàng qī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薄:輕微;望:名望,聲望。德行不足,聲望低微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·王夫之《讀通鑒論·唐玄宗》:“大義不可易,顯道不可誣,茍且因仍,無能改者,不容終隱于人心,而不幸發自德薄望輕之口。”
    312

    敦本務實

    成語拼音:
    dūn běn wù shí
    成語解釋:
    崇尚根本,注重實際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 張居正《翰林院讀書說》:“二三子不思敦本務實,以眇眇之身,任天下之重。”
    313

    東補西湊

    成語拼音:
    dōng bǔ xī còu
    成語解釋:
    指各處挪借,湊集款項。同“東挪西湊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朱自清《哀互生》:“他東補西湊地為立達籌款子,還得跑北京,跑南京。”
    314

    東奔西竄

    成語拼音:
    dōng bēn xī cuàn
    成語解釋:
    同“東逃西竄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》第六二回:“錢塘縣派差去查過,果然那些狗東奔西竄,踐踏田禾。”
    315

    短兵相接

    成語拼音:
    duǎn bīng xiāng jiē
    成語解釋:
    兵:武器。短兵:指刀、劍等一類短小武器。用刀、劍等一類短小武器近距離地面對面搏斗。形容敵我相近;戰斗激烈。也比喻進行針鋒相對的激烈斗爭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戰國 楚 屈原《楚辭 九歌 國殤》:“操吳戈兮披犀甲,車錯轂兮短兵接。”
    316

    東播西流

    成語拼音:
    dōng bō xī liú
    成語解釋:
    謂流落四方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南朝·陳·徐陵《在北齊與揚仆射書》:“又聞本朝王公,都人士女,風行雨散,東播西流。”
    317

    道不相謀

    成語拼音:
    dào bù xiāng móu
    成語解釋:
    謂思想志向不同的人不會在一起共事。語本《論語·衛靈公》:“子曰:‘道不同,不相為謀。’”
    成語出處:
    語出《論語·衛靈公》:“子曰:‘道不同,不相為謀。’”
    318

    東奔西跑

    成語拼音:
    dōng bēn xī pǎo
    成語解釋:
    指到處奔波
    成語出處:
    楊朔《雪浪花》:“苦人哪,自小東奔西跑的,什么不得干?干的營生多,經歷的也古怪。”
    319

    東奔西逃

    成語拼音:
    dōng bēn xī táo
    成語解釋:
    同“東逃西竄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曹禺《王昭君》第二幕:“他打過多少次敗仗,東奔西逃,最后決定了與漢家和好的大計。”
    320

    東奔西向

    成語拼音:
    dōng bēn xī xià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謂各奔東西,互不相關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·無名氏《蘇九淫奔》第二折:“你也光,我也光,東奔西向,我就養遍濮州城,你也難來攔當。”
    * D開頭的成語
    chengrenyouxi