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td id="4wawa"><option id="4wawa"></option></td>
<bdo id="4wawa"></bdo>
  • <li id="4wawa"><option id="4wawa"></option></li>
  • B開頭的成語 (2716個)

    621

    補過拾遺

    成語拼音:
    bǔ guò shí yí
    成語解釋:
    拾遺:糾正帝王的過失。填補、糾正帝王的過失。也指匡正、改掉自己的過失、缺點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漢書 汲黯傳》:“出入禁闥,補過拾遺,臣之愿也。
    622

    邦國殄瘁

    成語拼音:
    bāng guó tiǎn cu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邦國:國家;殄:盡,絕;瘁:病。形容國家病困,陷于絕境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詩經 大雅 瞻印》:“人之云亡,邦國殄瘁。”
    623

    步罡踏斗

    成語拼音:
    bù gāng tà dǒu
    成語解釋:
    道士禮拜星宿、召遣神靈的一種動作。其步行轉折,宛如踏在罡星斗宿之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三國演義》第一○三回:“[孔明]日則計議軍機,夜則步罡踏斗。”
    624

    不敢問津

    成語拼音:
    bù gǎn wèn jīn
    成語解釋:
    問津:詢問渡口,問路。指高貴的、深奧的事物不敢過問或嘗試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先秦 孔子《論語 微子》:“長沮桀溺藕而耕,孔子過之,使子路問津焉。”
    625

    敗國亡家

    成語拼音:
    bài guó wáng jiā
    成語解釋:
    使國家淪亡,家庭敗落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參見“敗國喪家”。
    626

    秉公無私

    成語拼音:
    bǐng gōng wú sī
    成語解釋:
    秉:掌握,主持。指做事公道不攙雜私念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 錢采《說岳全傳》第73回:“以明天地鬼神,秉公無私,但有報應輕重遠近之別耳。”
    627

    兵貴先聲

    成語拼音:
    bīng guì xiān shē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指用兵貴在先以自己的聲勢鎮懾敵人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西漢 司馬遷《史記 淮陰侯列傳》:“兵固有先聲而后實者,此之謂也。”
    628

    北郭先生

    成語拼音:
    běi guō xiān shē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用以指隱居不仕的人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韓詩外傳》卷九載,北郭先生卻楚莊王之聘不仕。《后漢書 方術傳 廖扶》載,廖扶感父以法喪身,憚為吏,終身不仕,時人因號為北郭先生。
    629

    班功行賞

    成語拼音:
    bān gōng xíng shǎ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班:排列等級,依次。按照功勞大小,依次給予賞賜
    成語出處:
    南朝 宋 范曄《后漢書 李云傳》:“舉厝至重,不可不慎。班功行賞,宜應其實。”
    630

    背公向私

    成語拼音:
    bèi gōng xiàng sī
    成語解釋:
    指損公肥私,違法求利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宋書 百官志下》:“二千石不奉詔書,遵承典制,背公向私,旁詔守利,侵漁百姓,聚斂為奸。”
    631

    稗官小說

    成語拼音:
    bài guān xiǎo shuō
    成語解釋:
    即野史小說,街談巷說之言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 唐順之《儀賓立公墓志銘》:“蓋自諸史百家星官堪輿道書釋經,下至稗官小說,皆能陟其津涯而發之詩歌。”
    632

    變古易常

    成語拼音:
    biàn gǔ yì chá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改變過去的法制和習俗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先秦 韓非《韓非子 南面》:“不知治者,必曰:‘無變古,毋易常。’”
    633

    變故易常

    成語拼音:
    biàn gǔ yì chá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改變傳統的法制和準則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逸周書 史記》:“好變故易常者亡,昔陽氏之君,自伐而好變,事無故業,官無定位,民運于下,陽氏以亡。”
    634

    北宮嬰兒

    成語拼音:
    běi gōng yīng ér
    成語解釋:
    北宮:古代王后所居之宮;嬰兒:指齊國孝女嬰兒子。用作孝女的代稱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西漢 劉向《戰國策 齊策四》:“北宮之女嬰兒子無恙耶?徹其環瑱,至老不嫁,以養父母,是皆率民而出于孝情者也,胡為至今不朝也。”
    635

    病國殃民

    成語拼音:
    bìng guó yāng mín
    成語解釋:
    使國家受害,人民遭受苦難。明·桑紹良《獨樂園》楔子:“只因誤用了王安石,創立新法,招呼黨類,病國殃民,天下騷然。”亦作“禍國殃民”。郭沫若《不讀書好求甚解》:“你們的動機不怕就出于利國福民,然而你們的結果必弄到~。”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醒世恒言·李汧公窮邸遇俠客》:“只為李林甫、楊國忠相繼為相,妒賢妒能,病國殃民,屈在下僚,不能施展其才。”
    636

    悲歌易水

    成語拼音:
    bēi gē yì shuǐ
    成語解釋:
    抒寫悲壯蒼涼的氣氛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見“悲歌擊筑”。
    637

    悲觀厭世

    成語拼音:
    bēi guān yàn sh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厭世:厭棄人世。指對生活失去信心;精神頹喪;厭棄人世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毛澤東《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》:“他們的作品就只是暴露黑暗,被稱為‘暴露文學’,還有簡直是專門宣傳悲觀厭世的。”
    638

    變古易俗

    成語拼音:
    biàn gǔ yì sú
    成語解釋:
    改變傳統的法制和習俗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楚辭 九辯》:“變古易俗兮世衰,今之相者兮舉肥。”
    639

    稗官野史

    成語拼音:
    bài guān yě shǐ
    成語解釋:
    稗官:古代其職為搜集街談巷議、風俗故事;供皇帝省覽的小官。野史:古代私家編撰的史書。泛稱記載軼聞瑣事的作品即小說野史之類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 凌濛初《二刻拍案驚奇》第37卷:“話說世間稗官野史中,多有記載那遇神、遇仙、遇鬼、遇怪,情欲相感之事。”
    640

    背公營私

    成語拼音:
    bèi gōng yíng sī
    成語解釋:
    指損公肥私,違法求利。亦作“背公向私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宋 張商英《護法論》:“今背公營私者侵漁不已。”
    * B開頭的成語
    chengrenyouxi