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td id="4wawa"><option id="4wawa"></option></td>
<bdo id="4wawa"></bdo>
  • <li id="4wawa"><option id="4wawa"></option></li>
  • AABC式的成語 (1450個)

    621

    相貌堂堂

    成語拼音:
    xiàng mào táng tá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形容人的儀表端正魁梧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 吳承恩《西游記》第五十四回:“御弟相貌堂堂,豐姿英俊,誠是天朝上國之男兒,南贍中華之人物。”
    622

    言笑晏晏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án xiào yàn yàn
    成語解釋:
    說說笑笑,和柔溫順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詩·衛風·氓》:“總角之宴,言笑晏晏。”毛傳:“晏晏,和柔也。”
    623

    言之鑿鑿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án zhī zuò zuò
    成語解釋:
    鑿鑿:確實。話說得非常確實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 紀昀《閱微草堂筆記》:“宋儒據理談天,自謂窮造化陰陽之本,于日月五星,言之鑿鑿,如指諸掌。”
    624

    眾口嗷嗷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hòng kǒu áo áo
    成語解釋:
    嗷嗷:哀號聲。形容人們因饑餓而嗷嗷哀號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元 秦簡夫《趙禮讓肥》第二折:“說什么貧不憂愁富不驕,赤緊的眾口嗷嗷。”
    625

    板上釘釘

    成語拼音:
    bǎn shàng dìng dī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比喻事情已經決定,不能改變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王蒙《蝴蝶》:“海云是已經定性、已經作了板上釘釘的正結論的階級敵人。”
    626

    彼此彼此

    成語拼音:
    bǐ cǐ bǐ cǐ
    成語解釋:
    指兩者比較差不多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·郭小亭《濟公全傳》第一二二回:“正說著話,濟公進來。周員外連忙舉手抱拳說:‘圣僧久違。’和尚說:‘彼此彼此。’”
    627

    不偢不倸

    成語拼音:
    bù chǒu bù cǎi
    成語解釋:
    偢:同“瞅”,看;倸:同“睬”,理睬。不看也不答理,也指一切事情都不注意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 蘇復之《金印記 周氏回家》:“婦婿功名不遂回來,一家不偢不倸。”
    628

    不瞅不睬

    成語拼音:
    bù chǒu bù cǎi
    成語解釋:
    不看也不答理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 吳敬梓《儒林外史》第六回:“姑奶奶平日只敬重的王家哥兒兩個,把我們不瞅不睬;我們沒來由今日為他得罪嚴老大。”
    629

    不存不濟

    成語拼音:
    bù cún bù j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支持不住,受不住。形容半死不活的樣子
    成語出處:
    金 董解元《西廂記諸宮調》第七卷:“不存不濟,香肌瘦損,教俺縈方寸。”
    630

    不癡不聾

    成語拼音:
    bù chī bù ló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人不傻,耳朵也不聾。常與“不成姑公”連用,意為不故作癡呆,不裝聾作啞,就不能當阿婆阿公。形容長輩要寬宏大量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宋書 庾炳之傳》:“不癡不聾,不成姑公。”
    631

    悖入悖出

    成語拼音:
    bèi rù bèi chū
    成語解釋:
    悖:違背、胡亂。用不正當的手段得來的財物,也會被別人用不正當的手段拿去。胡亂弄來的錢又胡亂花掉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西漢 戴圣《禮記 大學》:“是故財聚則民散,財散則民聚。是故言悖而出者,亦悖而入,貨悖而入者,亦悖而出。”
    632

    不茶不飯

    成語拼音:
    bù chá bù fàn
    成語解釋:
    不思飲食。形容心事重重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 胡文煥《群音類選 》:“霎時間云雨暗巫山,悶無言,不茶不飯,滿口兒何處訴愁煩。”
    633

    百依百從

    成語拼音:
    bǎi yī bǎi có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百:比喻很多;依:順從;從:跟從。什么都依從。形容一味順從
    成語出處:
    楊纖如《傘》:“討厭他過于粗暴魯莽,常辦錯事,喜愛他忠實聽話,百依百從。”
    634

    稱王稱霸

    成語拼音:
    chēng wáng chēng bà
    成語解釋:
    王:帝王;君王;霸:霸主;古代諸侯聯盟的首領。自稱為君主、霸主。比喻憑借勢力;飛揚跋扈;獨斷專行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宋 汪元量《讀史》詩:“劉項稱王稱霸,關張無命無功。”
    635

    多愁多病

    成語拼音:
    duō chóu duō bì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經常憂愁就會體弱多病。舊時形容才子佳人的嬌弱狀態
    成語出處:
    宋 柳永《傾杯》詞:“早是多愁多病,那堪細把舊約前歡重省。”
    636

    不得不爾

    成語拼音:
    bù dé bù ěr
    成語解釋:
    得:能;爾:如此。不得不這樣
    成語出處:
    晉 陳壽《三國志 魏志 司馬芝傳》:“今諸典農,各言‘留者為行者宗田計,課其力,勢不得不爾。’”
    637

    畢恭畢敬

    成語拼音:
    bì gōng bì jì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形容十分恭敬的樣子
    成語出處:
    郭沫若《洪波曲》第十章五:“軍長為李玉堂,一山東大漢,抵軍部時,在門外相迎,畢恭畢敬。”
    638

    必恭必敬

    成語拼音:
    bì gōng bì jì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必:一定;十分;恭:有禮貌;敬:尊敬;有禮貌地對待。形容態度神情十分恭敬謙遜;也作“畢恭畢敬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詩經 小雅 小弁》:“維桑與梓,必恭敬止。”
    639

    不古不今

    成語拼音:
    bù gǔ bù jīn
    成語解釋:
    指事物不正常,古代現代都不曾有過。原譏諷人學無所得卻故作詭異。后常比喻折衷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漢 揚雄《太玄經 更》:“童牛角馬,不今不古。
    640

    不瞽不聾

    成語拼音:
    bù gǔ bù ló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意為不故作癡呆,不裝聾作啞,就不能當好阿公阿婆。形容長輩要寬宏大
    成語出處:
    語出《太平御覽》卷四九六引《慎子》逸文:“諺云:不聰不明,不能為王;不瞽不聾,不能為公。”
    * AABC式的成語
    chengrenyouxi