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td id="4wawa"><option id="4wawa"></option></td>
<bdo id="4wawa"></bdo>
  • <li id="4wawa"><option id="4wawa"></option></li>
  • AABB式 (1463個)

    621

    亦趨亦步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ì qū yì bù
    成語解釋:
    見“亦步亦趨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莊子·田子方》:“夫子步亦步,夫子趨亦趨,夫子馳亦馳,夫子奔逸絕塵,而回瞠若乎后矣。”
    622

    知彼知己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hī bǐ zhī jǐ
    成語解釋:
    原意是如果對敵我雙方的情況都能了解透徹,打起仗來就可以立于不敗之地。泛指對雙方情況都很了解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先秦 孫武《孫子 謀攻》:“知己知彼者,百戰不殆。”
    623

    足兵足食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ú bīng zú shí
    成語解釋:
    見“足食足兵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宋·胡錡《耕祿稿·代田萬頃到任謝表》:“秉戈執耒,宜為足兵足食之思;牧馬飯牛,盍講且戰且耕之政。”
    624

    知己知彼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hī jǐ zhī bǐ
    成語解釋:
    既了解自己又熟悉對方(彼:他人;對方)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元 高文秀《澠池會》第三折:“但上陣要知己知彼,若相持千戰千贏。”
    625

    足食足兵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ú shí zú bī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食:糧食;兵:武器。糧食充足,武備修整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論語·顏淵》:“子貢問政。子曰:‘足食足兵,民信之矣。’”
    626

    不茶不飯

    成語拼音:
    bù chá bù fàn
    成語解釋:
    不思飲食。形容心事重重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 胡文煥《群音類選 》:“霎時間云雨暗巫山,悶無言,不茶不飯,滿口兒何處訴愁煩。”
    627

    百發百中

    成語拼音:
    bǎi fā bǎi zhò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百:形容多;發:發射;也指射箭;中:正對上;恰恰合上。①指射箭技術高明;每次都能命中目標。②比喻料事準確;算計高明或做事有充分把握;絕不落空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西漢 劉向《戰國策 西周策》:“夫射柳葉者,百發百中,而不以善息。”
    628

    不尷不尬

    成語拼音:
    bù gān bù gà
    成語解釋:
    “不”是襯字;無實際意義;尷尬:不自然。形容事情或舉動不正常、不三不四。也形容處境窘迫;辦事被動;左右為難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 曹雪芹《紅樓夢》第90回:“(薛蝌)及見了寶蟾這種鬼鬼祟祟不尷不尬的光景,也覺了幾分。”
    629

    半間半界

    成語拼音:
    bàn gān bàn gà
    成語解釋:
    ①不徹底,不深透。②不明確。③猶言不上不下。④謂平庸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參見“半間不界”。
    630

    不慌不忙

    成語拼音:
    bù huāng bù má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不慌張;不忙亂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 馮夢龍《醒世恒言》第25卷:“只見翠翹不慌不忙地答道。”
    631

    百舉百捷

    成語拼音:
    bǎi jǔ bǎi jié
    成語解釋:
    做一百件事,成功一百件。指辦事萬無一失。同“百舉百全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三國志 吳志 周魴傳》:“魴生在江淮,長于時事,見其便利,百舉百捷。”
    632

    百舉百全

    成語拼音:
    bǎi jǔ bǎi quán
    成語解釋:
    每次行動都能完成其事,形容事事得心應手,都能取得好的效果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晉 陳壽《三國志 魏志 郭嘉傳》:“夫智者審于量主,百舉百全,而功名可立也。”
    633

    不驕不躁

    成語拼音:
    bù jiāo bù zào
    成語解釋:
    驕:驕傲;躁:急躁。不驕傲;不急躁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毛澤東《中共中央關于同國民黨進行和平談判的通知》:“只要同志們對于軍事政策(行動和作戰)和團結人民的政策,不犯大錯誤,謙虛謹慎,不驕不躁,是完全有辦法的。”
    634

    百伶百俐

    成語拼音:
    bǎi líng bǎi l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形容非常聰明乖巧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 馮夢龍《醒世恒言 李玉英獄中訟冤》:“那焦氏生得有六七分顏色,女工針指,卻也百伶百俐,只是心腸有些狠毒。”
    635

    變臉變色

    成語拼音:
    biàn liǎn biàn sè
    成語解釋:
    因內心驚、懼、急、怒而改變面色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小說選刊》1981年第9期:“那知李尚尚一聽,就變臉變色地發起脾氣來。”
    636

    半青半黃

    成語拼音:
    bàn qīng bàn huá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農作物還沒有長好,青黃相接。比喻時機還沒有成熟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宋 朱熹《朱子全書》第一卷:“只為明得不盡,若明得盡,私意自然留不得。若半青半黃,未能透徹,便是尚有渣滓,非所謂真知也。”
    637

    半死半生

    成語拼音:
    bàn sǐ bàn shē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①未全死。②比喻無意義、無生氣的茍且的生活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漢 枚乘《七發》:“龍門之桐,高百尺而無枝……其根半死半生。”
    638

    半上半下

    成語拼音:
    bàn shàng bàn xià
    成語解釋:
    指兩可之間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朱子全書》卷十:“三年無改,謂是半上半下底事,在所當改者,但不可匆遽急改之。”又卷十九:“微子去卻易,比干則索性死,他(箕子)在半上半下處,最是難。”
    639

    百順百依

    成語拼音:
    bǎi shùn bǎi yī
    成語解釋:
    形容什么都順從。同“百依百隨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 馮夢龍《醒世恒言》第二十七卷:“[焦氏]況兼正在妙齡,打扮得如花朵相似,枕席之間,曲意取媚。果然哄得李雄千歡萬喜,百順百依。”
    640

    半推半就

    成語拼音:
    bàn tuī bàn jiù
    成語解釋:
    推:推辭;就:靠攏;接受。一面推辭;一面接受。形容表面推辭;但內心愿意接受;假意拒絕的樣子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元 王實甫《西廂記》第四本第一折:“半推半就,又驚又愛,檀口揾香腮。”
    * AABB式
    chengrenyouxi