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td id="4wawa"><option id="4wawa"></option></td>
<bdo id="4wawa"></bdo>
  • <li id="4wawa"><option id="4wawa"></option></li>
  • 補充式成語 (833個)

    261

    酣聲如雷

    成語拼音:
    hān shēng rú léi
    成語解釋:
    酣:通“鼾”,熟睡時的鼻息聲。形容熟睡時鼾聲很大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·李汝珍《鏡花緣》第37回:“各去睡了,不多時,酣聲如雷。”
    262

    揮灑自如

    成語拼音:
    huī sǎ zì rú
    成語解釋:
    揮灑;揮筆灑墨。指寫詩、作文、寫字、繪畫;運用筆墨自如;不受拘束。也形容處理事務十分干練、嫻熟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 曾樸《孽海花》:“家人送上一枝蘸滿墨水的筆,玨齋提筆,在紙上揮灑自如的寫了一百多字。”
    263

    糊涂到頂

    成語拼音:
    hú tú dào dǐ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人頭腦十分不清楚或不明事理
    成語出處:
    264

    荒唐無稽

    成語拼音:
    huāng táng wú jī
    成語解釋:
    稽:考查。十分荒唐,不可憑信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 嶺南羽衣女士《東歐女豪杰》第三回:“那個神字,原是野蠻世界拿出來哄著愚人的話,如今科學大明,這些荒誕無稽的謬說,那里還能立足呢?”
    265

    好學不倦

    成語拼音:
    hào xué bù juàn
    成語解釋:
    倦;厭倦。愛好學習;從不厭倦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西漢 司馬遷《史記 楚世家》:“昔我文公,狐季姬之子也,有寵于獻公,好學不倦。”
    266

    好學不厭

    成語拼音:
    hào xué bù yàn
    成語解釋:
    好:喜愛;厭:厭倦。愛好學習,從不厭倦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·錢泳《履園叢話·畫中人》:“李榮號散木,錢塘人。少未讀書,好學不厭,能詩工書,尤愛六法,俱臻妙境。”
    267

    狐疑不定

    成語拼音:
    hú yí bù dì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狐疑:猶豫,狐性多疑。傳說狐貍多疑。形容心里疑惑,一時決定不下來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·羅貫中《三國演義》第44回:“臣為將軍決一死戰,萬死不辭,只恐將軍狐疑不定。”
    268

    狐疑不斷

    成語拼音:
    hú yí bù duàn
    成語解釋:
    狐疑:猶豫,狐性多疑。傳說狐貍多疑。形容心里疑惑,一時決定不下來
    成語出處:
    南朝·宋·范曄《后漢書·劉表傳》:“表狐疑不斷,乃遣嵩詣操,觀望虛實。”
    269

    狐疑不決

    成語拼音:
    hú yí bù jué
    成語解釋:
    狐疑:狐性多疑;猶豫;決:決斷。像狐貍那樣多疑慮而拿不定主意。比喻同事猶猶豫豫;拿不定主意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南朝 宋 班固《后漢書 劉表傳》:“表狐疑不斷,乃遣嵩詣操,觀望虛實。”
    270

    皓月千里

    成語拼音:
    hào yuè qiān lǐ
    成語解釋:
    范圍極為廣闊的千山萬水都處于皎潔的月光照射之下。形容月光皎潔,天氣暗和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宋·范仲淹《岳陽樓記》:“長煙一空,皓月千里,浮光耀金,靜影沉璧。”
    271

    荒淫無度

    成語拼音:
    huāng yín wú dù
    成語解釋:
    荒淫:指貪戀酒色;無度:沒有節制。酗酒淫亂;沒有節制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漢 楊惲《報孫會宗書》:“淫荒無度,不知其不可也。”
    272

    狐疑未決

    成語拼音:
    hú yí wèi jué
    成語解釋:
    狐疑:猶豫,狐性多疑。傳說狐貍多疑。形容心里疑惑,一時決定不下來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剪燈余話·賈云華還魂記》:“過橫樓西,適有兩巷相聯,莫知何者可達,狐疑未決。”
    273

    悔之不及

    成語拼音:
    huǐ zhī bù jí
    成語解釋:
    后悔也來不及了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元 無名氏《三出小沛》第一折:“某想當日,都是三兄弟失了徐州,悔之不及。”
    274

    悔之何及

    成語拼音:
    huǐ zhī hé jí
    成語解釋:
    悔:后悔。后悔也來不及了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孔子家語·致思》:“吾有三失,晚而自覺,悔之何及!”
    275

    悔之莫及

    成語拼音:
    huǐ zhī mò jí
    成語解釋:
    悔:后悔。后悔也來不及了
    成語出處:
    東漢·董卓《到澠池上書請收張讓等》:“及溺呼船,悔之莫及。”
    276

    恨之切骨

    成語拼音:
    hèn zhī qiē gǔ
    成語解釋:
    之:代詞,指所恨對象。形容痛恨到極點
    成語出處:
    姚雪垠《李自成》第一卷第二章:“屢遭虜騎蹂躪,莫不義憤填膺,恨之切骨,只要朝廷稍加激動,十萬之眾不難指日集合。”
    277

    恨之入骨

    成語拼音:
    hèn zhī rù gǔ
    成語解釋:
    之:代詞;指所恨對象。恨到骨頭里去了。形容懷恨極深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晉 葛洪《自序》:“見侵者則恨之入骨,劇于血仇。”
    278

    悔之無及

    成語拼音:
    huǐ zhī wú jí
    成語解釋:
    無及:來不及。后悔也來不及了。指做事或說話不當;過后才察覺到;但已經無可挽回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晉 陳壽《三國志 董卓傳》:“及溺乎船,悔之無及。”
    279

    悔之晚矣

    成語拼音:
    huǐ zhī wǎn yǐ
    成語解釋:
    矣:了。后悔也已經晚了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大宋宣和遺事》:“萬一有奸邪叵測之情,陛下悔之晚矣!”
    280

    桀驁不恭

    成語拼音:
    jié ào bù gō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同“桀驁不遜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東周列國志》第六七回:“圍乃共王之庶子,年齒最長,為人桀驁不恭,恥居人下,恃其才器,陰畜不臣之志。”
    * 補充式成語
    chengrenyouxi