虎的成語 (246個)
-
101
初生牛犢不怕虎
- 成語拼音:
- chū shēng niú dú bù pà hǔ
- 成語解釋:
- 牛犢:小牛;剛生下來的小牛不怕老虎。比喻年輕人勇敢膽大;無所畏懼;敢作敢為。也作“初生牛犢不懼虎”、“初生牛犢不畏虎”。
- 成語出處:
- 明 羅貫中《三國演義》第74回:“俗云:‘初生牛犢不懼虎。’”
-
102
初生之犢不懼虎
- 成語拼音:
- chū shēng zhī dú bù jù hǔ
- 成語解釋:
- 比喻閱世不深的青年人敢說敢干,無所畏懼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三國演義》第七四回:“俗云:‘初生之犢不懼虎。’父親縱然斬了此人,只是西羌一小卒耳;倘有疏虞,非所以重伯父之托也。”
-
103
初生之犢不畏虎
- 成語拼音:
- chū shēng zhī dú bù wèi hǔ
- 成語解釋:
- 比喻閱世不深的青年人敢說敢干,無所畏懼。
- 成語出處:
- 姚雪垠《李自成》第一卷第十四章:“剛吃過早飯,人馬全都匯齊,有些人震于闖王和李過的威名,不免驚惶,但有些人好像初生之犢不畏虎,磨拳擦掌地等待廝殺。”
-
104
調虎離山
- 成語拼音:
- diào hǔ lí shān
- 成語解釋:
- 設計讓老虎離開原來的山頭。比喻用計謀引誘對方離開原來有利的地勢。
- 成語出處:
- 明 吳承恩《西游記》第53回:“我是個調虎離山計,哄你出來爭戰。”
-
105
風從虎,云從龍
- 成語拼音:
- fēng cóng hǔ,yún cóng lóng
- 成語解釋:
- 比喻事物之間的相互感應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周易 乾》:“同聲相應,同氣相求。水流濕,火就燥。云從龍,風從虎。圣人作而萬物睹。”
-
106
風虎云龍
- 成語拼音:
- fēng hǔ yún lóng
- 成語解釋:
- 虎嘯生風,龍起生云。指同類事物相互感應。舊時也比喻圣主得賢臣,賢臣遇明君。
- 成語出處:
- 宋 王安石《浪淘沙令》詞:“湯武偶相逢,風虎云龍,興王袛在笑談中。”
-
107
放虎自衛
- 成語拼音:
- fàng hǔ zì wèi
- 成語解釋:
- 放出老虎來保衛自己。比喻利用壞人而自招災禍。
- 成語出處:
- 晉 常璩《華陽國志 公孫述劉二牧志》:“此所謂獨坐窮山,放虎自衛者也。”
-
108
鳳嘆虎視
- 成語拼音:
- fèng tàn hǔ shì
- 成語解釋:
- 形容談吐文雅,器宇軒昂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文選·曹植〈與吳季重書〉》:“足下鷹揚其體,鳳嘆虎視,謂蕭曹不足儔,衛霍不足侔也。”李善注:“鳳以喻文也,虎以喻武也。嘆猶歌也。取美壯之意。”
-
109
宮鄰金虎
- 成語拼音:
- gōng lín jīn hǔ
- 成語解釋:
- 指小人在位,接近帝王,貪婪如金之堅,兇惡如虎之猛
- 成語出處:
- 漢 應劭《漢官儀》:“不制之臣,相與比周,比周者宮鄰金虎。宮鄰金虎,言小人在位,比周相進,與君為鄰。”
-
110
割肉飼虎
- 成語拼音:
- gē ròu sì hǔ
- 成語解釋:
- 飼:喂。割下身上的肉喂老虎。比喻既舍棄生命也無法滿足對方的貪欲。
- 成語出處:
- 西漢·司馬遷《史記·魏公子列傳》:“今有難,無他端而欲赴秦軍,譬若以肉投餒虎,何功之有哉。”
-
111
虎步龍行
- 成語拼音:
- hǔ bù lóng xíng
- 成語解釋:
- 原形容帝王的儀態不同一般。后也形容將軍的英武姿態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宋書 武帝紀上》:“劉裕龍行虎步,視瞻不凡,恐不為人下,宜早為其所。”
-
112
虎背熊腰
- 成語拼音:
- hǔ bèi xióng yāo
- 成語解釋:
- 如虎般寬厚的背;似熊樣粗壯的腰。形容人的身體魁梧強壯。
- 成語出處:
- 元 無名氏《飛刀對箭》第一折:“這廝倒是一條好漢……哦,是虎背熊腰。”
-
113
虎斗龍爭
- 成語拼音:
- hǔ dòu lóng zhēng
- 成語解釋:
- 比喻群雄互相爭斗
- 成語出處:
- 元 金仁杰《追韓信》第四折:“再休夸桀紂起刀兵,謾說吳越相吞并,也不似這一場虎斗龍爭。”
-
114
畫虎不成
- 成語拼音:
- huà hǔ bù chéng
- 成語解釋:
- 畫老虎畫不好(畫得像只狗)。比喻好高騖遠;一無所成;反貽笑柄。
- 成語出處:
- 東漢 班固《東觀漢記》:“所謂刻鵠不成尚類鶩者;效杜季良而不成,陷為天下輕薄子,所謂畫虎不成反類狗也。”
-
115
畫虎不成反類犬
- 成語拼音:
- huà hǔ bù chéng fǎn lèi quǎn
- 成語解釋:
- 比喻模仿不到家,反而不倫不類。同“畫虎不成反類狗”。
- 成語出處:
- 唐 劉知幾《史通 六家》:“如君懋《隋書》,雖欲祖述商周,憲章虞夏,觀其所述乃似《孔子家語》、臨川《世說》,可謂畫虎不成反類犬也。”
-
116
虎口余生
- 成語拼音:
- hǔ kǒu yú shēng
- 成語解釋:
- 從老虎嘴里逃出的生命。比喻經歷極大的危險;僥幸保全了性命。
- 成語出處:
- 唐 劉長卿《按復后歸睦州贈苗侍御》詩:“羊腸留覆轍,虎口脫余生。”
-
117
虎視眈眈
- 成語拼音:
- hǔ shì dān dān
- 成語解釋:
- 眈眈:注視的樣子。像老虎一樣兇狠地注視著。形容心懷不良;伺機攫取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周易 頤》:“虎視耽耽,其欲逐逐。”
-
118
虎頭蛇尾
- 成語拼音:
- hǔ tóu shé wěi
- 成語解釋:
- 頭大像老虎一樣;尾巴像蛇一樣細。比喻做事有始無終;起初聲勢很大;后來勁頭很小。
- 成語出處:
- 元 康進之《李逵負棘》第二折:“則為你兩頭白面搬興廢,轉背言詞說是非,這廝狗行狼心,虎頭蛇尾。”
-
119
虎體熊腰
- 成語拼音:
- hǔ tǐ xióng yāo
- 成語解釋:
- 形容身材魁梧,體格健壯。
- 成語出處:
- 明·羅貫中《三國演義》第二回:“為首一將,生得廣額闊面,虎體熊腰;吳郡富春人也,姓孫,名堅,字文臺,乃孫武子之后。”
-
120
虎頭燕頷
- 成語拼音:
- hǔ tóu yàn hàn
- 成語解釋:
- 舊時形容王侯的貴相或武將相貌的威武。
- 成語出處:
- 元 揭傒斯《妻齊國夫人宋氏進封濟南王夫人制》:“尚服異恩于永世;虎頭燕頷,從懷舊將于當年。”
* 虎的成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