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td id="4wawa"><option id="4wawa"></option></td>
<bdo id="4wawa"></bdo>
  • <li id="4wawa"><option id="4wawa"></option></li>
  • 聯合式成語 (19054個)

    741

    拜相封侯

    成語拼音:
    bài xiàng fēng hóu
    成語解釋:
    拜:用一定的禮儀授予某種名義或官職。任命為宰相,封為列侯。形容成就功名,官至極品
    成語出處:
    元·無名氏《東籬賞菊》第一折:“他道是御酒金甌,淺酌低謳,錦帶吳鉤,拜相封侯。”
    742

    背信負義

    成語拼音:
    bèi xìn fù y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信:信用;義:道義。違背諾言,不講道義
    成語出處:
    郭沫若《笑早者,禍哉》:“我根本就沒有料到,希特勒竟發狂到這樣的地步,在一年以前就背信負義,開始去侵犯蘇。”
    743

    兵銷革偃

    成語拼音:
    bīng xiāo gé yǎn
    成語解釋:
    銷毀兵器,放下甲盾。指太平無戰事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前蜀 杜光庭《本命醮南斗詞》:“垂回兇度厄之慈,開輟死上生之路,使一境之兵銷革偃,四時之雨順風調。”
    744

    博學宏才

    成語拼音:
    bó xué hóng cái
    成語解釋:
    博:廣博;學:學問;宏:廣大;才:才能。學識廣博,有多方面的才能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·褚人獲《隋唐演義》第36回:“陛下在內檢一個博學宏才的,召他進來,面試一篇,不好再作區處。”
    745

    避兇就吉

    成語拼音:
    bì xiōng jiù jí
    成語解釋:
    避:避開;就:趨。指避開禍害而趨向吉利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·羅貫中《三國演義》第106回:“主公宜避兇就吉,不可輕舉妄動。”
    746

    標新競異

    成語拼音:
    biāo xīn jìng y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指提出新奇的主張,表示與眾不同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 平步青《霞外攟屑 雜觚 文人害國》;“魏大中答蕭元恒云:……衡文者日閱數十百卷,皆束書不觀,而荒于嬉者之文。得一二標新競異之文,安得有亟賞之而亟拔之。”
    747

    背鄉離井

    成語拼音:
    bèi xiāng lí jǐ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指遠離家鄉,流落他方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見“背井離鄉”。
    748

    本小利微

    成語拼音:
    běn xiǎo lì wēi
    成語解釋:
    微:薄。本錢小,利潤薄。指買賣很小,得利不多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毛澤東《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》:“小販不論肩挑叫賣,或街畔攤售,總之本小利微,吃著不夠。”
    749

    標新立異

    成語拼音:
    biāo xīn lì y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標:揭舉;立:樹立。持不同的態度或看法。提出新奇的見解和主張;表示與一般不同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南朝 宋 劉義慶《世說新語 文學》:“支道林在白馬寺中,將馮太常共語,因及《逍遙》,支卓然標新理于二家之表,立異義于眾賢之外。”
    750

    拔新領異

    成語拼音:
    bá xīn lǐng y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指創立新意,提出獨特的見解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南朝 宋 劉義慶《世說新語 文學》:“王逸少作會稽,初至,支道林在焉。孫興公謂王曰:‘支道林拔新領異,胸懷所及乃自佳,卿欲見不?’”
    751

    標新領異

    成語拼音:
    biāo xīn lǐng y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標:提出;異:特別的。指提出新奇的見解,表示與眾不同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 顧炎武《答俞右吉書》:“文定因之以痛哭流涕之懷,發標新領異之論,其去游夏之傳,益以遠矣。”
    752

    變姓埋名

    成語拼音:
    biàn xìng mái mí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隱瞞自己的真實姓名,不讓別人知道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·褚人獲《隋唐演義》第39回:“即將所有金銀犒賞三軍,涕泣起行,退居濮州雷夏澤中,變姓埋名,農樵為樂。”
    753

    婢膝奴顏

    成語拼音:
    bì xī nú yán
    成語解釋:
    形容卑躬屈膝諂媚奉承的奴才相。參見“奴顏婢膝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 鈕琇《觚剩續編 簡公雪冤》:“他日僥幸立朝,則婢膝奴顏,汝必安為之矣。”
    754

    冰消氣化

    成語拼音:
    bīng xiāo qì huà
    成語解釋:
    成語出處:
    755

    博學洽聞

    成語拼音:
    bó xué qià wén
    成語解釋:
    博學:廣博。學問廣博,見識豐富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晉書 荀顗傳》:“性至孝,總角知名,博學洽聞,理思周密。”
    756

    背信棄義

    成語拼音:
    bèi xìn qì y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背:違背。信:信用;棄:丟棄;義:道義。不講信用。不講道義也作“棄信忘義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北史 周紀下 高祖武帝》:“背惠怒鄰,棄信忘義。”
    757

    標新取異

    成語拼音:
    biāo xīn qǔ y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標:檢舉;異:特別的。提出新的見解,表示與眾不同,有創見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·褚人獲《隋唐演義》第28回:“秦妃子既能標新取異,剪彩為花,與湖山增勝。”
    758

    包羞忍恥

    成語拼音:
    bāo xiū rěn chǐ
    成語解釋:
    包:包容,藏;忍:容忍,忍耐。容忍羞愧與恥辱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唐 杜牧《題烏江亭》詩:“勝敗兵家事不期,包羞忍恥是男兒。”
    759

    包羞忍辱

    成語拼音:
    bāo xiū rěn rǔ
    成語解釋:
    包:包容。形容人有忍辱含垢的大氣量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·王廷訥《獅吼記》:“在家做小伏低,好似啞子吃了黃連在心里苦,到人前包羞忍辱。”
    760

    博學審問

    成語拼音:
    bó xué shěn wèn
    成語解釋:
    博:廣;審:詳盡細密。廣泛學習,詳細詢問
    成語出處:
    西漢·戴圣《禮記·中庸》:“博學之,審問之,慎思之,明辨之,篤行之。”
    * 聯合式成語
    chengrenyouxi