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td id="4wawa"><option id="4wawa"></option></td>
<bdo id="4wawa"></bdo>
  • <li id="4wawa"><option id="4wawa"></option></li>
  • 水 (1273個)

    701

    目睜口呆

    成語拼音:
    mù zhēng kǒu dāi
    成語解釋:
    亦作“目瞪口呆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·施耐庵《滸傳》第八十五回:“四方混殺,人人束手,個個歸心。定安國舅氣的目睜口呆,罔知所措。與眾等侍郎束手被擒。”
    702

    弄兵潢池

    成語拼音:
    nòng bīng huáng shi
    成語解釋:
    《漢書·循吏傳·龔遂》:“海瀕遐遠,不沾圣化,其民困于饑寒而吏不恤,故使陛下赤子盜弄陛下之兵于潢池中耳。”潢池,積池。后因以“弄兵潢池”喻起兵。有不足道之意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漢書·循吏傳·龔遂》:“海瀕遐遠,不沾圣化,其民困于饑寒而吏不恤,故使陛下赤子盜弄陛下之兵于潢池中耳。”
    703

    捏腳捏手

    成語拼音:
    niē jiǎo niē shǒu
    成語解釋:
    放輕手腳走路,動作小心翼翼的樣子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 施耐庵《滸傳》第二十一回:“唐牛兒捏腳捏手,上到樓上。”明 馮夢龍《醒世恒言》卷十三:“分付已畢,太尉便同一人過去,捏腳捏手,輕輕走到韓夫人窗前。”
    704

    怒猊渴驥

    成語拼音:
    nù ní kě j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猊:狻猊,即獅子;驥:駿馬。如憤怒的獅子撬扒石頭,口渴的駿馬奔向泉。形容書法遒勁奔放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新唐書·徐浩傳》:“始,浩父嶠之善書,以法授浩,益工。嘗書四十二幅屏,八體皆備,草隸尤工,世狀其法曰‘怒猊抉石,渴驥奔泉。’云”
    705

    南山可移

    成語拼音:
    nán shān kě yí
    成語解釋:
    南山:終南山。比喻已經定案,不可更改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舊唐書·李元纮傳》:“南山或可改移,此判終無搖動。”
    706

    牛蹄中魚

    成語拼音:
    niú tí zhōng yú
    成語解釋:
    牛蹄:是指牛蹄印里的積。牛蹄印坑里的魚。比喻死期迫近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三國(魏) 應璩《與韋仲將書》:“誠恐將為牛蹄中魚,卒鮑氏之肆矣。”
    707

    能寫會算

    成語拼音:
    néng xiě huì suàn
    成語解釋:
    謂有一定的文化平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·文康《兒女英雄傳》第七回:“從小兒她叔叔叫她念書認字,甚么書兒都念過,甚么字兒都認得,學得能寫會算。”
    708

    濃妝艷抹

    成語拼音:
    nóng zhuāng yàn mǒ
    成語解釋:
    形容婦女妝飾打扮得十分艷麗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 施耐庵《滸傳》:“每日只是濃妝艷抹,和西門慶做一處取樂。”
    709

    漚浮泡影

    成語拼音:
    ōu fú pào yǐ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漚:泡。中氣泡。比喻虛幻不實或易于消失的事物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·張景《飛丸記·賞春話別》:“嘆世人似漚浮泡影,笑眼前繁華富貴,可能常定?”
    710

    漚珠槿艷

    成語拼音:
    ōu zhū jǐn yàn
    成語解釋:
    漚:泡;槿:木槿。晶瑩的泡,艷麗的槿花。比喻短暫的幻象或易消失的事物
    成語出處:
    唐·高彥休《唐闕史·韋進士見亡妓》:“某非獵食者,哀君情切,因來奉救。漚珠槿艷,不必多懷。”
    711

    噴薄欲出

    成語拼音:
    pēn bó yù chū
    成語解釋:
    噴薄:氣勢旺盛;噴涌而出的樣子;欲:將要。原形容流噴涌的樣子。后形容太陽將升上地平線時;光芒四射的樣子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毛澤東《星星之火,可以燎原》:“它是立于高山之巔遠看東方已見光芒四射噴薄欲出一輪朝日。”
    712

    瓶沉簪折

    成語拼音:
    píng chén zān zhé
    成語解釋:
    瓶沉底難覓,簪子折斷難接。比喻男女分離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唐白居易《井底引銀瓶》詩:“井底引銀瓶,銀瓶欲上絲繩絕;石上磨玉簪,玉簪欲成中央折。瓶沉簪折知奈何,似妾今朝與君別。”
    713

    披發入山

    成語拼音:
    pī fā rù shān
    成語解釋:
    謂離開俗世而隱居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·王世貞《綱鑒會纂·后漢紀》:“汝欲取蜀,吾當披發入山,不失信天下也。”
    714

    剖決如流

    成語拼音:
    pōu jué rú liú
    成語解釋:
    剖決:分析、解決;如流:如同流一般。形容分析、解決問題明快、敏捷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隋書·裴政傳》:“簿案盈幾,剖決如流。”
    715

    炮龍烹鳳

    成語拼音:
    pào lóng pēng fè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見“炮鳳烹龍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·施耐庵《滸傳》第八十二回:“堂上堂下,皆列位次,大設筵宴,輪番把盞。廳前大吹大擂。雖無炮龍烹鳳,端的是肉山酒海。”
    716

    蒲柳之質

    成語拼音:
    pú liǔ zhī zh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蒲柳:楊,秋天凋謝早。多用來比喻身體衰弱或未老先衰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·朱之瑜《朱舜集·答吉弘元常書》:“仆犬馬之年,方古人而深愧;蒲柳之質,嘆先秋而早零。”
    717

    漂母進飯

    成語拼音:
    piāo mǔ jìn fàn
    成語解釋:
    漂母:在邊漂洗衣服的老婦。指施恩而不望報答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唐·李白《溧陽瀨貞義女碑銘》:“魯姑棄子,以卻三軍之眾;漂母進飯,沒受千金之恩。”
    718

    爬山越嶺

    成語拼音:
    pá shān yuè lǐ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越:過;嶺:山嶺。爬過高山,越過峻嶺。形容野外工作或旅途的辛苦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 羅貫中《三國演義》第114回:“嚇得鄧艾棄甲丟盔,撇了坐下馬,雜在步軍之中,爬山越嶺而逃。”
    719

    排山壓卵

    成語拼音:
    pái shān yā luǎn
    成語解釋:
    比喻事情極容易成功,毫不費力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晉書 列女傳 杜有道妻嚴氏》:“何鄧執政,必為玄害,亦由排山壓卵,以湯沃雪耳,奈何與之為親?”
    720

    披頭蓋腦

    成語拼音:
    pī tóu gài nǎo
    成語解釋:
    蓋:壓。正對著頭和臉蓋下來。形容(打擊、沖擊、批評等)來勢很猛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 施耐庵《滸全傳》第十四回:“奪過士兵手里的棍棒,劈頭蓋臉便打。”
    * 水
    chengrenyouxi