比喻的成語 (877個)
-
101
蕙心紈質
- 成語拼音:
- huì xīn wán zhì
- 成語解釋:
- 心靈如蕙草芬芳,品質似紈素潔白。比喻品行高潔。
- 成語出處:
- 南朝 宋 鮑照《蕪城賦》:“東都妙姬,南國麗人,蕙心紈質,玉貌絳唇。”
-
102
涸魚得水
- 成語拼音:
- hé yú dé shuǐ
- 成語解釋:
- 涸轍之魚得到水。比喻絕處逢生,有所憑借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新唐書·契苾何力傳》:“何力被執也,或讒之帝曰:‘何力入延陀,如涸魚得水,其脫必遽。’帝曰:‘不然。若人心如鐵石,殆不背我。’”
-
103
鯨波鱷浪
- 成語拼音:
- jīng bō è làng
- 成語解釋:
- 鯨:鯨魚;鱷:鱷魚。比喻險惡的環境或激烈的斗爭
- 成語出處:
- 清·南荃居士《海僑春傳奇·瘋訴》:“望鯨波鱷浪連天涌,莽天涯沓沓濛濛。”
-
104
劍拔弩張
- 成語拼音:
- jiàn bá nǔ zhāng
- 成語解釋:
- 弩:古代一種用機械力量射箭的弓;張:弓上弦。劍拔出來了;弓拉開了。比喻形勢緊張;一觸即發。也引申形容文藝作品的氣勢遒勁。
- 成語出處:
- 南朝 梁 袁昂《古今書評》:“韋誕書如龍威虎振,劍拔駑張。”
-
105
剪草除根
- 成語拼音:
- jiǎn cǎo chú gēn
- 成語解釋:
- 除草時要連根除掉,使草不能生長。比喻除去禍根,以免后患。
- 成語出處:
- 先秦 左丘明《左傳 隱公六年》:“為國家者,見惡,如農夫之務去草焉……絕其本根,勿使能殖。”
-
106
箭穿雁嘴
- 成語拼音:
- jiàn chuān yàn zuǐ
- 成語解釋:
- 比喻不開口說話。
- 成語出處:
- 明 施耐庵《水滸傳》第一百十二回:“諸將見李逵等殺了這一陣,眾人都膽顫心寒,不敢出戰。問了數聲,如箭穿雁嘴,鉤搭魚腮,默默無言,無人敢應。”
-
107
饑附飽揚
- 成語拼音:
- jī fù bǎo yáng
- 成語解釋:
- 附:依附,歸附;揚:飛揚。指不得志時即來依附,得志時便遠走高飛。比喻人貪婪自私,沒有情義
- 成語出處:
- 唐·房玄齡《晉書·慕容垂載記》:“且垂猶鷹也饑則附人,飽便高揚。”
-
108
久懷慕藺
- 成語拼音:
- jiǔ huái mù lìn
- 成語解釋:
- 比喻想望十分殷切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史記·司馬相如列傳》:“相如既學,慕藺相如之為人,更名相如。”
-
109
江河日下
- 成語拼音:
- jiāng hé rì xià
- 成語解釋:
- 日:一天天;下:低處。江河一天天流向低處;比喻事物日益衰落或局勢越來越糟。
- 成語出處:
- 清 顧炎武《答徐甥公肅書》:“昊天不吊,大命忽焉,山岳崩頹,江河日下,三風不儆,六逆彌臻。”
-
110
急驚風撞著慢郎中
- 成語拼音:
- jí jīng fēng zhuàng zhe màn láng zhōng
- 成語解釋:
- 患急病遇到了慢性子的醫生。比喻緩慢的行動趕不上緊急的需要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晚清文學叢鈔·瞎編奇聞》第五回:“這真是急驚風撞著慢郎中了,我家里死在床上,我如何等得急你呢?”
-
111
精金良玉
- 成語拼音:
- jīng jīn liáng yù
- 成語解釋:
- 比喻人品純潔或物品精美。
- 成語出處:
- 宋·程頤《程明道先生行狀》:“先生資稟既異,而充養有道,純粹如精金,溫潤如良玉。”
-
112
即鹿無虞
- 成語拼音:
- jí lù wú yú
- 成語解釋:
- 原意是進山打鹿,沒有熟悉地形和鹿性的虞官幫助,那是白費氣力。后比喻做事如條件不成熟就草率行事,必定勞而無功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周易 屯》:“即鹿無虞,惟入于林中;君子幾,不如舍,往吝。”
-
113
教猱升木
- 成語拼音:
- jiāo náo shēng mù
- 成語解釋:
- 教猴子爬樹。比喻指使壞人干壞事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詩經 小雅 角弓》:“毋教猱升木,如涂涂附。”
-
114
見雀張羅
- 成語拼音:
- jiàn què zhāng luó
- 成語解釋:
- 比喻設圈套誘騙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紅梨記·踏月》:“則怕他指山賣磨,見雀張羅,滿口兒如蜜缽,心如逝波。”
-
115
舉如鴻毛,取如拾遺
- 成語拼音:
- jǔ rú hóng máo,qǔ rú shí yí
- 成語解釋:
- 舉一根羽毛,拾一件東西。比喻事情容易做,不費氣力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漢書·梅福傳》:“舉秦如鴻毛,拾楚若拾遺。”
-
116
堅如盤石
- 成語拼音:
- jiān rú pán shí
- 成語解釋:
- 堅:牢固;盤石:大石頭。像大石頭一樣堅固。比喻不可動搖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玉臺新詠 古詩為焦仲卿作》:“君當作盤石,妾當作蒲葦。蒲葦紉如絲,盤石無轉移。”
-
117
頰上三毛
- 成語拼音:
- jiá shàng sān máo
- 成語解釋:
- 比喻文章或圖畫的得神之處。
- 成語出處:
- 南朝 宋 劉義慶《世說新語 巧藝》:“顧長康畫裴叔則,頰上益三毛。人問其故?顧曰:‘裴楷俊朗有識具,正此是其識具。看畫者尋之,定覺益三毛如有神明,殊勝未安時。’”
-
118
舉手之勞
- 成語拼音:
- jǔ shǒu zhī láo
- 成語解釋:
- 舉:抬起。一動手就能辦到的一點勞動。比喻事情輕而易舉;毫不費力。
- 成語出處:
- 唐 韓愈《應科目時與人書》: “如有力者,哀其窮而運轉之,蓋一舉手一投足之勞也。”
-
119
狡兔死,良犬烹
- 成語拼音:
- jiǎo tù sǐ,liáng quǎn pēng
- 成語解釋:
- 比喻給統治者效勞的人事成后被拋棄或殺掉。同“狡兔死,良狗烹”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東周列國志》第八三回:“吾聞‘狡兔死而良犬烹’。敵國如滅,謀臣必亡。”
-
120
節中長節
- 成語拼音:
- jié zhōng zhǎng jié
- 成語解釋:
- 節:竹節。枝節中又長出枝杈。比喻在已有的情節中又生出新的情節
- 成語出處:
- 清·李漁《閑情偶寄·詞曲·格局》:“十出以后,皆是枝外生枝,節中長節,如遇行路之人,非止不問姓字,并形體面目皆可不必認矣。”
* 比喻的成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