春秋成語 (286個)
-
101
絕薪止火
- 成語拼音:
- jué xīn zhǐ huǒ
- 成語解釋:
- 絕:斷絕;薪:柴草。斷絕柴草,使火停止燃燒。比喻從根本上徹底解決問題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呂氏春秋·盡數》:“揚湯止沸,沸愈不止,去火則止矣。” 漢·枚乘《上書諫吳書》:“一人飲之,百人揚之,無益也,不如絕薪止火而已。”
-
102
金友玉昆
- 成語拼音:
- jīn yǒu yù kūn
- 成語解釋:
- 友、昆:指兄弟。對他人兄弟的美稱。
- 成語出處:
- 北朝 北魏 崔鴻《十六國春秋 前涼 辛攀》:“辛攀,字懷遠,隴西狄道人也……兄鑒曠,弟寶迅,皆以才識著名。秦雍為之諺曰:‘三龍一門,金友玉昆。’”
-
103
極則必反
- 成語拼音:
- jí zé bì fǎn
- 成語解釋:
- 謂事物發展到極端,就會向相反的方面轉化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呂氏春秋·博志》:“全則必缺,極則必反,盈則必污。”
-
104
竭澤而漁
- 成語拼音:
- jié zé ér yú
- 成語解釋:
- 竭:弄盡;澤:池塘;漁:捕魚。比喻做事不留余地;只顧眼前。也比喻殘酷榨取。
- 成語出處:
- 戰國 呂不韋《呂氏春秋 義賞》:“竭澤而漁,豈不獲得,而明年無魚。”
-
105
竭澤焚藪
- 成語拼音:
- jié zé fén sǒu
- 成語解釋:
- 竭:排水。藪:指草野。排干池水捕魚,燒光草野捉獸。比喻做事不留余地,只顧眼前利益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呂氏春秋·義賞》:“竭澤而漁,豈不獲得,而明年無魚;焚藪而田,豈不獲可,而明年無獸。詐偽之道,雖今偷可,后將無復,非長術也。”
-
106
刻舟求劍
- 成語拼音:
- kè zhōu qiú jiàn
- 成語解釋:
- 舟:船;求:尋找;尋求。在船上刻記號;尋找失落水中的劍。比喻辦事方法不對頭;死守教條;拘泥固執;不知道隨著情勢的變化而變化。
- 成語出處:
- 戰國 呂不韋《呂氏春秋 察今》:“楚人有涉江者,其劍自舟中墜于水,遽契其舟曰:‘是吾劍之所從墜。’舟止,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。舟已行矣,而劍不行,求劍若此,不亦惑乎?”
-
107
樂不思蜀
- 成語拼音:
- lè bù sī shǔ
- 成語解釋:
- 蜀:指三國時蜀國。蜀后主劉禪投降司馬昭后;被安置在洛陽仍過荒淫生活;快樂得不想回國。比喻樂而忘返或樂而忘本。
- 成語出處:
- 晉 習鑿齒《漢晉春秋》:“王問禪曰:‘頗思蜀否?’禪曰:‘此間樂,不思蜀。’”
-
108
亂臣賊子
- 成語拼音:
- luàn chén zéi zǐ
- 成語解釋:
- 舊時指不忠君主;不守臣道;作風反叛的大臣。后指破壞國家統一;損害人民利益的惡人。也作“逆子賊臣”。
- 成語出處:
- 先秦 孟軻《孟子 滕文公下》:“孔子成《春秋》,而亂臣賊子懼。”
-
109
良工巧匠
- 成語拼音:
- liáng gōng qiǎo jiàng
- 成語解釋:
- 良工:手藝精良的工人;巧匠:技藝精巧的匠人。指技藝高超的工匠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呂氏春秋·慎大覽·不廣》:“齊之東鄙人有常致苦者……不知致苦,卒為齊國良工,澤及子孫。”
-
110
攬名責實
- 成語拼音:
- lǎn míng zé shí
- 成語解釋:
- 指觀其名而考其實績
- 成語出處:
- 漢 董仲舒《春秋繁露 考功名》:“有益者謂之公,無益者謂之煩,攬名責實,不得虛言。”
-
111
黎丘丈人
- 成語拼音:
- lí qiū zhàng rén
- 成語解釋:
- 比喻困于假象、不察真情而陷入錯誤的人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呂氏春秋·疑似》:“梁北有黎丘部,有奇鬼焉,喜效人之子侄昆弟之狀。邑丈人有之市而醉歸者,黎丘之鬼效其子之狀扶而道苦之。……丈人智惑于似其子者而殺其真子。”
-
112
路人皆知
- 成語拼音:
- lù rén jiē zhī
- 成語解釋:
- 比喻人所共知的野心。
- 成語出處:
- 晉 習鑿齒《漢晉春秋》:“司馬昭之心,路人所知也。吾不能坐受廢辱,今日當與卿等自出討之。”
-
113
流水不腐,戶樞不蠹
- 成語拼音:
- liú shuǐ bù fǔ,hù shū bù dù
- 成語解釋:
- 戶樞:門轉軸;蠹:蟲蛀。流動的水不會發臭,轉動的門軸不會腐爛。比喻經常運動的東西不易受到外物的侵蝕
- 成語出處:
- 戰國 呂不韋《呂氏春秋 盡數》:“流水不腐,戶樞不螻,動也。”
-
114
流水不腐,戶樞不螻
- 成語拼音:
- liú shuǐ bù fǔ,hù shū bù lóu
- 成語解釋:
- 比喻經常運動的東西不易受侵蝕。同“流水不腐,戶樞不蠹”。
- 成語出處:
- 戰國·衛·呂不韋《呂氏春秋·盡數》:“流水不腐,戶樞不螻,動也。”
-
115
魯魚亥豕
- 成語拼音:
- lǔ yú hài shǐ
- 成語解釋:
- 魯字和魚字、亥字和豕字在篆文中字形很相似;容易寫錯。把“魯”字寫成“魚”字;把“亥”字寫成“豕”字。比喻文字傳抄的錯誤。
- 成語出處:
- 戰國 呂不韋《呂氏春秋 察傳》:“有讀史記者曰:‘晉師三豕涉河。’子夏曰:‘非也,是己亥也。夫己與三相近,豕與亥相似。’”
-
116
連枝同氣
- 成語拼音:
- lián zhī tóng qì
- 成語解釋:
- 《呂氏春秋·精通》:“故父母之于子也,子之于父母也,一體而兩分,同氣而異息。”舊題漢蘇武《詩》之一:“況我連枝樹,與子同一身。”后以“連枝同氣”比喻同胞兄弟姐妹或情如兄弟的親密關系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呂氏春秋·精通》:“故父母之于子也,子之于父母也,一體而兩分,同氣而異息。”舊題漢蘇武《詩》之一:“況我連枝樹,與子同一身。”
-
117
名垂竹帛
- 成語拼音:
- míng chuí zhú bó
- 成語解釋:
- 比喻好名聲永遠流傳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吳越春秋 勾踐伐吳外傳》:“聲可托于弦管,名可留于竹帛。”
-
118
民富國強
- 成語拼音:
- mín fù guó qiáng
- 成語解釋:
- 人民富裕,國家強盛。
- 成語出處:
- 漢 趙曄《吳越春秋 勾踐歸國外傳》:“越主內實府庫,墾其田疇,民富國強,眾安道泰。”
-
119
末路窮途
- 成語拼音:
- mò lù qióng tú
- 成語解釋:
- 窮途:處境困窘。無路可走。比喻處境極端困難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吳越春秋 王僚伎公子光傳》:“子胥曰:‘夫人賑窮途,少飯亦何嫌哉?”
-
120
秣馬脂車
- 成語拼音:
- mò mǎ zhī chē
- 成語解釋:
- 秣:喂;脂:涂油脂。喂飽馬,給車涂好油脂。指準備作戰或準備好交通工具
- 成語出處:
- 晉·習鑿齒《漢晉春秋》:“便當秣馬脂車,陵蹈城邑,乘勝逐北,以定華夏。”
* 春秋成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