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td id="4wawa"><option id="4wawa"></option></td>
<bdo id="4wawa"></bdo>
  • <li id="4wawa"><option id="4wawa"></option></li>
  • 四的成語 (38061個)

    421

    鞭辟著里

    成語拼音:
    biān bì zhuó lǐ
    成語解釋:
    意指深入剖析,使靠近最里層。形容探求透徹,深入精微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 李颙《南庠匯語》十六:“一則文字知見義襲于外,原不曾鞭辟著里,真參實悟。”
    422

    百般折磨

    成語拼音:
    bǎi bān zhé mó
    成語解釋:
    用各種方式使人在肉體上、精神上遭受痛苦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宋 李昉《太平廣記 精察二 孟簡》:“土豪又叫村里的二十多個婦女……然后揪著她的頭發把頭往地上碰,百般折磨污辱,包君的妻子本來就瘦弱多病,并且懷有身孕,回到船上就死了。”
    423

    秉筆直書

    成語拼音:
    bǐng bǐ zhí shū
    成語解釋:
    秉:握。書寫史實不隱諱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 曾樸《孽海花》第35回:“我是秉筆直書,懸之國門,不能增損一字。”
    424

    北鄙之聲

    成語拼音:
    bēi bǐ zhī shē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指殷紂時的音樂。后世視為亡國之聲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見“北鄙之音”。
    425

    不賓之士

    成語拼音:
    bù bīn zhī sh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賓:客人。不以客人自居的人士。指敢于以主人翁出面提意見和建議
    成語出處:
    南朝·宋·范曄《后漢書·周黨傳》:“天子以示公卿,詔曰:‘自古明王圣主,必有不賓之士。’”
    426

    悲不自勝

    成語拼音:
    bēi bù zì shè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勝:經受得住。悲傷得使自己經受不住了。形容傷感至極;情難自禁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漢 荀悅《漢紀 平帝紀》:“太后因號泣而言,左右莫不垂涕,舜悲不自勝。”
    427

    不辨真偽

    成語拼音:
    bù biàn zhēn wěi
    成語解釋:
    辨:分辨。偽:虛假。無法辨別真的和假的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·馮夢龍《東周列國志》第三十九回:“晉文公先年過曹,曹人多有識得的,其夜倉卒不辨真偽。”
    428

    不白之冤

    成語拼音:
    bù bái zhī yuān
    成語解釋:
    白:弄清楚;弄明白;冤:冤枉;冤屈。指無法辯白或無處申訴而被迫忍受的冤枉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 馮夢龍《東周列國志》第42回:“非貪生怕死,實欲為太叔伯伸不白之冤耳。”
    429

    本本主義

    成語拼音:
    běn běn zhǔ y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盲目地照搬書本或僵硬地憑上級指示辦事,是一種脫離實際的教條主義作風
    成語出處:
    毛澤東《反對本本主義》:“本本主義的社會科學研究法也同樣是最危險的,甚至可能走上反革命的道路。”
    430

    北鄙之音

    成語拼音:
    bēi bǐ zhī yīn
    成語解釋:
    指殷紂時的音樂。后世視為亡國之聲。亦作“北鄙之聲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史記 樂書》:“紂為朝歌北鄙之音,身死國亡……夫朝歌者不時也,北者敗也,鄙者陋也,紂樂好之,與萬國殊心,諸侯不附,百姓不親,天下畔之,枚身死國亡。”
    431

    不拔之志

    成語拼音:
    bù bá zhī zh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比喻意志堅決,不可動搖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南史·沈約傳》:“執不拔之志,高臥東南。”
    432

    筆筆直直

    成語拼音:
    bǐ bǐ zhí zhí
    成語解釋:
    非常直,沒有曲折、彎弧或棱角
    成語出處:
    朱自清《巴黎》:“夾道兩行樹,筆直筆直地向凱旋門奔湊上去。”
    433

    炳炳鑿鑿

    成語拼音:
    bǐng bǐng záo záo
    成語解釋:
    炳炳:光明的樣子;鑿鑿:確實,明確。形容所述明確有據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明史·海瑞等人傳贊》:“而指陳時政,炳炳鑿鑿,鯁亮有足稱者。”
    434

    并存不悖

    成語拼音:
    bìng cún bù bèi
    成語解釋:
    指同時存在而不沖突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巴金《家》九:“但是風雅的事又怎幺能夠同衛道的精神并存不悖呢?”
    435

    把持包辦

    成語拼音:
    bǎ chí bāo bàn
    成語解釋:
    攬權專斷代替別人辦理,不讓別人參與
    成語出處:
    毛澤東《在陜甘寧邊區參議會的演說》:“規定共產黨員應當同黨外人士實行民主合作,不得一意孤行,把持包辦,就是針對著這一部分還不明白黨的政策的同志而說的。”
    436

    不偢不倸

    成語拼音:
    bù chǒu bù cǎi
    成語解釋:
    偢:同“瞅”,看;倸:同“睬”,理睬。不看也不答理,也指一切事情都不注意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 蘇復之《金印記 周氏回家》:“婦婿功名不遂回來,一家不偢不倸。”
    437

    不瞅不睬

    成語拼音:
    bù chǒu bù cǎi
    成語解釋:
    不看也不答理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 吳敬梓《儒林外史》第六回:“姑奶奶平日只敬重的王家哥兒兩個,把我們不瞅不睬;我們沒來由今日為他得罪嚴老大。”
    438

    把持不定

    成語拼音:
    bǎ chí bù dì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沒有明確的主見,游移反復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 夏敬渠《野叟曝言》第二回:“但恐日后把持不定,為異端所惑,一時失足。”
    439

    半癡不顛

    成語拼音:
    bàn chī bù diān
    成語解釋:
    癡:呆傻;顛:同癲,瘋癲。裝瘋賣傻的意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 馮夢龍《古今小說 蔣興歌重會珍珠衫》:“這婆子俐齒伶牙,能言快語,又半癡不顛的慣與丫環們打諢,所以上下都喜歡他。
    440

    不茶不飯

    成語拼音:
    bù chá bù fàn
    成語解釋:
    不思飲食。形容心事重重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 胡文煥《群音類選 》:“霎時間云雨暗巫山,悶無言,不茶不飯,滿口兒何處訴愁煩。”
    * 四的成語
    chengrenyouxi