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td id="4wawa"><option id="4wawa"></option></td>
<bdo id="4wawa"></bdo>
  • <li id="4wawa"><option id="4wawa"></option></li>
  • 品質 (1133個)

    561

    靡然從風

    成語拼音:
    mí rán cóng fē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同“靡然向風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·李贄《答馬歷山書》:“然非龍溪先生五六十年守其師說,不少改變,亦未必靡然從風,一至此也。”
    562

    靡然鄉風

    成語拼音:
    mí rán xiāng fē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見“靡然向風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西漢·司馬遷《史記·儒林列傳》:“公孫弘以《春秋》白衣為天下三公,封以平津侯。天下之學士靡然鄉風矣。”
    563

    瞞神弄鬼

    成語拼音:
    mán shén nòng guǐ
    成語解釋:
    欺騙擺弄別人,背著人在暗中搗鬼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 曹雪芹《紅樓夢》第20回:“你又護著他了!你們瞞神弄鬼的,打是我不知道呢!”
    564

    瞞上欺下

    成語拼音:
    mán shàng qī xià
    成語解釋:
    蒙騙上級,壓迫下屬和人民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丁玲《太陽照在桑干河上》:“至今還不能替老百姓想,瞞上欺下,咱簡直不是個人啦!”
    565

    賣身投靠

    成語拼音:
    mài shēn tóu kào
    成語解釋:
    投:投奔;靠:依靠。形容出賣自己的靈魂和軀體;為有權勢地位的人效勞;從而求得靠山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魯迅《后記》:“我見這富家兒的鷹犬,更深知明季的向權門賣身投靠之輩是怎樣的陰險了。”
    566

    目使頤令

    成語拼音:
    mù shǐ yí lì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用眼睛、用下巴指使人。形容自命尊貴,擺大架子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新唐書 王翰傳》:“家畜聲伎,目使頤令,自視王侯,人莫不惡之。”
    567

    命世之才

    成語拼音:
    mìng shì zhī cái
    成語解釋:
    原指順應天命而降世的人才。后多指名望才能為世人所重的杰出人才。亦作“命世之英”、“命世之雄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漢·李陵《答蘇武書》:“賈誼、亞夫之徒,皆信命世之才,抱將相之具。”
    568

    瞞天過海

    成語拼音:
    mán tiān guò hǎi
    成語解釋:
    瞞住上天;偷渡大海。形容采取謊言和偽裝蒙蔽別人以達到目的的欺騙行為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 阮大鋮《燕子箋 購幸》:“我做提控最有名,瞞天過海無人問,今年大比期又臨。”
    569

    埋頭苦干

    成語拼音:
    mái tóu kǔ gàn
    成語解釋:
    埋頭:一直低著頭;苦干:盡心盡力地干。形容工作勤奮、努力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魯迅《且介亭雜文 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》:“我們從古以來,就有埋頭苦干的人,有拼命硬干的人。”
    570

    冒天下之大不韙

    成語拼音:
    mào tiān xià zhī dà bù wéi
    成語解釋:
    不韙:不是,錯誤。去干普天下的人都認為不對的事情。指不顧輿論的遣責而去干壞事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先秦 左丘明《左傳 隱公十一年》:“犯五不韙,而以伐人,其喪師也,不亦宜乎?”
    571

    冥頑不靈

    成語拼音:
    míng wán bù lí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冥:本指昏暗;引申為愚昧;頑:頑固;難開化;靈:聰明敏銳。形容無知的愚昧;不聰明;難開化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唐 韓愈《祭鱷魚文》:“不然,則是鱷魚冥頑不靈,刺史雖有言,不聞不知也。”
    572

    目無下塵

    成語拼音:
    mù wú xià chén
    成語解釋:
    下塵:下風,比喻地位低下的人。眼睛不往下看。形容態度高傲,看不起地位比自己低下的人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·曹雪芹《紅樓夢》第五回:“那寶釵卻又行為豁達,隨分從時,不比黛玉孤高自許,目無下塵,故深得下人之心。”
    573

    目無余子

    成語拼音:
    mù wú yú zǐ
    成語解釋:
    余子:其他的人。眼里沒有旁人。形容自高自大,目中無人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 梁啟超《新民說》:“目無余子,而我躬亦不知何存。”
    574

    末學膚受

    成語拼音:
    mò xué fū shòu
    成語解釋:
    指學問沒有從根本上下功夫,只學到一點皮毛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漢 張衡《東都賦》:“如客所謂末學膚受,貴耳而踐目者也。”
    575

    瞞心昧己

    成語拼音:
    mán xīn mèi jǐ
    成語解釋:
    昧:欺瞞。違背良心干壞事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元 關漢卿《五侯宴》第一折:“我堪那無端的豪戶,瞞心昧己使心毒,他可便心狡狠,倒換過文書。”
    576

    莫須有

    成語拼音:
    mò xū yǒu
    成語解釋:
    原意是也許有吧。后指憑空捏造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宋史 岳飛傳》:“飛子云與張憲書雖不明,其事體莫須有。”
    577

    莫予毒也

    成語拼音:
    mò yú dú yě
    成語解釋:
    莫:沒有誰;予:我;毒:危害;也:語助詞。沒有人能危害我了。表示可以為所欲為了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先秦 左丘明《左傳 僖公二十八年》:“晉侯聞之而后喜可知也,曰:‘莫余毒也已。’”
    578

    明月入懷

    成語拼音:
    míng yuè rù huái
    成語解釋:
    比喻人心胸開朗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南朝 宋 鮑照《代淮南王》詩:“朱城九門門九閨,愿逐明月入君懷。”
    579

    目指氣使

    成語拼音:
    mù zhǐ qì shǐ
    成語解釋:
    用眼神和氣色示意以指使人。形容態度驕橫傲慢
    成語出處:
    西漢 劉向《說苑 君道》:“今王將東面目指氣使以求臣,則廝役之材至矣;南面聽朝不失揖讓之禮以求臣,則人臣之材至矣。”
    580

    墨汁未干

    成語拼音:
    mò zhī wèi gān
    成語解釋:
    寫字的墨汁還沒有干。比喻協定或盟約剛剛簽訂不久(多用于指責對方違背諾言)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毛澤東《評國民黨十一中全會和三屆二次國民參政會》:“可是墨汁未干,將軍們即奉命作成消滅邊區的軍事計劃。”
    * 品質
    chengrenyouxi