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td id="4wawa"><option id="4wawa"></option></td>
<bdo id="4wawa"></bdo>
  • <li id="4wawa"><option id="4wawa"></option></li>
  • 八字成語 (871個)

    741

    愿聞顯據,以核理實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uàn wén xiǎn jù,yǐ hé lǐ shí
    成語解釋:
    愿意聽到明顯的證據,以核實事理與客觀實際
    成語出處:
    南朝·宋·祖沖之《辯戴法興難新歷》:“夫為合必有不合,愿聞顯據,以核理實。”
    742

   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òu wǔ yòu yǐ jí rén zhī yòu
    成語解釋:
    幼:愛護。愛護我家里的兒女,從而推廣到愛護別人家里的兒女
    成語出處:
    戰國·鄒·孟軻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:“老吾老以及人之老,幼吾幼以及人之幼”
    743

    云霧之盛,頃刻而訖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ún wù zhī shèng,qǐng kè ér q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盛:大;頃刻:一會兒;訖:完結。云霧再大,轉眼間就會散凈。比喻某種勢力不會長久
    成語出處:
    漢·魏朗《魏子》:“云霧之盛,頃刻而訖;暴雨之盛,不過終日。”
    744

    養小防老,積谷防饑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ǎng xiǎo fáng lǎo,jī gǔ fáng jī
    成語解釋:
    積:聚,儲蓄。生養兒子是為了方便老年生活,儲存谷物是為了防備荒年挨餓
    成語出處:
    元·關漢卿《裴度還帶》第三折:“‘哀哀父母,生我劬勞。’養小防老,積谷防饑。”
    745

    有形可檢,有數可推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ǒu xíng kě jiǎn,yǒu shù kě tuī
    成語解釋:
    推:推求。有形跡可檢驗,有數據可推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南朝·宋·祖沖之《辨戴法興難新歷》:“遲疾之率,非出神怪,有形可檢,有數可推。”
    746

    疑行無成,疑事無功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í xíng wú chéng,yí shì wú gō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疑:疑慮。行動有疑慮就不會成功,做事有疑慮就沒有效果
    成語出處:
    戰國·衛·商鞅《商君書·更法》:“臣聞之:疑行無成,疑事無功。”
    747

    疑行無名,疑事無功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í xíng wú míng,yí shì wú gō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疑:疑慮。行動有疑慮就不會成功,做事有疑慮就沒有效果
    成語出處:
    西漢·司馬遷《史記·商君列傳》:“衛鞅曰:疑行無名,疑事無功。”
    748

    英雄無覓孫仲謀處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īng xióng wú mì sūn zhòng móu chù
    成語解釋:
    覓:尋找;孫仲謀:孫權。無處尋找出英雄孫仲謀那樣的人了
    成語出處:
    宋·辛棄疾《永遇樂·京口北固亭懷古》:“千古江山,英雄無覓孫仲謀處。”
    749

    以虛為實,以實為虛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ǐ xū wéi shí,yǐ shí wéi xū
    成語解釋:
    表面上很空虛,實際上作好了充分準備;表面看來準備很充分,實際上是虛張聲勢
    成語出處:
    姚雪垠《李自成》第一卷第32章:“但臣與逆賊周旋三年,深知逆賊狡計甚多,常常以虛為實,以實為虛。”
    750

    一葉蔽目,不見泰山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ī yè bì mù,bù jiàn tài shān
    成語解釋:
    蔽:遮擋;泰山:山名。一片樹葉擋住了眼睛,連面前高大的泰山都看不見。比喻為局部現象所迷惑,看不到全局或整體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鶚冠子·天則》:“一葉蔽目,不見泰山;兩耳塞豆,不聞雷霆。”
    751

    有冤報冤,有仇報仇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ǒu yuān bào yuān,yǒu chóu bào chóu
    成語解釋:
    報:報復,抵償。指對造成冤枉、仇恨的人進行報復,使其作出抵償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·施耐庵《水滸傳》第26回:“武松雖是粗鹵漢子,便死也不怕,還省得有冤報冤,有仇報仇,并不傷犯眾位,只煩高鄰做個證見。”
    752

    一言出口,駟馬難追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ī yán chū kǒu,sì mǎ nán zhuī
    成語解釋:
    駟馬:四匹馬拉車。話說出了口,就是四匹馬拉車也難追回。指話說出口,就不能再收回,一定要算數
    成語出處:
    宋·歐陽修《筆說·駟不及舌說》:“俗云:一言出口,駟馬難追。《論語》所謂‘駟不及舌’也。”
    753

    易衣而出,并日而食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ì yī ér chū,bìng rì ér shí
    成語解釋:
    易:換;并日:兩天并作一天。一件衣服誰外出就換上,兩天吃一天的飯。形容非常貧窮
    成語出處:
    西漢·戴圣《禮記·儒行》:“篳門圭窬,蓬戶甕牖,易衣而出,并日而食。”
    754

    月暈而風,礎潤而雨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uè yūn ér fēng,chǔ rùn ér yǔ
    成語解釋:
    月暈出現,將要刮風;礎石濕潤,就要下雨。比喻從某些征兆可以推知將會發生的事情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宋 蘇洵《辨奸論》:“事有必至,理有固然,惟天下之靜者,乃能見微而知著。月暈而風,礎潤而雨,人人知之。”
    755

    魚游沸鼎,燕巢飛幕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ú yóu fèi dǐng,yàn cháo fēi mù
    成語解釋:
    沸:開水;鼎:古代鍋類器皿;巢:筑巢。魚在開水鍋里游,燕子把窩做在帷幕上。比喻處境危險,快要滅亡
    成語出處:
    南朝·梁·丘遲《與陳伯之書》:“方當系頸蠻邸,懸首稿街,而將軍魚游于沸鼎之中,燕巢于飛幕之上,不亦惑乎!”
    756

    魚游沸釜,燕處危巢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ú yóu fèi fǔ,yàn chǔ wēi cháo
    成語解釋:
    沸:開水;釜:古代炊具;巢:窩。魚在開水鍋里游,燕子把窩做在帷幕上。比喻處境危險,快要滅亡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·南荃外史《嘆老》:“傀儡兒一場熱鬧,依舊的魚游沸釜,燕處危巢。”
    757

    一言既出,駟馬難追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ī yán jì chū ,sì mǎ nán zhuī
    成語解釋:
    駟馬:古時用四匹馬拉一輛車。一句話說出了口;就是套上四匹馬的車也追不上;形容話已說出口;沒法再收回。也作“一言出口;駟馬難追”或單作“駟馬難追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元·李壽卿《伍員吹蕭》第三折:“大丈夫一言既出;駟馬難追;豈有反悔之理。”
    758

    一言既出,如白染皂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ī yán jì chū,rú bái rǎn zào
    成語解釋:
    皂:黑色。話一出口,如同白底染上黑色。比喻話一出口,就不能更改收回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·吳承恩《西游記》第85回:“何出此言,大將軍一言既出,如白染皂。”
    759

    一言既出,金玉不移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ī yán jì chū,jīn yù bù yí
    成語解釋:
    移:改變。話說出了口,就是用黃金白玉也不能更改。指話說出口,就不能再收回,一定要算數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·荑荻散人《玉嬌梨》第十回:“我家小姐貞心定識不減古媛,今日一言既出,金玉不移。”
    760

    言有盡而音意無窮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án yǒu jìn ér yīn yì wú qió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語言有窮盡而含意沒有窮盡。指詩文等蘊含著深刻含義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·劉熙載《藝概·詞曲賦》:“故知詞也者,言有盡而音意無窮也。”
    * 八字成語
    chengrenyouxi