八字成語 (871個)
-
521
蛇化為龍,不變其文
- 成語拼音:
- shé huà wéi lóng,bù biàn qí wén
- 成語解釋:
- 比喻無論形式上怎樣變化,實質還是一樣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史記·外戚世家》:“蛇化為龍,不變其文;家化為國,不變其姓。”
-
522
水火相濟,鹽梅相成
- 成語拼音:
- shuǐ huǒ xiāng jì,yán méi xiāng ché
- 成語解釋:
- 烹飪賴水火而成,調味兼鹽梅而用。喻人之才性雖各異,而可以和衷共濟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舊唐書·忠義傳·王義方》:“本欲水火相濟,鹽梅相成,然后庶績咸熙,風雨交泰。”
-
523
山河易改,本性難移
- 成語拼音:
- shān hé yì gǎi,běn xìng nán yí
- 成語解釋:
- 指習慣成性,很難改變。
- 成語出處:
- 元·無名氏《謝金吾》第三折:“可不的山河易改,本性難移。”
-
524
送君千里,終須一別
- 成語拼音:
- sòng jūn qiān lǐ,zhōng xū yī bié
- 成語解釋:
- 君:敬稱對方;終:終究。送多遠的路,終究要分別。
- 成語出處:
- 元 無名氏《馬陵道》楔子:“哥哥,送君千里,終有一別,哥哥你回去。”
-
525
水可載舟,亦可覆舟
- 成語拼音:
- shuǐ kě zài zhōu,yì kě fù zhōu
- 成語解釋:
- 比喻在平時要想到可能發生的困難和危險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后漢書·皇甫規傳》注引《孔子家語》:“孔子曰:‘夫君者舟也,人者水也。水可載舟,亦可覆舟。君以此思危,則可知也。’”
-
526
水來伸手,飯來張口
- 成語拼音:
- shuǐ lái shēn shǒu,fàn lái zhāng kǒu
- 成語解釋:
- 形容懶惰成性,坐享別人勞動成果的人。
- 成語出處:
- 清 曹雪芹《紅樓夢》第61回:“你們深宅大院,‘水來伸手,飯來張口’,只知雞蛋是平常東西,那里知道外頭買賣的行市呢?”
-
527
十目所視,十手所指
- 成語拼音:
- shí mù suǒ shì,shí shǒu suǒ zhǐ
- 成語解釋:
- 指個人的言論行動總是在群眾的監督之下,不允許做壞事,做了也不可能隱瞞。
- 成語出處:
- 西漢 戴圣《禮記 大學》:“十目所視,十手所指,其嚴乎。”
-
528
盛名之下,其實難副
- 成語拼音:
- shèng míng zhī xià,qí shí nán fù
- 成語解釋:
- 盛:大;副:相稱,符合。名望很大的人,實際的才德常是很難跟名聲相符。指名聲常常可能大于實際。用來表示謙虛或自我警戒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后漢書 黃瓊傳》:“陽春之曲,和者必寡;盛名之下,其實難副。”
-
529
十年生聚,十年教訓
- 成語拼音:
- shí nián shēng jù,shí nián jiào xùn
- 成語解釋:
- 生聚:繁殖人口,聚積物力;教訓:教育,訓練。指軍民同心同德,積聚力量,發憤圖強,以洗刷恥辱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左傳·哀公元年》:“越十年生聚,而十年教訓,二十年之外,吳其為沼乎!”
-
530
十年樹木,百年樹人
- 成語拼音:
- shí nián shù mù,bǎi nián shù rén
- 成語解釋:
- 樹:培植,培養。比喻培養人才是長久之計。也表示培養人才很不容易。
- 成語出處:
- 先秦 管仲《管子 權修》:“一年之計,莫如樹谷;十年之計,莫如樹木;終身之計,莫如樹人。”
-
531
水能載舟,亦能覆舟
- 成語拼音:
- shuǐ néng zài zhōu,yì néng fù zhōu
- 成語解釋:
- 載:承載;覆:傾覆。比喻在平時要想到可能發生的困難和危險,事物有利有害
- 成語出處:
- 唐·陸贄《奉天論延訪朝臣表》:“故喻君為舟,喻人為水,言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也,舟即君道,水即人情,舟順水之道則浮,違則沒。”
-
532
三日不彈,手生荊棘
- 成語拼音:
- sān rì bù tán,shǒu shēng jīng jí
- 成語解釋:
- 彈:用手指撥弄。三天不彈琴,手就像長滿荊棘那樣不靈活。比喻技藝不經常練習,就會生疏
- 成語出處:
- 清·曹雪芹《紅樓夢》第86回:“這果真是‘三日不彈,手生荊棘。’”
-
533
殺人償命,欠債還錢
- 成語拼音:
- shā rén cháng mìng,qiàn zhài huán qián
- 成語解釋:
- 償:償還。殺人者須抵命,欠債者要還錢
- 成語出處:
- 元·馬致遠《任風子》第二折:“可知道殺人償命,欠債還錢,你這般說才是。”
-
534
守如處女,出如脫兔
- 成語拼音:
- shǒu rú chǔ nǚ,chū rú tuō tù
- 成語解釋:
- 處女:未嫁的女子;脫兔:逃跑的兔子。指軍隊未行動時象未出嫁的姑娘那樣持重;一行動就象飛跑的兔子那樣敏捷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孫子·九地》:“是故始如處女,敵人開戶;后如脫兔,敵不及拒。”
-
535
三日打魚,兩日曬網
- 成語拼音:
- sān rì dǎ yú,liǎng rì shài wǎng
- 成語解釋:
- 比喻對學習、工作沒有恒心,經常中斷,不能長期堅持。
- 成語出處:
- 清 曹雪芹《紅樓夢》第九回:“因此也假說來上學,不過是三日打魚,兩日曬網,白送些束修禮物與賈代儒。”
-
536
十日一水,五日一石
- 成語拼音:
- shí rì yī shuǐ,wǔ rì yī shí
- 成語解釋:
- 比喻作畫構思精密,不輕易下筆。
- 成語出處:
- 唐·杜甫《戲題王宰畫山水圖歌》:“十日畫一水,五日畫一石,能事不受相促迫,王宰始肯留真跡。”
-
537
順人者昌,逆人者亡
- 成語拼音:
- shùn rén zhě chāng,nì rén zhě wáng
- 成語解釋:
- 順:依順;昌:昌盛;逆:違背。順應民眾的就能興旺,違逆民眾的定要毀滅
- 成語出處:
- 南朝·宋·范曄《后漢書·申屠剛傳》:“夫圣人不以獨見為明,而以萬物為心。順人者昌,逆人者亡,此古今之所共也。”
-
538
三十六策,走是上計
- 成語拼音:
- sān shí liù cè,zǒu shì shàng jì
- 成語解釋:
- 指事情已經到了無可奈何的地步,沒有別的好辦法,只能出走了事
- 成語出處:
- 《南齊書·王敬則傳》:“檀公三十六策,走是上計,汝父子唯應急走耳。”
-
539
三十六策,走為上策
- 成語拼音:
- sān shí liù cè,zǒu wéi shàng cè
- 成語解釋:
- 原指無力抵抗敵人,以逃走為上策。后指事情已經到了無可奈何的地步,沒有別的好辦法,只能出走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南齊書 王敬則傳》:“檀公三十六策,走是上計,汝父子唯應急走耳。”
-
540
三十六計,走為上計
- 成語拼音:
- sān shí liù jì,zǒu wéi shàng jì
- 成語解釋:
- 原本指無力與敵人對抗;最好是避開。后指事情已經到了無可奈何的地步;沒有別的好辦法;只能出走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南齊書 王敬則傳》:“檀公三十六策,走是上計,汝父子唯應急走耳。”
* 八字成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