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物外貌的成語 (360個)
-
61
圓顱方趾
- 成語拼音:
- yuán lú fāng zhǐ
- 成語解釋:
- 方腳圓頭。指人類。
- 成語出處:
- 西漢 劉安《淮南子 精神訓》:“故頭之圓也像天,足之方也像地。”
-
62
艷如桃李
- 成語拼音:
- yàn rú táo lǐ
- 成語解釋:
- 容顏像成熟的桃李那樣嬌艷。
- 成語出處:
- 清·蒲松齡《聊齋志異·俠女》:“為人不言亦不笑,艷如桃李,而冷如霜雪,奇人也。”
-
63
圓首方足
- 成語拼音:
- yuán shǒu fāng zú
- 成語解釋:
- 代指人類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淮南子·精神訓》:“頭之圓也象天,足之方也象地。”
-
64
言談舉止
- 成語拼音:
- yán tán jǔ zhǐ
- 成語解釋:
- 人的言語、舉動、行為。
- 成語出處:
- 清 黃宗羲《陳母沉孺人墓志銘》:“其言談舉止,不問可知胡先生弟子也。”
-
65
鼻青臉腫
- 成語拼音:
- bí qīng liǎn zhǒng
- 成語解釋:
- 鼻子發青,臉都腫起來,形容被打得很慘
- 成語出處:
- 清 石玉昆《三俠五義》第44回:“這惡賊原想著是個暗算,趁著軍官作下揖去,不能防備,這一腳定然鼻青臉腫。”
-
66
不衫不履
- 成語拼音:
- bù shān bù lǚ
- 成語解釋:
- 衫:上衣;履:鞋子。不著上衣;不穿鞋子;衣著不整齊。引申指居住條件或飲食設備簡陋。也比喻灑脫;疏放;毫無拘束之態。多指人的舉止或詩文、字畫的風格。
- 成語出處:
- 前蜀 杜光庭《虬髯客傳》:“既而太宗至,不衫不履,裼裘而來,神氣揚揚,貌與常異。”
-
67
布衣韋帶
- 成語拼音:
- bù yī wéi dài
- 成語解釋:
- 原是古代貧民的服裝,后指沒有做官的讀書人。
- 成語出處:
- 東漢 班固《漢書 賈山傳》:“布衣韋帶之士,修身于內,成名于外,而使后世不絕息。”
-
68
齒白唇紅
- 成語拼音:
- chǐ bái chún hóng
- 成語解釋:
- 牙齒白,嘴唇紅。形容面容美。
- 成語出處:
- 明 施耐庵《水滸傳》第20回:“那廝喚做小張三,生得眉清目秀,齒白唇紅。”
-
69
穿紅著綠
- 成語拼音:
- chuān hóng zhuó lǜ
- 成語解釋:
- 形容衣著鮮艷華麗
- 成語出處:
- 明 馮夢龍《醒世恒言 錢秀才錯占鳳凰儔》:“那顏俊雖丑陋,最好妝扮,穿紅著綠,低聲強笑,自以為美。”
-
70
慈眉善目
- 成語拼音:
- cí méi shàn mù
- 成語解釋:
- 形容人的容貌一副善良的樣子。
- 成語出處:
- 老舍《老張的哲學》:“圓圓的臉,長滿銀灰的胡子,慈眉善目的。”
-
71
齒若編貝
- 成語拼音:
- chǐ ruò biān bèi
- 成語解釋:
- 編:順次第排列;貝:貝殼。形容牙齒整齊潔白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漢書·東方朔傳》:“目若玄珠,齒若編貝。”
-
72
齒如含貝
- 成語拼音:
- chǐ rú hán bèi
- 成語解釋:
- 同“齒如齊貝”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文選·宋玉》:“腰如束素,齒如含貝。”
-
73
齒如齊貝
- 成語拼音:
- chǐ rú qí bèi
- 成語解釋:
- 形容牙齒整齊潔白。貝,白色螺殼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莊子·盜跖》:“唇如激丹,齒如含貝。”
-
74
搽脂抹粉
- 成語拼音:
- chá zhī mǒ fěn
- 成語解釋:
- 指化妝打扮。今亦用于形容掩飾、遮蓋。
- 成語出處:
- 清 彭養鷗《黑籍冤魂》第19回:“每日起來,搽脂抹粉,那臉上的煙色,還可遮得過去。”
-
75
東躲西跑
- 成語拼音:
- dōng duǒ xī pǎo
- 成語解釋:
- 躲:躲藏,避開。形容四處逃散,分頭躲藏。形容極為驚慌。
- 成語出處:
- 清 褚人獲《隋唐演義》第五回:“這番遇了秦叔寶,里外夾攻,殺得東躲西跑,南奔北竄。”
-
76
淡掃蛾眉
- 成語拼音:
- dàn sǎo é méi
- 成語解釋:
- 輕淡地畫眉。指婦女淡雅的化妝。
- 成語出處:
- 唐·張祜《集靈臺》詩之二:“卻嫌脂粉污顏色,淡掃蛾眉朝至尊。”
-
77
淡妝濃抹
- 成語拼音:
- dàn zhuāng nóng mǒ
- 成語解釋:
- 妝:化妝;抹:抹粉。指淡雅和濃艷兩種不同的妝飾打扮
- 成語出處:
- 宋 蘇軾《飲湖上初晴后雨》詩:“欲把西湖比西子,淡妝濃抹總相宜。”
-
78
而立之年
- 成語拼音:
- ér lì zhī nián
- 成語解釋:
- 三十歲的代稱。
- 成語出處:
- 先秦 孔子《論語 為政》:“吾十有五,而至于學,三十而立,四十而不惑。”
-
79
耳順之年
- 成語拼音:
- ér shùn zhī nián
- 成語解釋:
- 六十歲時聽別人言語便可判斷是非真假。指60歲的代稱
- 成語出處:
- 先秦 孔子《論語 為政》:“吾十有五而志于學,三十而立,四十而不惑,五十而知天命,六十而耳順,七十而從心所欲。”
-
80
風流倜儻
- 成語拼音:
- fēng liú tì tǎng
- 成語解釋:
- 風流:灑脫不拘、富有才學;倜儻:超逸豪爽;不拘束。有才華、有學識、風度灑脫豪爽;不拘于世俗禮節法度。
- 成語出處:
- 明 凌濛初《初刻拍案驚奇》第五卷:“那盧生生得偉貌長髯,風流倜儻。”
* 人物外貌的成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