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td id="4wawa"><option id="4wawa"></option></td>
<bdo id="4wawa"></bdo>
  • <li id="4wawa"><option id="4wawa"></option></li>
  • 人物品質的成語 (1109個)

    161

    不見血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hā rén bù jiàn xuè
    成語解釋:
    殺了不露一點痕跡。形容害的手段非常陰險毒辣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 馮夢龍《醒世恒言》:“那李林甫混名叫做李貓兒,平昔不知壞了多少大臣,乃是殺不見血的劊子手。”
    162

    放火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hā rén fàng huǒ
    成語解釋:
    指無法無天的強暴行為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元 無名氏《黃花峪》第二折:“聽的道殺放火偏精細,顯出我些英雄神威。”清 錢彩《說岳全傳》第五十五回:“他本是殺放火為生的主兒,被楊元帥收伏在麾下。”
    163

    如草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hā rén rú cǎo
    成語解釋:
    形容殺多,極輕視命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·冒襄《影梅庵憶語》:“群橫日劫,殺如草。”
    164

    枉道事

    成語拼音:
    wǎng dào shì rén
    成語解釋:
    枉:違背;道:正道;事:侍奉。原指不按正道事奉國君。后泛指不擇手段取悅于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論語·微子》:“柳下惠為士師,三黜。曰:‘子未可以去乎?’曰:‘直道而事,焉往而不三黜?枉道而事,何必去父母之邦?’”
    165

    學究天

    成語拼音:
    xué jiū tiān rén
    成語解釋:
    有關天道事方面的知識都通曉。形容學問淵博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漢·司馬遷《報任少卿書》:“亦欲以究天之際,通古今之變,成一家之言。”
    166

    血口噴

    成語拼音:
    xuè kǒu pēn rén
    成語解釋:
    比喻用惡毒的話誣蔑或辱罵別
    成語出處:
    宋 僧曉瑩《羅湖野錄》:“含血噴,先污其口;百丈野狐,失頭狂走。”
    167

    后己

    成語拼音:
    xiān rén hòu jǐ
    成語解釋:
    首先考慮別,然后想到自己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禮記·坊記》:“子云:‘君子貴而賤己,先而后己。’”
    168

    息事寧

    成語拼音:
    xī shì níng rén
    成語解釋:
    息:平息;寧:安定。指調解糾紛;使事情平息下來;使們平安相處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南朝 宋 范曄《后漢書 章帝紀》:“其令有司,罪非殊死且勿案驗,及吏條書相告,不得聽受,冀以息事寧,敬奉天氣。”
    169

    鸚鵡學舌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īng wǔ xué shé
    成語解釋:
    像鸚鵡一樣學說話。常比喻跟著家的話說;或指搬嘴學舌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宋 釋道原《景德傳燈錄 越州大殊慧海和尚》:“如鸚鵡只學言,不得意。經傳佛意,不得佛意而但誦,是學語,所以不許。”
    170

    自欺欺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ì qī qī rén
    成語解釋:
    欺騙自己;也欺騙別。用自己也不相信的去欺騙別。形容別有用心或虛偽無力的欺騙行為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宋 朱熹《朱子語類》第18卷:“因說自欺欺,曰:‘欺亦是自欺,此又是自欺之甚者。’”
    171

    眾議成林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hòng yì chéng lín
    成語解釋:
    指眾的議論可使相信平地上出現森林。比喻流言多可以亂真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淮南子 說山訓》:“眾議成林,無翼而飛。”高誘注:“眾皆議平地生林,無翼之禽能飛,凡信之以為實然也。”
    172

    暗箭傷

    成語拼音:
    àn jiàn shāng rén
    成語解釋:
    暗中射箭殺傷別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 施耐庵《水滸傳》第113回:“但是殺下馬的,各自抬回本陣,不許暗箭傷,亦不許搶擄尸首。”
    173

    不齒于

    成語拼音:
    bù chǐ yú rén
    成語解釋:
    指被看不起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宋 沈括《夢溪筆談 雜志》:“以為士不齒,放棄終身。”
    174

    搬斤播兩

    成語拼音:
    bān jīn bō liǎ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專從細小的斤兩上動腦筋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 凌濛初《初刻拍案驚奇》第18卷:“如今這些貪,擁著嬌妻美妾,求田問舍,損肥已,搬斤播兩,何等肚腸!”
    175

    不愧不怍

    成語拼音:
    bù kuì bù zuò
    成語解釋:
    愧、怍:慚愧。形容光明正大,問心無愧
    成語出處:
    戰國 鄒 孟軻《孟子 盡心上》:“仰不愧于天,俯不怍于,二樂也。”
    176

    不可告

    成語拼音:
    bù kě gào rén
    成語解釋:
    不能告訴別。多指見不得的不光明、不正當的用心或行徑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 陳夢雷《閑止書堂集鈔》:“其于不可告之隱,猶未忍宣之于眾也。”
    177

    暴戾恣睢

    成語拼音:
    bào lì zì suī
    成語解釋:
    暴戾:殘暴兇狠;恣睢:橫行霸道。形容兇狠殘暴;任意妄為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西漢 司馬遷《史記 伯夷列傳》:“盜跖日殺不辜,肝之肉,暴戾恣雎,聚黨數千橫行天下。”
    178

    避世絕俗

    成語拼音:
    bì shì jué sú
    成語解釋:
    避世:隱居不出仕;絕俗:與世間隔絕。脫離現實生活,不和們往來。形容隱居山林,不與世交往。一般指消極處世的態度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先秦 莊周《莊子 刻意》:“此江海之士,避世之,閑暇者之所好也。”《晉書 華軼傳》:“棲情玄遠,確然絕俗。”
    179

    不食間煙火

    成語拼音:
    bù shí rén jiān yān huǒ
    成語解釋:
    食:吃;煙火:熟食。比喻有出世之想或詩畫立意高超,言詞清麗
    成語出處:
    宋·阮閱《詩話總龜》第九卷:“東坡讀其詩,嘆息云:‘此不是吃煙火食道底言語。’”
    180

    諂詞令色

    成語拼音:
    chǎn cí lìng sè
    成語解釋:
    說奉承家的話,扮作討好家的表情。《東周列國志》八○回:“勾踐為機險,今為釜中之魚,命制庖故諂詞令色,以求免刑誅。”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東周列國志》八○回:“勾踐為機險,今為釜中之魚,命制庖故諂詞令色,以求免刑誅。”
    * 人物品質的成語
    chengrenyouxi