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td id="4wawa"><option id="4wawa"></option></td>
<bdo id="4wawa"></bdo>
  • <li id="4wawa"><option id="4wawa"></option></li>
  • 主謂式 (5320個)

    881

    沉滓泛起

    成語拼音:
    chén zǐ fàn qǐ
    成語解釋:
    已經沉底的渣滓重新浮上水面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魯迅《二心集·沉滓的泛起》:“全國人民宜各立所志,各盡所能,各抒所見。”
    882

    措置乖方

    成語拼音:
    cuò zhì guāi fā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措置:安排;方:條理;乖方;不合條理。處理安排不合理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清史稿·王茂蔭傳》:“其措置乖方,人言藉藉,而無敢為皇上言者,或慮無實據也。”
    883

    車在馬前

    成語拼音:
    chē zài mǎ qián
    成語解釋:
    大馬拖車在前,馬駒系在車后,這樣,可使小馬慢慢地學拉車。比喻學習任何事物,只要有人指導,就容易學會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禮記·學記》:“始駕馬者反之,車在馬前。”
    884

    從者如云

    成語拼音:
    cóng zhě rú yún
    成語解釋:
    從:跟隨。跟從的人像云一樣多。形容追隨者很多
    成語出處:
    宋·陳亮《祭陳肖夫文》:“從者如云,得者寧幾?”
    885

    沉灶生蛙

    成語拼音:
    chén zào shēng wā
    成語解釋:
    見“沉灶產蛙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晉·成公綏《陰霖賦》:“百川泛濫,潢潦橫流,沉灶生蛙,中庭運舟。”
    886

    才藻艷逸

    成語拼音:
    cái zǎo yàn y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才藻:才情和文采,才華;艷:華美;逸;超逸。才華華美超逸
    成語出處:
    晉·陳壽《三國志·魏志·王粲傳》:“瑀子籍才藻艷逸,而倜儻放蕩。”
    887

    得不補失

    成語拼音:
    dé bù bǔ shī
    成語解釋:
    見“得不償失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三國志·吳志·陸遜傳》:“權遂征夷州,得不補失。”
    888

    得不償失

    成語拼音:
    dé bù cháng shī
    成語解釋:
    所得到的補償不了所失去的。形容不上算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宋 陸游《序》:“得不償失,榮不蓋愧。”
    889

    得不酬失

    成語拼音:
    dé bù chóu shī
    成語解釋:
    見“得不償失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后漢書·西羌傳論》:“軍書未奏其利害,而離叛之關已言矣。故得不酬失,功不半勞。”
    890

    得不償喪

    成語拼音:
    dé bù cháng sà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見“得不償失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金·王若虛《進士彭子升墓志》:“晚登一第,則到官未滿而亡,僅予隨奪,得不償喪。”
    891

    短兵接戰

    成語拼音:
    duǎn bīng jiē zhàn
    成語解釋:
    短兵:刀劍等短兵器;接:交戰。指近距離搏斗。比喻面對面地進行激烈的斗爭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三國志 魏志 典韋傳》:“韋被數十創,短兵接戰,賊前搏之。”
    892

    敵不可縱

    成語拼音:
    dí bù kě zò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對敵人不能放縱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左傳·僖公三十三年》:“奉不可失,敵不可縱。”
    893

    動不失時

    成語拼音:
    dòng bù shī shí
    成語解釋:
    時:時宜,時機。行動不失時機。指不做不切合時宜的事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漢·劉安《淮南子·人間訓》:“圣人敬小慎微,動不失機。”
    894

    短兵相接

    成語拼音:
    duǎn bīng xiāng jiē
    成語解釋:
    兵:武器。短兵:指刀、劍等一類短小武器。用刀、劍等一類短小武器近距離地面對面搏斗。形容敵我相近;戰斗激烈。也比喻進行針鋒相對的激烈斗爭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戰國 楚 屈原《楚辭 九歌 國殤》:“操吳戈兮披犀甲,車錯轂兮短兵接。”
    895

    都鄙有章

    成語拼音:
    dū bǐ yǒu zhā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都:都城;鄙:小邑;章:章程。指國都與小城都有章法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春秋·魯·左丘明《左傳·襄公三十年》:“子產使都鄙有章,上下有服。”
    896

    棟榱崩折

    成語拼音:
    dòng cuī bēng zhé
    成語解釋:
    棟:正梁;榱:椽子;崩:崩壞;折:折斷。梁椽毀壞,指房屋倒塌,多比喻國家或政權傾覆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·汪琬《前明兵科右給事中吳公墓志銘》:“棟榱崩折,勢莫能支。”
    897

    斷釵重合

    成語拼音:
    duàn chāi chóng hé
    成語解釋:
    釵:女性首飾。被折斷的釵又重新合在一起。比喻夫妻感情破裂后又重歸于好,也指重新團聚
    成語出處:
    元·施惠《幽閨記·洛珠雙合》:“幾年間破鏡重圓,今日里斷釵重合。”
    898

    東窗事發

    成語拼音:
    dōng chuāng shì fā
    成語解釋:
    現泛指陰謀敗露或秘密勾當被發覺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 田汝成《西湖游覽志馀 佞幸盤荒》:“可煩傳語夫人,東窗事發矣。”
    899

    東窗事犯

    成語拼音:
    dōng chuāng shì fàn
    成語解釋:
    見“東窗事發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元·孔文卿《東窗事犯》第二折:“吾乃地藏神,化為呆行者,在靈隱寺中,泄漏秦太師東窗事犯。”
    900

    黨豺為虐

    成語拼音:
    dǎng chái wéi nüè
    成語解釋:
    黨:結成團伙;豺:一種兇惡的野獸,常比喻兇殘的人。虐:殘暴。與兇殘的人結成團伙做殘害人的勾當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·馬中錫《中山狼傳》:“且鄙人雖愚,獨不知夫狼乎?性貪而狠,黨豺為虐,君能除之,固當窺左足以效微勞,又肯諱之而不言哉?”
    * 主謂式
    chengrenyouxi