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td id="4wawa"><option id="4wawa"></option></td>
<bdo id="4wawa"></bdo>
  • <li id="4wawa"><option id="4wawa"></option></li>
  • 中考常考易錯成語 (386個)

    221

    難能可貴

    成語拼音:
    nán néng kě gu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難能:很難做到;可貴:值得寶貴。本來難做到的事竟然做到了;這是很可貴的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宋 蘇軾《荀卿論》:“子路之勇,子貢之辯,冉有之智,此三子者,皆天下之所謂難能而可貴者也。”
    222

    拈輕怕重

    成語拼音:
    niān qīng pà zhò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拈:用手指拿東西。指接受工作時揀輕的擔子挑;怕挑重擔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毛澤東《紀念白求恩》:“不少的人對工作不負責任,拈輕怕重,把重擔子推給人家,自己挑輕的。”
    223

    迫不得已

    成語拼音:
    pò bù dé yǐ
    成語解釋:
    迫:逼迫;已:停止;結束。逼得毫無辦法;不得不如此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東漢 班固《漢書 王莽傳上》:“將為皇帝定立妃后,有司上名,公女為首,公深辭讓,迫不得已,然后受詔。”
    224

    情不自禁

    成語拼音:
    qíng bù zì jīn
    成語解釋:
    禁:抑制。感情激動;無法抑制自己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南朝 梁 劉遵《七夕穿針》詩:“步月如有意,情來不自禁。”
    225

    淺嘗輒止

    成語拼音:
    qiǎn cháng zhé zhǐ
    成語解釋:
    淺:初步;輒:就。略微嘗試一下就停止了。形容學習不深入鉆研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 彭養鷗《黑籍冤魂》:“此物非不可嘗,茍文人墨客,淺嘗輒止,用以悅性陶情,有何不可?”
    226

    鍥而不舍

    成語拼音:
    qiè ér bù shě
    成語解釋:
    鍥:雕刻;舍:停止。不停地雕刻。比喻做事或學習有恒心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先秦 荀況《荀子 勸學》:“鍥而舍之,朽木不折;鍥而不舍,金石可鏤。”
    227

    其樂無窮

    成語拼音:
    qí lè wú qió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樂;樂趣;窮:盡頭。指其的樂趣沒有窮盡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宋 邵雍《伊川擊壤集 君子飲酒吟》第16卷:“家給人足,時和歲豐;筋骸康健,里闬樂從;君子飲酒,其樂無窮。”
    228

    牽強附會

    成語拼音:
    qiān qiǎng fù hu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牽:拉;附會:把無聯系的事物生硬地拉扯到一起。把不相干的事物硬拉在一起;說成彼此相干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 曾樸《孽海花》第11回:“后儒牽強附會,費盡心思,不知都是古今學不分明的緣故。”
    229

    屈指可數

    成語拼音:
    qū zhǐ kě shǔ
    成語解釋:
    扳著手指就可以數清楚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唐 韓愈《憶昨行和張十一》:“自期殞命在春序,屈指數日憐嬰孩。”
    230

    趨之若鶩

    成語拼音:
    qū zhī ruò wù
    成語解釋:
    趨:奔赴;舊附快走。鶩:鴨子。像鴨子一樣成群跑過去。比喻很多人急著趕去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·曾樸《孽海花》第二十七回:“京外的官員,那個不趨之若鶩呢!”
    231

    融會貫通

    成語拼音:
    róng huì guàn tō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融會:融合領會;貫通:透徹理解。指把各方面的知識和道理融合貫穿在一起;從而取得對事理全面透徹的理解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宋 朱熹《朱子全書 學三》:“舉一而三反,聞一而知十,乃學者用功之深,窮理之熟,然后能融會貫通,以至于此。”
    232

    人跡罕至

    成語拼音:
    rén jì hǎn zh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罕:少。人的足跡很少到達。指荒涼偏辟的地方很少有人來過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漢 荀悅《漢紀 孝武紀二》:“而夷狄殊俗之國,遼絕異黨之地,舟車不通,人跡罕至。”
    233

    若即若離

    成語拼音:
    ruò jí ruò lí
    成語解釋:
    即;湊近。好象接近;又好像不接近。形容對人保持一定距離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 文康《兒女英雄傳》:“這邊兩個新人在新房里乍來乍去,如蛺蝶穿花;若即若離,似蜻蜓點水。”
    234

    融為一體

    成語拼音:
    róng wéi yī tǐ
    成語解釋:
    融合為整體。比喻幾種事物關系密切;配合自然;如同一個整體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先秦 管仲《管子 七法》:“有一體之治,故能出號令,明憲法矣。”
    235

    如愿以償

    成語拼音:
    rú yuàn yǐ chá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按所希望的那樣得到滿足。指愿望實現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 李寶嘉《官場現形記》第46回:“在撫臺面前說了許多好話,后來也祥甫竟如愿以償,補授臨清州缺。”
    236

    事半功倍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hì bàn gōng bèi
    成語解釋:
    使用一半的力卻收到成倍的效果。形容費力少;收效大。功:功效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先秦 孟軻《孟子 公孫丑上》:“萬乘之國,行仁政,民之悅之,猶解倒懸也。故事半古之人,功必倍之。”
    237

    事倍功半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hì bèi gōng bàn
    成語解釋:
    事:做事;功:功效。用成倍的力;只收到一半的功效。指工作費力大;收效小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孟子 公孫丑上》:“故事半古之人,功必倍之。”
    238

    勢不兩立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hì bù liǎng l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兩立:并存。指敵對的雙方不能同時存在。比喻矛盾不可調和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西漢 劉向《戰國策 楚策一》:“楚強則秦弱,楚弱則秦強,此其勢不兩立。”
    239

    素不相識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ù bù xiāng shí
    成語解釋:
    向來不認識。素:平時;識:了解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晉 陳壽《三國志 吳志 陸瑁傳》:“及同郡徐原,愛居會稽,素不相識,臨死遺書,托以孤弱。”
    240

    舐犢情深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hì dú qíng shēn
    成語解釋:
    比喻對子女的慈愛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南朝 宋 范曄《后漢書 楊彪傳》:“猶懷老牛舐犢之愛。”
    * 中考常考易錯成語
    chengrenyouxi