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國成語 (764個)
-
41
光陰荏苒
- 成語拼音:
- guāng yīn rěn rǎn
- 成語解釋:
- 荏苒:時間一點一點的流逝。指時間漸漸地過去了。
- 成語出處:
- 明·羅貫中《三國演義》第三十七回:“玄德回新野之后,光陰荏苒,雙是新春。”
-
42
黃旗紫蓋
- 成語拼音:
- huáng qí zǐ gài
- 成語解釋:
- 天空中出現狀如黃旗紫蓋的云氣。舊為皇帝出世的征兆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三國志·吳志·孫皓傳》:“三年正月晦。”裴松之注引《江表傳》:“黃旗紫病見于東南,終有天下者,荊、楊之君乎?”
-
43
金城石室
- 成語拼音:
- jīn chéng shí shì
- 成語解釋:
- 比喻險固的城池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三國志·吳志·賀邵傳》:“近劉氏據三關之險,守重山之固,可謂金城石室,萬世之業。”
-
44
擊鼓鳴金
- 成語拼音:
- jī gǔ míng jīn
- 成語解釋:
- 古時兩軍作戰時用鼓和金發號施令,擊鼓則進,鳴金則退。
- 成語出處:
- 明·羅貫中《三國演義》第二十三回:“張遼可使擊鼓鳴金,許褚可使牧羊放馬。”
-
45
紀群之交
- 成語拼音:
- jì qún zhī jiāo
- 成語解釋:
- 紀、群:人名,陳紀是陳群的父親。比喻累世之交情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三國志·魏書·陳群傳》:“魯國孔融,高才倨傲,年在紀、群之間,先與紀友,后與群交,更為紀拜,由是顯名。”
-
46
闊步高談
- 成語拼音:
- kuò bù gāo tán
- 成語解釋:
- 闊步:邁大步。瀟灑地邁著大步,隨意地高聲交談。比喻言行不受束縛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三國志·魏志·文帝紀》:“號曰《皇覽》”裴松之注引《魏書·曹丕》:“乃弘三章之教,愷悌之化,欲使曩時累息之民,得闊步高談,無危懼之心。”
-
47
開誠布公
- 成語拼音:
- kāi chéng bù gōng
- 成語解釋:
- 開誠:敞開胸懷;表示誠意;布公:公正無私地發表自己的見解。指坦白無私、誠懇公正地亮出自己的見解。
- 成語出處:
- 晉 陳壽《三國志 蜀志 諸葛亮評論》:“諸葛亮之為相國也……開誠心,布公道。”
-
48
空城計
- 成語拼音:
- kōng chéng jì
- 成語解釋:
- 指在危急處境下,掩飾空虛,騙過對方的策略。
- 成語出處:
- 明·羅貫中《三國演義》中故事:蜀將馬謖失守街心亭,魏將司馬懿率兵直逼西城,諸葛亮無兵迎敵,但沉著鎮定,大開城門,自大在城樓上彈琴。司馬懿懷疑設有埋伏,引兵退去。
-
49
略無忌憚
- 成語拼音:
- lüè wú jì dàn
- 成語解釋:
- 毫無畏懼。形容非常放肆。
- 成語出處:
- 語出《禮記 中庸》:“小人而無憚也。”《三國演義》第三回:“[董卓]出入宮庭,略無忌憚。”
-
50
秘而不宣
- 成語拼音:
- mì ér bù xuān
- 成語解釋:
- 秘:不公開的;引申為隱匿;不能讓別人知道;宣:公開。把知道的消息、情況隱秘起來;不告訴別人。
- 成語出處:
- 晉 陳壽《三國志 呂蒙傳》:“密為肅陳三策,肅敬受之,秘而不宣。”
-
51
女大須嫁
- 成語拼音:
- nǚ dà xū jià
- 成語解釋:
- 同“女長須嫁”。
- 成語出處:
- 明·羅貫中《三國演義》第五十四回:“國太曰:‘男大須婚,女大須嫁,古今常理。’”
-
52
乞兒乘車
- 成語拼音:
- qǐ ér chéng chē
- 成語解釋:
- 諷刺官職提升得快的話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三國志·魏書·鄧艾傳》注引《世語》:“君釋褐登宰府,三十六日,擁麾蓋,守兵馬郡,乞兒乘小車,一何駛乎?”
-
53
去邪歸正
- 成語拼音:
- qù xié guī zhèng
- 成語解釋:
- 指去掉邪惡,歸于正道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三國志 蜀志 后主傳》:“五年春,丞相亮出屯漢中,營沔北陽平石馬。”裴松之注引《諸葛亮集》載后主劉禪詔曰:“有能棄邪從正,簞食壺漿以迎王師者,國有常典,封寵大小,各有品限。”
-
54
器宇不凡
- 成語拼音:
- qì yǔ bù fán
- 成語解釋:
- 器宇:指儀表,氣度。不凡:不平凡,不尋常。形容儀表、風度很不平常。
- 成語出處:
- 明 羅貫中《三國演義》第三十五回:“玄德視其人,松形鶴骨,器宇不凡。”
-
55
忍辱負重
- 成語拼音:
- rěn rǔ fù zhòng
- 成語解釋:
- 忍受恥辱;承當重任。指為了重任而忍受一切屈辱。
- 成語出處:
- 晉 陳壽《三國志 吳志 陸遜傳》:“國家所以屈諸君使相承望者,以仆有尺寸可稱,能忍辱負重故也。”
-
56
死不瞑目
- 成語拼音:
- sǐ bù míng mù
- 成語解釋:
- 死了也不閉眼。指人將要死之時心里有放不下的事情。多用來形容志向或心愿未能實現;死不甘心。
- 成語出處:
- 晉 陳壽《三國志 吳志 孫堅傳》:“卓逆天無道,蕩覆王室,今不夷汝三族,懸示四海,則吾死不瞑目。”
-
57
隨波逐浪
- 成語拼音:
- suí bō zhú làng
- 成語解釋:
- ①隨著波浪飄蕩。②顛沛貌。③猶言隨波逐流,隨大流。④謂同行同止。
- 成語出處:
- ①唐·白居易《浪淘沙》詞之六:“隨波逐浪到天涯,遷客西還有幾家。”②元·孟漢卿《魔合羅》第三折:“詳察這生分女作歹為非,更和這忤逆男隨波逐浪。”③明·羅貫中《三國演義》第七四回:“七軍亂竄,隨波逐浪者,不計其數。”
-
58
三馬同槽
- 成語拼音:
- sān mǎ tóng cáo
- 成語解釋:
- 隱指司馬懿父子三人將篡奪魏的政權。也泛指陰謀篡權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晉書·宣帝紀》:“三國魏正始后,司馬懿與其子師昭執軍政大權,屏除異己,時有‘三馬同槽’之目。三馬,隱指懿父子三人。”
-
59
勢傾天下
- 成語拼音:
- shì qīng tiān xià
- 成語解釋:
- 形容權勢極大,壓倒一切人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三國志·魏書·袁紹傳》:“高祖父安,為漢司徒,自安以下四世,居三公位,由是勢傾天下。”
-
60
十鼠同穴
- 成語拼音:
- shí shǔ tóng xué
- 成語解釋:
- 比喻使集中在一起,一網打盡。
- 成語出處:
- 晉 陳壽《三國志 魏志 鮑勛傳》:“勛無活分,而汝等敢縱之!收三官已下付刺奸,當令十鼠同穴。”
* 三國成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