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td id="4wawa"><option id="4wawa"></option></td>
<bdo id="4wawa"></bdo>
  • <li id="4wawa"><option id="4wawa"></option></li>
  • 一的成語 (1582個)

    981

    聊備

    成語拼音:
    liáo bèi yī gé
    成語解釋:
    姑且算是具備這格式。表示暫且有以充數的意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 陳廷焯《白雨齋詞話》第五卷:“余于別集中求其措語無害大雅者擇錄二,非賞其工也,聊備格而已。”
    982

    利出

    成語拼音:
    lì chū yī kǒ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給予利祿賞賜只有條途徑,那是從事耕戰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管子·國蓄》:“利出于孔者,其國無敵。”《商君書·弱民》:“利出孔,則國多物。”
    983

    略高

    成語拼音:
    lüè gāo yī chóu
    成語解釋:
    籌:籌碼,記數用具。略微超過個碼。形容雙方比較,稍強些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 蒲松齡《聊齋志異 辛十四娘》:“小生所以忝出君上者,以起處數語,略高籌耳。”
    984

    兩虎相爭,必有

    成語拼音:
    liǎng hǔ xiāng zhēng,bì yǒu yī shā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比喻兩個強者互相搏斗,必然有方要遭嚴重損害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·徐元《八義記·張維評話》:“我相公官至下大夫,不知為何,近日只要與上大夫趙正卿爭朝,我想兩虎相爭,必有傷。”
    985

    略見

    成語拼音:
    lüè jiàn yī bān
    成語解釋:
    略:大致;斑:斑紋。大致可以看到(豹子身上的)塊斑紋。比喻從見到的點可以推知事物的全部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南朝 宋 劉義慶《世說新語 方正》:“門生輩輕其小兒,乃曰:‘此郎亦管中窺豹,略見斑。’”
    986

    靈機

    成語拼音:
    líng jī yī dò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靈機:靈巧;靈活的心思。形容靈敏機智;突然想出辦法或主意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 文康《兒女英雄傳》第四卷:“俄延了半響,忽然靈機動,心中悟將過來。”
    987

    聊勝

    成語拼音:
    liáo shèng yī chóu
    成語解釋:
    略微高出點兒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洪深《戲劇導演的初步知識》:“較之第四節所言‘污蔑原作的演出’,自覺聊勝籌。”
    988

    略遜

    成語拼音:
    lüè xùn yī chóu
    成語解釋:
    遜:次、差;籌:算籌。比較起來,稍微差點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霍達《穆斯林的葬禮》第六章:“但是書寫有些潦草,個別地方選詞不十分精確,略遜籌。”
    989

    禮先

    成語拼音:
    lǐ xiān yī fàn
    成語解釋:
    見“禮先壹飯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·錢謙益《答王于秀才論人》:“以仆禮先飯,為識路之老馬。”
    990

    成語拼音:
    lāo yī bǎ
    成語解釋:
    用不正當手段取得些利益
    成語出處:
    劉知俠《鐵道游擊隊》第五章:“他就想再撈把,可是越撈越深。”
    991

    老子天下第

    成語拼音:
    lǎo zǐ tiān xià dì yī
    成語解釋:
    老子:不謙虛的人的自稱。自以為是天下第號人物
    成語出處:
    毛澤東《反對自由主義》:“自以為是,老子天下第。”
    992

    羅之

    成語拼音:
    luó zhī yī mù
    成語解釋:
    網之孔。比喻局部在整體中才能起其作用;脫離了整體,局部便不起作用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淮南子 說山訓》:“有鳥將來,張羅而待之,得鳥者羅之目也。今非昔比為目之羅,則無時得鳥矣。”
    993

    亂作

    成語拼音:
    luàn zuò yī tuán
    成語解釋:
    混雜在起,形容極為混亂
    成語出處:
    魯迅《熱風 隨感錄三十三》:“他拿了儒、道士、和尚、耶教的糟粕,亂作團,又密密的插入鬼話。”
    994

    目空

    成語拼音:
    mù kōng yī sh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什么都不放在眼里。形容驕傲自大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 焦竑《李氏焚書序》:“宏甫快口直腸,目空世,憤激過甚,不顧人有懺者。”
    995

    名傾

    成語拼音:
    míng qīng yī shí
    成語解釋:
    傾:傾慕,欽佩。在個時期內名聲很大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清史稿·藝術·王時敏傳附原祁》:“王翚名傾時,原祁高曠之致實過之。”
    996

    渺然

    成語拼音:
    miǎo rán yī shēn
    成語解釋:
    渺然:微小的樣子。孤孤單單個人。形容力量微小
    成語出處:
    宋·陳亮《與石應之》:“古之君子以渺然身而能與天地并立者,豈周旋上下委曲彌縫之所能辦哉!”
    997

    眉頭皺,計上心來

    成語拼音:
    méi tóu yī zhòu,jì shàng xīn lái
    成語解釋:
    形容略思考,猛然想出了個主意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元 紀君祥《趙氏孤兒》第二折:“韓厥為何自刎了,必然走了趙氏孤兒,怎生是好?眉頭皺,計上心來!”
    998

    眉頭縱,計上心來

    成語拼音:
    méi tóu yī zòng,jì shàng xīn lái
    成語解釋:
    形容下子想出了個計策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·施耐庵《水滸傳》第二回:“王四只管叫苦,尋思道:‘銀子不打緊,這封回書卻怎生好!正不知被甚人拿去了?’眉頭縱,計上心來。”
    999

    名噪

    成語拼音:
    míng zào yī shí
    成語解釋:
    指名聲傳揚于個時期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 宣鼎《夜雨秋燈錄三集 科場》:“朱半仙,時文中之能手也,名噪時。”
    1000

    名震

    成語拼音:
    míng zhèn yī shí
    成語解釋:
    名聲震動當時社會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新唐書 劉晏傳》:“號神童,名震時。”
    * 一的成語
    chengrenyouxi